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芳
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主要是指妊娠34周之前發(fā)病的重度子癇,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程中較為嚴重的階段,具有發(fā)病早、預后差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因此,加強此階段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妊娠結局具有重要作用。以往臨床上所實施的常規(guī)護理難以滿足該類患者的需求,預見性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主要是根據疾病特點預判護理風險,并提前實施護理干預,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優(yōu)化母嬰結局[2]。本研究就預見性護理對改善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母嬰結局及生存質量的作用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確診為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均為單胎妊娠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近2周內出現體溫升高或感染征象者;肝、腎功能衰竭者;有高血壓、糖尿病或精神類疾病者。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中,年齡24~36(29.12±3.75)歲;孕周23~34(30.82±2.74)周;初產婦18例,經產婦12例。觀察組中,年齡23~37(28.75±3.96)歲;孕周23~33(30.27±2.96)周;初產婦16例,經產婦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生命體征監(jiān)測、胎心胎動監(jiān)護、遵醫(yī)囑給藥、合理飲食指導、正確指導臥床體位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和??漆t(yī)師組成預見性護理管理小組,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預判潛在風險,結合以往臨床護理經驗,制定出系統、合理、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并在護理過程中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護理方案,具體措施:①風險評估:制定護理風險評估表,主要包括降壓藥物風險、產科并發(fā)癥風險、跌倒風險、墜床風險等項目,通過評分體現風險度的高低,并將高風險標志懸掛在患者床頭,使醫(y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能一目了然。②預見性護理干預: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每位患者采取相應干預措施,針對高血壓風險,對患者加強血壓監(jiān)測,增加測壓頻率;針對跌倒、墜床高風險患者,通過反復講解預防措施、貼警示標志、加強巡視等措施來降低發(fā)生風險;注意觀察高子癇風險患者有無意識改變等癥狀,一旦出現子癇前兆立即采取防范措施。③認知護理干預: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通過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播放視頻等方式進行宣教;鼓勵患者之間溝通交流,請妊娠結局較好的患者進行經驗分享。④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音樂氧療,即在吸氧期間播放舒緩音樂,2次/d,30 min/次;指導患者進行呼吸放松訓練,3次/d,15 min/次,循序漸進,直至分娩完成。
1.3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母嬰結局情況,包括產后出血、胎盤早剝、并發(fā)子癇、剖宮產、新生兒窒息等情況;采用SF-36量表對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出院時)生存質量(QOL)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干預前、后焦慮癥狀進行評分,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
2.1兩組母嬰結局比較 見表1。觀察組患者中行剖宮產5例,發(fā)生胎盤早剝和新生兒窒息各1例;對照組患者中行剖宮產7例,發(fā)生產后出血1例,并發(fā)子癇2例,發(fā)生胎盤早剝和新生兒窒息各3例。觀察組母嬰結局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χ2=6.28,P<0.05)。
表1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 [例(%)]
2.2兩組護理干預前后QOL和SAS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護理干預前QOL和SAS評分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QOL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SAS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提高及降低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均有顯著差異(P<0.01)。
表2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QOL和SAS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1
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發(fā)病早、病情較為復雜,通常伴有嚴重的母嬰并發(fā)癥,且由于孕產婦對外界反應比較敏感,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3]。預見性護理是一種具有計劃性、主動性及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是根據疾病特點預測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盡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確定護理工作的重點實施主動護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而提高整體護理質量[4]。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結果發(fā)現,觀察組患者中行剖宮產5例,發(fā)生胎盤早剝和新生兒窒息各1例;對照組患者中行剖宮產7例,發(fā)生產后出血1例,并發(fā)子癇2例,發(fā)生胎盤早剝和新生兒窒息各3例。觀察組母嬰結局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護理干預前,兩組QOL和SAS評分比較均無顯著差異;干預后,觀察組QOL評分高于對照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改善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的母嬰結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緩解其焦慮情緒。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和??漆t(yī)師組成預見性護理管理小組,根據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發(fā)病特點和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各項風險評估,可以確定護理工作的防范重點,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5];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制定護理風險評估表,并采取一系列預見性干預措施,可以克服常規(guī)護理的盲目性,有效調動醫(yī)護人員的工作能動性,提高其對疾病相關危險信號的關注及警覺性,確保護理工作具有針對性,引導責任護士有預見性地開展護理服務。同時,還能讓患者明確護理目標,有利于提高患者對健康指導的接受程度和治療依從性,進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康復;通過認知護理干預、心理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放松心情、穩(wěn)定情緒、端正自身的治療態(tài)度,提高就醫(yī)積極性,進而能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并有效緩解其焦慮情緒。方慧蘋等[6]研究發(fā)現,預見性護理能提高早發(fā)型重度子癇患者的依從性,還能提高其遠期生活質量,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改善早發(fā)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母嬰結局及患者的生存質量,且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