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馮先情 楊曉亮
摘要:為提升密集烤房烤后煙葉質量,通過延長變黃和定色末期烘烤時間,分析烤后煙葉外觀、內在和感官質量。結果表明,T1和T2處理烤后煙葉葉綠素和淀粉降解率較高,兩處理外觀質量分別較CK高4.04和3.37分,上中等煙比例分別較CK高23.85個百分點和17.69個百分點,感官質量以T2處理較好。延長變黃末期烘烤時間有利于提高烤后煙葉外觀質量和大分子物質降解率,延長定色末期時間有利于改善烤煙感官質量。
關鍵詞:密集烘烤;穩(wěn)溫時間;烤煙;質量
中圖分類號:S57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05-0076-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lue cured tobacco leaves in bulk curing barns, by prolonging the baking time at the end of yellowing and color fixing stage, the appearance, interior and sensory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lorophyll and starch degradation rates of cured tobacco leaves of T1 and T2 were higher, and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 the two treatments being 4.04 and 3.37 points higher than CK, the upper medium smoke being 23.85 and 17.69 percentage point higher than CK, and the sensory quality was better than T2. Extending the curing time at the end of yellowing stage wa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nd prolonging the curing time at the end of color fixing stage wa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sensory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Key words: bulk curing; constant-temperature time; flue-cured tobacco; quality
密集烤房是中國規(guī)?;N植條件下精準執(zhí)行烘烤工藝的重要設施[1]。烤煙調制是在一定時間和特定烤房內,利用熱能加熱空氣并強制通風,實現(xiàn)煙葉失水干燥與變黃定色相協(xié)調的過程[2]。但密集烤房作為現(xiàn)代煙草農業(yè)發(fā)展的被動產物,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烤后煙葉顏色偏淺、香氣量降低等[3,4]。因此通過研究密集烤房烘烤工藝對煙葉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劉騰江等[5]以云煙97為試驗材料,通過研究不同變黃時間對煙葉質量的影響,表明變黃期延長16 h對上部葉可用性有一定提升;江厚龍等[6]采用氣流平移步進式烤房研究表明,變黃和定色期均延長12 h可提高烤后煙葉內在質量;宮長榮等[7]通過研究不同變黃條件對淀粉降解的影響表明,煙葉變黃后延長12 h和在42 ℃溫度下凋萎12 h有利于淀粉降解;許威等[8]通過研究變黃期時間等表明,適當延長變黃時間可提升烤后煙葉外觀質量;葉為民等[9]通過研究不同部位不同定色時間表明,下部和上部葉在54 ℃穩(wěn)溫16 h、中部葉穩(wěn)溫8 h,烤后煙葉綜合品質較優(yōu)。以往研究多側重于烘烤過程中單個溫度點,而對中部葉變黃和定色末期時間延長對烤煙外觀和內在質量影響的研究卻鮮見報道。為此,本研究通過分析變黃和定色后期穩(wěn)溫時間對烤煙外觀和內在質量的影響,以期為密集烤房烘烤工藝優(yōu)化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7年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qū)三寶街道興龍烘烤工廠進行。供試品種為當?shù)刂髟云贩N云煙87,4月10—15日移栽,田間標準化管理,行距120 cm,株距55 cm,墑高30 cm,移栽深度15 cm,以中部葉(9~11葉位)供試。供試烤房為標準規(guī)格密集烤房,氣流上升式,溫濕度自控??湛痉壳昂鬁夭顬椤?.0 ℃,垂直溫差為±1.5 ℃,前后風速差±0.30 m/s,垂直風速差±0.35 m/s。
