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羊群效應是生活當中的一個基礎性的定律,其表現的是一種從眾心理、盲從心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進步在為高中生們創(chuàng)造了更加優(yōu)渥的生活條件的同時,受到大環(huán)境的影響,盲目地跟風、攀比,在盲從的過程當中喪失了自己的主張已然成為了當前很多高中生的共性問題。羊群效應在高中生當中也開始滋生蔓延開來。本文在對羊群效應的基本內涵進行闡述和分析的基礎之上,對當前高中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當中所表現出來的羊群效應行為進行了挖掘,并為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學生;羊群效應;基礎內涵;行為分析
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不斷加速,這就會促使一部分人感到無所適從。由此也就出現了一個盲目跟風的現象——羊群效應。對于我們當代高中生而言,社會環(huán)境變化更迭太快,新生事物的出現讓我們應接不暇,無論是微信微博等一些新型的交流軟件,還是更新換代迅速的電子產品,都博得了我們高中生的眼球。我們追求新生事物但是對于新生事物卻缺乏足夠的、正確的自我認知,于是,我們盲從,我們跟風,為此,羊群效應在高中生群體當中頻頻出現,對高中生的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是基于這樣的一個背景環(huán)境,本文以羊群效應的內涵為突破口,對當代高中生較為典型的集中羊群效應的行為進行了分析,并為規(guī)避羊群效應的出現提出了建議。
一、 羊群效應的基礎內涵概述
羊群(集體)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如果一頭羊發(fā)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后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還有更好的青草。事實上羊群效應就是一種跟風行為,它表現了人類共有的一種從眾心理。這種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自我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法國科學家亨利·法布爾曾做過一個松毛蟲實驗:他把若干松毛蟲放在一只花盆的邊緣,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遠處撒了一些松毛蟲喜歡吃的松葉。一連七天七夜,都未曾有一只松毛蟲吃到松葉。相反,它們一直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饑餓勞累而死。也許動物世界的故事看起來多少有些諷刺,但是人類何嘗又不是如此。對于我們當代高中生而言,盲從只會讓我們喪失自我思考的能力,會讓我們偏離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的軌道。
二、 高中學生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羊群效應分析
作為高中生群體當中的一個成員,筆者對高中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等有著自己的認知和見解。為此,在對實踐調研進行積累、總結的基礎之上,對高中學生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的羊群效應進行了案例分析。
(一) 物質層面上的羊群效應——盲目攀比,貪慕虛榮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當代高中生可以說是十分幸福了。隨著手頭零花錢的增加,特別是在一些“富二代”的影響之下,在物質層面上的羊群效應便逐漸凸顯起來,其中盲目攀比就是一個重要的表現。比如在筆者身邊就存在這樣的學生:你用的手機是蘋果,那我也一定要買蘋果,你用蘋果8,我就要用蘋果X;你穿的衣服的阿迪,那我就一定要穿耐克。這種盲目跟風、盲目攀比,對于高中生勤儉節(jié)約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實際上是十分不利的。
(二) 精神層面上的羊群效應——缺乏目標,過于依賴
高中生由于在心智的發(fā)展上還不是十分成熟,很容易出現內心茫然的狀態(tài),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沒有自我、沒有目標,認為大家做了,我做的也就不會錯,在還沒有真正地步入社會進行磨煉的情況之下,一旦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就會不知所措,就會去依賴他人或者是模仿他人,通過一種“大眾化”的態(tài)度來處理問題。這就是當代高中生在精神層面所表現出來的羊群效應。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看到別的學生都在做物理題目,那么也不管自己的英語單詞還沒有記牢,也盲目地去做物理習題。這也是造成部分高中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成績得不到提升的根本性原因。
三、 高中學生積極利用羊群效應行為的對策
對待“羊群效應”,我們不能夠“一竿子打死”,要辯證地去看待。針對高中學生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所表現出來的羊群效應行為,筆者從學生自身層面和教師層面提出了一些積極利用的對策。
一方面,從學生層面上來看,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高中學生的羊群效應行為出現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學生們的自主意識不強,因此要想盡可能地規(guī)避羊群效應的消極作用,首先就要從學生自身上著手。實際上,羊群效應所折射出來的就是一種少數服從多數的從眾心理,如果能夠確定一個在各方面都表現優(yōu)秀的“領頭羊”,通過“領頭羊”的榜樣作用和模范作用的發(fā)揮,能夠讓高中學生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就能夠將盲目地跟從真正地轉變成為一股力量的凝聚。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們能夠在學習成績上去比較,而不是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物質的攀比上。
另一方面,從教師的層面上來看,要積極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高中學生成長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真正地成為學生們的領路人,要積極發(fā)揮正性情緒的帶動和引導作用,使學生們能夠主動地向積極的羊群效應行為看齊。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之下,使得高中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得到增強,自我約束的能力得到增強,能夠明辨十分,不盲從,不跟風,有主見,有思想。
四、 結語
總之,在高中生當中興起的盲目跟風的現象主要是受到了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羊群效應的存在對于高中生而言既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跟風,會使得自身獲得進步;但是如果是對部分學生的不良習慣進行跟風,將會影響自身的發(fā)展。為此,對于羊群效應而言,也要辯證地分析和對待。
參考文獻:
[1]趙玲,張靜.基于羊群效應的微博用戶從眾行為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92-97.
[2]劉驍儒,王睿,王曉方.高校學生社團之間的羊群博弈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6(2):91.
[3]李學峰,鐘林楠.投資經驗能有效降低羊群效應嗎?——以開放式基金的個體為例[J].證券市場導報,2017(5):45-54.
[4]彭紅,楓林川.學習與模仿:眾籌融資市場中的理性與非理性羊群行為[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91-103.
作者簡介:
陳杰,四川省達州市,達州市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