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英
小王子:走在朗伊爾城,大概很多人會感到驚訝,因為這里幾乎沒有孕婦與老人,絕大多數(shù)是身上洋溢著勃勃生機的青壯年。這似乎是這座小城充滿活力的表現(xiàn),可誰能想到,這是由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所帶來的必然結(jié)果。
也許你見識過很多不同的地域風情,但這個城市還是會令你感到不可思議。這座神奇的城市名叫朗伊爾,位于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距離北極點只有13千米。說是城,但實際上朗伊爾很小,只有兩條街。
在這里,醫(yī)院只是一個擁有八張急救床位的小屋,因為生育和死亡在這里屬于違法行為。朗伊爾城規(guī)定:只要病人有一口氣在,病得再嚴重都必須離開。除非猝死,否則沒有人有權(quán)利死在這里。因此,當?shù)氐哪沟?0年前便不再接受新客戶;孕婦在臨產(chǎn)前一個月就會被送往挪威其他地方的醫(yī)院;病人與退休老人更是必須離開朗伊爾城,去往他鄉(xiāng)治療或養(yǎng)老,死后也不能埋葬在這里。
這并非不近人情,而是因為朗伊爾城的地下幾乎全是凍土,埋在地下的尸體不會腐爛,細菌也不會死亡。這在無形中就會產(chǎn)生許多病毒,并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再加上由于凍土會因凍結(jié)而不斷膨脹,將地下的尸體不斷“拱”出來。對此,每年朗伊爾城都會把早期的墓地重新挖深、整理,防止尸體暴露。
每一名在朗伊爾城旅游的游客都會收到這樣的告誡:不要到處亂跑,你正住在北極熊的家里。的確,朗伊爾城周邊生活著將近5000頭北極熊,這遠遠超過了小城居民的數(shù)量。朗伊爾城除了是北極熊的王國,也是世界上所有農(nóng)作物種子的庇護所。在朗伊爾城外一座砂巖山的山腰上,有一座儲藏著全世界農(nóng)作物種子樣本的地窖,它被稱為“末日糧倉”。建造它的目的,就是在地球遭遇核戰(zhàn)爭、自然災(zāi)害或氣候變化等災(zāi)難時,劫后余生的人類還能重新播種,保證世界農(nóng)作物的多樣性。
“末日糧倉”所處位置偏遠,可遠離各種外在威脅;擁有永久凍土地帶,常年維持著零下18℃的均溫;再加上“糧倉”所處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使在遭遇南極洲的冰層完全消融、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下,也不會被淹沒。在這樣嚴密、周到的防護下,種子的保存時間極長,比如麥??蓛Υ娉^1000年,高粱則可保證19000年無憂。2015年,戰(zhàn)火紛飛的敘利亞因為本國的種子庫被炸毀,無法提供適合干旱地區(qū)種植的作物種子,于是,從先前存入這里的“備份”農(nóng)作物種子中取出近130盒,成功恢復了本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不過,這里終究不是紐約、上海那樣的繁華大都市,在長達四個月連月光都看不到的極夜中,城內(nèi)唯一的娛樂場所就是酒吧,這也是為什么朗伊爾城的人均酒精消費是挪威最高的。當然,對于有些人來說,朗伊爾城的孤獨與自由,正是他們苦苦追尋的。挪威作家奧德·伊萬路德在《度日如年》里就這樣寫道:“我知道我為什么來這里,而不是充滿了霓虹燈、大公司和人群的城市,因為我不總是喜歡我和別人打交道時的樣子,我必須學會扮演很多其他角色……當然了,我不是上帝。我不能讓風停止吹,也不能讓雪說下就下,有時我甚至不能指揮我的雪橇狗。但在這里,我僅次于上帝,我是一個人,一個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活生生的生命?!?/p>
夕夢若林摘自《環(huán)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