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禎,羅旭雯(通信作者)
江西省于都縣婦幼保健院產科 (江西于都 342300)
產婦分娩后臥床靜養(yǎng)時間較長,容易出現(xiàn)血液淤滯現(xiàn)象,同時下肢血流速度相對較小,因此容易出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特別是剖宮產后產婦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最高[1]。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嚴重影響產婦的生命質量及產后恢復,并且容易導致肺動脈栓塞、靜脈瓣關閉不全等嚴重并發(fā)癥,對產婦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3]。臨床上可通過相關措施有效地預防產婦產后下肢靜脈血栓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5]。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通常采用氣壓治療。近年來,我們采用氣壓治療聯(lián)合中藥熏蒸的方式預防產后下肢靜脈血栓,效果顯著?,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江西省于都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圍生期產婦86名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 43 名。試驗組年齡23~36歲,平均(26.89±5.65)歲;產次0~3次,平均(0.89±0.21)次;孕次1~3次,平均(1.63±0.59)次;順產16名,剖宮產27名。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26.54±4.97)歲;產次0~3次,平均(0.76±0.17)次;孕次1~3次,平均(1.34±0.34)次;順產15名,剖宮產 28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相關事宜均已告知入選產婦或告知其家屬,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自愿配合研究中的觀察和隨訪;(2)年滿18周歲;(3)精神、記憶力正常,可以正常交流。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過程中使用的中藥有過敏史或因其他原因不宜使用的產婦;(2)不配合研究隨訪的產婦;(3)患有精神疾病或嚴重癡呆的產婦。
對照組采用氣壓治療。氣壓治療機(韓國WONJIN公司,Power-3000 型號)接通電源,產婦取平臥位,套筒內放入雙下肢,治療機套筒底部對應足部位置,將拉鏈拉上后進行壓力設定,開始治療。2次/d,30 min/次,10 d為1個療程。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藥熏蒸。中藥熏蒸儀器產自廣東康健有限公司。產婦氣虛血瘀,選用有益氣活血功效的補陽還五湯(紅花、桃仁、地龍、當歸、川芎、赤芍、黃芪),浸泡煎煮后置于熏蒸盒,設置溫度為40 ℃,預熱25 min后,指導產婦在熏蒸床上仰臥。1次/d,30 min/次,14 d為1個療程。在熏蒸過程中,注意觀察產婦情況,如果出現(xiàn)面色改變、心悸、氣短、胸悶、頭痛、頭暈等,應停止熏蒸。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纖維蛋白原水平等凝血功能指標,并比較兩組下肢血液峰流速及平均流速等血液循環(huán)指標。干預1個療程后,評價兩組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0.0%(0/43),低于對照組的11.6%(5/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47,P<0.05)。
兩組干預前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46、0.681、0.557,P>0.05)。兩組干預后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均長于同組干預前,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于同組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長于對照組,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42、6.428、6.324,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試驗組 43干預前 14.65±2.54 5.01±0.64 28.62±6.24干預后 22.61±1.75ab 3.06±0.51ab 46.35±6.97ab對照組 43干預前 14.98±2.64 4.97±0.62 28.35±6.39干預后 16.63±1.43a 4.14±0.24a 34.95±5.63a組別 名數(shù) 凝血酶原時間(s)纖維蛋白原(g /L)
兩組干預前下肢血液峰流速及平均流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54、0.382,P>0.05)。兩組干預后下肢血液峰流速及平均流速均高于同組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下肢血液峰流速及平均流速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386、5.698,P<0.05)。見表 2。
表2 兩組下肢血液峰流速及平均流速變化比較(cm/s,x-±s)
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管內膜損傷和血流淤滯是形成靜脈血栓的三大因素[6]。產婦產后盆腔血管和組織出現(xiàn)損傷,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是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并且產婦產后長期臥床、下肢活動減少、肌肉松弛、血流變慢也可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增加[7-8]。血栓脫落可能引起肺栓塞等諸多并發(fā)癥,嚴重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氣壓治療可有效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對靜脈血栓的形成有預防作用。中醫(yī)學認為,陰陽氣血虛虧、血運不暢、絡脈失養(yǎng)、痰瘀痹阻脈絡是產婦產后氣虛血瘀證的重要病機。其治療以活血通絡、益氣養(yǎng)血為原則,需要標本兼顧、補虛瀉實。補陽還五湯(紅花、桃仁、地龍、當歸、川芎、赤芍、黃芪)有通絡、活血、補陽之功效,止痛緩急柔肝與通絡補氣并行,諸藥合用,有活血不傷正、補氣不壅滯之妙,使絡通瘀去,血行氣旺,諸證自平。產婦產后行血受阻、正氣虧虛、肌肉筋脈無有濡養(yǎng)、脈絡瘀阻。氣壓治療聯(lián)合中藥配合熏蒸的物理溫熱對下肢靜脈血栓有多重預防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并且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長于對照組、纖維蛋白原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凝血功能指標中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表示血細胞有凝聚傾向,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血管內膜的表面結構可被高黏度、低流速的血液損壞,導致其電性等理化性質被改變,也能進一步導致血栓的形成。凝血指標的改善表明,中藥熏蒸聯(lián)合氣壓治療可有效控制血栓形成。本研究中,干預后試驗組下肢血液峰流速及平均流速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相比于單用氣壓治療,中藥熏蒸聯(lián)合氣壓治療對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有更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藥熏蒸聯(lián)合氣壓治療可有效改善產后產婦的凝血指標和血液循環(huán)狀況,從而更有效地降低產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