摘 要: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進行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組織教學,就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傳授給學生。講臺是教師的舞臺,教師要想把這臺戲唱好,必須預先進行創(chuàng)作、設計,所以教師既是作者,又是導演,還是演員,同時還是樂隊的指揮。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是一個不斷改進、日趨完善的過程。因此,我們認為,教學設計應建立在“實然”的基礎上,即要建立在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思維過程準確把握的基礎上。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實然
人的思維過程始于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其求知欲與好奇心。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shù)學。
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前,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小烏龜在鐘面形跑道上不緊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時),小白兔沿著鐘面形跑道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員卻最后判定:烏龜和兔子跑得一樣快?!鞍??”(小朋友們都面面相覷)這個判定可令他們費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為何比賽結果卻是不分勝負呢?就當學生們疑惑之際,教師適時引入教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通過今天的學習,小朋友一定能解開這個謎。”這下,學生們個個瞪大了小眼睛,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時分的認識之中。短短的40分鐘下來,幾乎每個孩子都明白了時與分的關系。無可否認,正是這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巧妙地引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有人說,生活總會給你答案,但不會馬上把一切都告訴你。擺在眼前的兩本小學課本雖然早就翻看多次,可校內研討課教案上的第一個字卻遲遲沒寫下。
我知道,這是一個實力超群的團隊。在小玲參加省賽的一路,我作為一個旁觀者見過一次又一次的“磨”,最終締造精彩。已經是第幾次翻看唐志瓊老師的教學設計,我每次想在她設計的基礎上再改改,意圖達到更好的效果??蓪@一節(jié)設計精巧的課下手,效果難免會差強人意??磥?,借鑒是不能了,只有重新再來。
“鴻洪,你教案思路出來沒?這周必須試講一次,不然時間搞不贏?!痹绯恳坏睫k公室,敏姐就提醒?!霸瓉淼娜嗣駧徘榫骋胛蚁氪蟾模瑥拈L度引入怎么樣?這樣直觀,易讓學生理解0.1=1/10?!薄伴L度引入可以,昨晚我?guī)湍悴榭刺K教版教材,它們就是長度引入的。這樣創(chuàng)設一個動物運動會跳遠比賽的情境,3米,1米,不足1米引入小數(shù),很有趣。”春春聽到我的想法后,及時補充她的建議。敏姐聽了:“先這樣把教案理出來,我們下午教研再討論。上來看效果,哪里不合適的再改?!?/p>
磨,教會人從容。戲劇性的遭遇打磨這棱角分明的石頭,最后逐漸變得圓潤、美好。
“上了兩次課,兩個班上娃娃在這個知識點上來得慢,我在想是不是教學設計上有問題?!薄拔以谙霝槭裁唇滩纳弦匀嗣駧艦槔}?這樣設計跟教學內容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蘇教版的教學側重點不一樣,我建議落實教材設計,教案要大改?!薄坝忠浦经偫蠋熒险n的不一樣,怎么改?”“我們不用情境,認識小數(shù),我們直接點,就從認識數(shù)引入?!薄皬臄?shù)學文化這方面,再設計一下這節(jié)課?!薄斑@樣可以,以‘數(shù)開始,課堂小結以個具體的小數(shù)結束,這樣還是很有意思?!苯洑v的痛苦、失敗是一種磨礪,只是讓我們更為美好、從容。
磨與承受磨的過程中會痛,這種痛就是成長的內涵。
“時間超了,不要重復學生的發(fā)言,就能省下時間。”“學生匯報的時候放手讓他們說,這樣的課堂才真實?!薄敖裉煸囍v忘環(huán)節(jié)了,才導致后面......”多次試講磨課,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在團隊老師的幫助下,我失去的輕率急躁、不諳世事,收獲從容自若、刻苦鉆研,這種得失交換其實是值得的,更是每一個教師成長的必然。接受生活的遭遇給我們的磨蝕。正如珍珠的圓潤光澤來自砂礫的磨。好比芭蕾舞者,經歷過苦痛和臺下掌聲對舞者內心的磨,才會找到藝術的寧靜。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任何學習都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簡單地傳遞、復制書本知識,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識結構注意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構建當前學習內容。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睘榱藢W習新知識,必須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具備先前的知識并不意味一定能學到、學好新的知識。例如在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時,首先讓學生回想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圓也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而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接著讓學生分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評價統(tǒng)一,補充完善各組的思維方法。整個活動過程,通過教師激活學生的知識積淀,面對新問題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經驗進行真實的認識過程,親自體驗到前后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產生深深地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收獲。因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努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一種依靠已有的知識儲備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已學的知識中獨立獲取新知識,得到新經驗,產生新創(chuàng)造。
所有的故事總會有一個答案,重要的是,在最終答案到來之前,你能不能耐得住性子,守得穩(wěn)初心。生活會給我歡樂和苦痛,然而時光會把我們變得更好。
作者簡介:
陳鴻洪,四川省瀘州市,瀘師附小城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