1.2? 試驗設計
煙葉成熟采收后經鮮煙分類,挑選成熟度一致的煙葉,均勻編竿供試,每竿編煙110片,試驗樣品6竿,掛置于烤房中層中間位置,另掛置4竿樣品于距離烤房門50 cm位置,用于烘烤過程中水分取樣。試驗設3個處理:T1為在當?shù)爻R?guī)烘烤工藝的基礎上,在變黃末期延長烘烤時間12 h,T2為在當?shù)爻R?guī)烘烤工藝的基礎上,在定色末期延長烘烤時間12 h,CK為常規(guī)烘烤工藝。工藝參數(shù)詳見表1。
1.3? 方法
烤后煙葉樣品解袋后,將未分級煙葉充分混合,隨機選取20片煙葉進行外觀質量評價,之后對樣品按照烤煙國標(GB 2635-92)進行分級,對分級后的煙葉選取C3F等級煙葉切絲卷制進行感官質量評價,剩余煙絲烘干粉碎進行化學成分檢測。
1.3.1? 外觀質量評價? 外觀質量評價參照婁元菲[10]的方法進行,按煙葉成熟度、顏色、身份、葉片結構、色度和油分等6個指標進行打分(表2),各項指標權重分別為0.25、0.30、0.12、0.15、0.08、0.10。采用指數(shù)和法評價烤后煙葉總體外觀質量。
1.3.2? 等級質量? 烤后煙葉等級質量鑒定按照烤煙國標GB 2635-92對試驗樣品進行分級。
1.3.3? 水分? 烘烤過程中水分檢測采用烘箱法,單次取10片葉,分離主脈,分別對葉片、主脈和整葉含水率進行測量。
1.3.4? 化學成分? 總糖采用蒽酮比色法,還原糖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DNS)比色法,淀粉采用鹽酸萃取法,葉綠素采用丙酮提取分光光度計法。
1.3.5? 感官質量? 烤后煙葉進行感官質量評價時,評吸指標分為香氣質、香氣量、雜氣、勁頭、濃度、細膩度、刺激性、干燥感、圓潤感、甜度和余味11個指標,按照9分制進行打分。
1.4? 數(shù)據處理
數(shù)據處理采用SPSS 21.0和Excel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烘烤過程中各處理煙葉水分變化
烘烤過程中,煙葉水分的散失與葉片內在生理生化變化相協(xié)調,是形成烤后煙葉優(yōu)良品質的基礎[11]。烘烤過程中煙葉葉片、主脈和整葉水分變化分別見圖1、圖2和圖3。
由圖1可知,在0~24 h內,3個處理煙葉葉片水分變化差異較小。在24~84 h內,隨著烘烤的進行,CK處理葉片含水率下降較快,其次為T2處理。從84 h至烘烤結束,3個處理煙葉葉片含水率差異較小。
由圖2可知,在烘烤的前72 h內,3個處理的主脈含水率差異較小。在烘烤的84~120 h內,3個處理主脈含水率差異較大,其中T1處理主脈含水率較高,CK處理含水率降低較快;132 h至烘烤結束,3個處理煙葉主脈含水率差異較小。
由圖3可知,在烘烤的前36 h,3個處理的整葉含水率變化相差較小。在36~120 h內,T1含水率下降較為平穩(wěn),T2表現(xiàn)為36~84 h內含水率下降慢于T1,在84~120 h內,含水率下降快于T1,CK處理在60~120 h內含水率表現(xiàn)為快速下降。從120 h至烘烤結束,3個處理整葉含水率變化差異較小。
2.2? 烤后煙葉外觀質量
各處理烤后煙葉外觀質量定性評價與得分見表3。由表3可知,在顏色方面,3個處理65%以上煙葉為橘黃色,其中T2和CK處理微帶青煙葉稍多;在成熟度方面,3個處理差異較小,以T2稍好。葉片結構、身份和油分3個處理相差較小。色度方面,T2處理明顯好于T1和CK處理。
按照6個指標的權重和定性數(shù)量與得分,T1、T2和CK處理烤后煙葉外觀質量評價量化得分見表4。由表4可知,烤后煙葉外觀質量得分較高的處理為T1,得分為158.39分,較低的為CK處理,其得分為154.35分。其中T2處理得分與T1較為接近,得分較T1低0.67分,T1較CK得分高4.04分。
2.3? 烤后煙葉等級質量
各處理烤后煙葉等級質量見表5。不同的烘烤工藝可影響烤后煙葉的外觀質量[12]。由表5可知,T1處理烤后煙葉上等煙比例和上中等煙比例在3個處理中較高,分別為39.07%和93.52%。T2處理的中等煙比例較高,為63.75%,上中等煙比例較T1處理低6.16個百分點。CK處理的上等煙、中等煙、上中等煙比例均較低,其中中等煙比例較T1處理低4.13個百分點,上等煙與上中等煙比例較T1和T2處理相差較大。
2.4? 各處理煙葉化學成分
各處理煙葉化學成分見表6。由表6可知,在葉綠素和淀粉降解方面,T1處理葉綠素和淀粉降解率均較高,分別為91.59%和85.62%,CK處理葉綠素和淀粉降解率均較低,分別為86.62%和73.92%,T2處理葉綠素和淀粉降解率居中。這可能與烘烤過程中延長變黃和定色時間有關,T1處理葉綠素和淀粉降解率高于T2,表明在變黃期延長烘烤時間,較定色期延長時間更有利于葉綠素和淀粉的降解。總糖和還原糖含量均為CK處理較高,分別為29.88%和21.97%,總糖以T1含量較低,為26.46%,還原糖含量以T2處理較低,為18.24%。
2.5? 烤后煙葉感官質量評價
