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寧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樂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薄耙髮W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新課改對寫作教學的要求,強調在教學中要倡導自主表達、注重實際運用、淡化理論講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并加以反思,對小學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進行了深入地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新課改 小學作文教學 創(chuàng)新策略
受長期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仍未能充分體現新課改的要求,具體的教學路徑也不夠明確。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筆者形成了一些作文教學方面的經驗,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生活體悟
寫作來源于生活,一個善于寫作的人必然是生活的觀察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加強對生活的體悟,應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拓寬學生生活面,引導學生從更寬廣的范圍去接觸和理解社會生活。教師應當通過講述或播放多媒體素材等方法充實課堂容量,讓學生接觸到日常生活中難以接觸到的人和事。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五、六年級學生,可適度地講解社會現象,提高學生的思想深度。除將生活帶進課堂外,教師也應創(chuàng)造讓學生走出課堂的機會,去接近真實的生活。
第二,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在作文教學中,這一點更為重要。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寫作體裁要求多為記敘文,所寫多為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會太多地涉及陌生題材。但是許多學生仍然感到無話可寫,所以學生不僅缺少生活,更重要的是不善于觀察生活。作文評講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生活的最佳時機。以作文題“我的媽媽”為例,開展此次訓練時,班內有超過20位學生都寫到同一則材料:半夜發(fā)起了高燒,被媽媽送去醫(yī)院。材料的嚴重雷同是無話可寫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作文評講時,筆者直接而明確地指出這一問題,并說明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媽媽,都具有一定的個性,每個人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也各有不同,只要做好生活的觀察家,就一定能夠寫出特色。
二、引入語用情境
近年來,“語用”成為語文教育界的前沿概念,“語言的構建與運用”被視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最基礎的一部分。寫作本質上也是一種語用行為,但是其語用功能被大大地單一化了,只用于作文訓練及作文考試。作文是一種交流,是一種用書面語言來進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當然要有交流的情境。但是,通常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并未向學生提供這種語用的情境。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當認清寫作的語用本質,通過引入語用情境開展新型寫作教學。
教師應探索新型的作文訓練形式,在提出作文要求前,可先引入語用情境,通過對語用要求的共同分析,讓學生理解情境,并激發(fā)對寫作的熱情。例如,可以“借書”為題讓學生即興會話和作文。課上先向學生出示兩本童話故事書,待學生產生興趣后,宣布如果哪位學生能夠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就將童話故事書借給他。“借書”就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真實語用情境,在真實情境的激發(fā)下,學生根據對語言交際需求的揣摩,能夠把握住借書用語的全部要點:禮貌、真誠、可信、承諾按時歸還。即興會話訓練結束后,再安排每個學生以“借書”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體現時間、地點、人物、借物的原因及過程等要素,生動地描寫人物心理及神態(tài)。在以課內的語用情境模擬為鋪墊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更成熟地構思作文,在動筆之前就形成完整的腹稿,寫作訓練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豐富寫作形式
新課改對學生在寫作中的自主表達能力提出了要求,這就要求教師開展更多日?;膶懽骰顒印T谌粘;膶懽髦校瑢懽骺蚣苁`較少,學生能夠更加自然地發(fā)揮。另外,日常化的寫作也能提高寫作訓練的量。作文強調多寫多練,僅靠有限的命題型的作文訓練,不足以提高寫作能力。教師要豐富學生的寫作形式,結合學生的生活興趣和寫作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寫作。
教師可探索的寫作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是日記或周記,內容不限,題目自擬,要求敘述當天或本周的典型事件或記錄自己的特殊心情。對日記或周記無須設置太高要求,只要做到我手寫我心即可。第二是與語文閱讀教學并行的仿寫活動。當在課文中學習到優(yōu)美段落時,由教師簡要分析該段的寫作特色,讓學生仿寫一段習作。
四、重視課外閱讀
閱讀活動對于寫作具有促進作用,這是語文教育中的一條基本規(guī)律。寫作是一種語言輸出活動,必須以足夠的量和豐富的語言輸入形式為前提。課外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渠道。除了具備積累寫作素材的功能外,課外閱讀還能夠激發(fā)寫作興趣,讓學生達到新課標所要求的“樂于動筆,樂于表達”。課外閱讀是一種開放性的閱讀:在內容上超越教材篇目,可選擇自己喜愛的作品自由閱讀;在方法上不拘于課內閱讀的固定解讀步驟,可按照自己的興趣閱讀作品和闡釋作品。當文本中的內容與自己的情思發(fā)生契合時,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表達的快樂,產生表達的愿望。
但課外閱讀并不意味著完全交由學生自行完成,有效的課外閱讀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以課本文章為中心,輻射具有內容相似性和風格相似性的材料,以“主題”作為貫穿閱讀的主線,以一篇帶動多篇,達到“群文閱讀”的效果。所選擇的材料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教育性。向學生推薦經典的課外閱讀材料,幫助學生通過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化的效果。第二,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閱讀資源。學校圖書室應當正常向學生開放,學??砷_展“圖書漂流活動”,班級可建立圖書角。當學生能夠便捷地獲取圖書資源時,閱讀的主動性會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新課改對小學作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中的作文教學應當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生活入手、寫作教學入手、閱讀教學入手,實現作文教學的多方面改革。新課改的落實任重而道遠,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立足于新課改理念和教學實際,不斷探索理論前沿性與教學實用性俱佳的作文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寫作水平取得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馬艷萍.新課改后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教育現代化,2017(3).
[2] 王曉輝.新課改下提升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的路徑[J].考試周刊,2018(4):59.
[3] 許霞.小學作文教學瓶頸突破研究[J].江西教育,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