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四川大學望江校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傳染病。而我國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生頻率較高的地區(qū),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高達10%。因此,研究大學生乙肝病毒感染狀況調查分析及護理干預對降低大學生乙肝感染狀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分別回顧調查學校內2018級大學生4214人,其中,男生有2136人,女生有2078人。
所有大學生空腹后抽取三毫升靜脈血,對靜脈血進行分離后采用ELISA法檢測乙型肝炎的5項指標。依據(jù)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體(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共有5種感染模式,分別是1、3、5陽性(大三陽);1、4、5陽性(小三陽);1、3陽性;1、5陽性;單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
總人數(shù)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 陽性率 t P女生 2078 34 1.6%男生 213 97 4.5%4.375 <0.05 4214 131 3.1%
131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中,1、3、5陽性者有46例,其所占比例為35.1%;1、4、5陽性者有57例,其所占比例為43.5%;1、3陽性者有13例,其所占比例為9.9%;1、5陽性者有15例,其所占比例為11.5%;單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有1例,其所占比例為0.8%。由此可知,1、3、5陽性和1、4、5陽性感染率最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214個大學生血清檢測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陽性者有1876例,其所占比例為44.5%,乙肝5項標志物全陰者有2207例,其所占比例為52.4%。其中,2136個男性大學生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陽性者有876例,其所占比例為41.0%,乙肝5項標志物全陰者有1163例,其所占比例為54.4%。2078個女性大學生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陽性者有1000例,其所占比例為48.1%,乙肝5項標志物全陰者有1044例,其所占比例為50.2%。
我國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生頻率較高的地區(qū),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高達10%,大學生乙肝感染率為6%-8%。上述實驗研究表明,4214個大學生血清檢測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為3.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陽性者比例為44.5%,乙肝5項標志物全陰者比例為52.4%,乙肝5項標志物全陰的大學生抵抗力比較弱,是易感人群,需要進行護理干預。男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高于女生,可能因為男生生活習慣差于女生,不注重個人衛(wèi)生,并且生活范圍比女生廣,而且女生由于類固醇激素對T淋巴細胞的作用而有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能力。乙肝病毒感染五種模式中,1、3、5陽性和1、4、5陽性感染率最高,大三陽患者傳染性最強,對肝細胞損傷最大,肝臟功能異常,小三陽患者有一定的感染性,表明患者剛剛轉為慢性或者是感染趨于恢復。
大學生是廣泛的乙肝病毒易感人群,因此,學校需要對新生開展乙肝疫苗接種,確保大學生身體健康。學校需要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陰性者進行第一次接種、三月后第二次以及六個月后第三次接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陽性者進行疫苗加強接種,接種基本覆蓋所有大學生,降低乙肝感染率。
對所有大學生進行肝炎相關知識培訓,通過開展肝炎講座、組織同學設立宣傳欄、發(fā)放宣傳資料、設立醫(yī)務室乙肝咨詢窗口等等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大學生需要著重了解和熟練使用乙肝預防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斷血液以及消化道傳播途徑,培養(yǎng)個人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清楚明白病從口入,吃飯前認真洗手,注意多使用流動水洗手,使用個人飯缸,瓜果認真清洗,不飲自來水,不吃生菜。
對乙肝感染的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引導其接受乙肝感染者的角色,確保其隱私,對其進行治療鼓勵,讓大學生有信心面對疾病。同時,學校為乙肝感染者提供乙肝治療的相關信息、國內外最新動態(tài),增強其抵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大學校園中,人流量比較大,公共場合比較多,學校應該注意公共場合衛(wèi)生,定期進行打掃和消毒。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生活的思想,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開展多種戶外運動活動,提高大學生機體抵抗力,降低傳染病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大學生對乙肝病毒抵抗力比較弱,需要廣泛開展乙肝疫苗接種,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和其他護理措施干預,降低乙肝傳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