各處理烤后煙葉感官質量評價結果見表7。由表7可知,3個處理在刺激性和干燥感指標上均差異明顯,以T1和T2處理得分較高。在香氣質、香氣量、雜氣、甜度和余味指標上,以T2處理得分較高。在勁頭和濃度指標上,以CK處理得分較高。在細膩度和圓潤感指標上以CK處理得分較低。
3? 小結與討論
烘烤過程中煙葉水分含量的大小直接影響煙葉中酶類的活性,進而間接影響烤煙中大分子物質的轉化[13],烤煙化學成分的差異,與烤后煙葉顏色關系密切[14],也是形成烤煙不同香吃味的基礎[15]??緹煹母泄儋|量是衡量烤煙質量的重要因素[16],其與烤煙的采收和烘烤成熟度密切相關,其中,調制過程是致香前體物質形成和轉化的重要時期[17,18]。
為研究不同烘烤工藝對密集烤房烤后煙葉的影響,分別采用在變黃和定色期延長烘烤時間,進一步分析了烘烤工藝與烤后煙葉外觀、內在和感官質量的關系。通過對比表明,不同處理間烘烤過程中煙葉含水率變化明顯,烘烤過程中水分含量較高的處理,其烤后煙葉葉綠素和淀粉降解率也較高,兩糖含量也較為適宜。通過延長變黃和定色時間,對烤后煙葉外觀、經濟性狀和感官質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研究表明,延長變黃末期烘烤時間可改善烤后煙葉外觀質量,增加葉綠素和淀粉的降解率。延長定色末期烘烤時間可提升烤后煙葉感官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彥明.密集烤房不同裝煙方式對烘烤環(huán)境以及烤后煙葉香氣質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7,29(6):70-74.
[2] 宮長榮,周義和,楊煥文,等.烤煙三段式烘烤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 楊曉亮,宋朝鵬,張銘真,等.延長變黃和定色末期時間對烤煙上部葉質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43(2):263-266.
[4] 宋朝鵬,高? 遠,武圣江,等.密集烘烤定色期煙葉類胡蘿卜素降解及相關酶活性變化[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9,42(8):2875-2881.
[5] 劉騰江,張榮春,楊? 乘,等.不同變黃期時間對上部煙葉可用性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5,28(1):73-78.
[6] 江厚龍,劉國順,周? 輝,等.變黃時間和定色時間對烤煙煙葉化學成分的影響[J].煙草科技,2012(12):33-38.
[7] 宮長榮,毋麗麗,袁紅濤,等.烘烤過程中變黃條件對烤煙淀粉代謝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7(1):117-121.
[8] 許? 威,肖先儀,黃? 建,等.變黃期不同烘烤時間及溫濕度對煙葉質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2,24(7):85-89.
[9] 葉為民,李紹峰,胡南君,等.烤煙烘烤54度穩(wěn)溫時間對煙葉品質及效益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14,35(1):61-66.
[10] 婁元菲.皖南煙區(qū)不同品種煙葉的品質及對烘烤工藝的響應[D].鄭州:河南農業(yè)大學,2014.
[11] 魏? 碩,王德勛,蘇家恩,等.低場核磁共振法測定烘烤過程中烤煙主脈的水分[J].煙草科技,2016,49(10):31-35.
[12] 劉? 勇,何寬信,潘日紅,等.不同烘烤工藝對紅花大金元煙葉質量的影響[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5(3):15-19.
[13] 宋洋洋,張小全,楊鐵釗,等.煙葉采收成熟度對烘烤過程中酶促棕色化反應相關指標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4,34(12):2459-2466.
[14] 裴曉東,王? 濤,李? 帆,等.密集烘烤過程中烤煙上部葉顏色參數(shù)與主要化學成分變化[J].華北農學報,2012,27(增刊):218-222.
[15] 高? 遠,張艷玲,張仕祥,等.不同香型烤煙類胡蘿卜素及其降解產物含量與感官質量的關系[J].煙草科技,2014(2):38-43.
[16] 王愛華,楊? 斌,管志坤,等.烤煙烘烤與煙葉香吃味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學報,2010,16(4):92-97.
[17] 毛多斌,馬宇平,梅業(yè)安.卷煙配方和香精香料[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
[18] 周冀衡,朱小平,王彥亭,等.煙草生理與生物化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