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宜
營養(yǎng)師建議生活中的減鈉方式,除了選擇天然食物,還有“少喝湯”,因為“湯是鈉的深淵!”營養(yǎng)師許玉恒提醒,“減鈉可以從購買時閱讀營養(yǎng)標示開始?!辟徺I包裝食品時,留意營養(yǎng)標示中的鈉含量。
一般人會有錯誤觀念,以為鈉的攝取都是從鹽而來,其實不然。營養(yǎng)師李純瑜表示,“一日鈉攝取總量=每日新鮮食物中攝取的鈉量+調味品中的鈉量”,新鮮食物里也含有鈉,天然食物每日約攝取于1~2克的鹽,所以額外可以添加的調味料就只剩4~5克的鹽。
李純瑜建議,把握一個原則“天然的最好”,避免加工食品,并減少腌、燻、醬、鹵、漬等方式烹調的菜肴,否則一餐就很容易鈉攝取量爆表。
少喝湯、多喝水很重要,若吃火鍋可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制的清湯底,避免高熱量及高鈉含量的麻辣鍋底、韓式泡菜鍋、味噌鍋湯底。
少沾醬、少炸物、少面食、多米飯。根據食品營養(yǎng)成分數據庫資料顯示,每100克的炸排粉,鈉含量就有2927毫克,若以市售雞排每份至少需要2~3湯匙的炸粉來換算,至少就有880~1300毫克的鈉,再加上撒一層香噴噴的胡椒鹽,鈉含量更是可觀。
李純瑜說,自煮族的食材選擇要以天然食物為主,避免加工食品,若買的還是調理包、半熟成食物,跟外食族一樣糟糕?,F代人為求方便,有時會購買現成高湯,要注意高湯每100毫升含鈉量高達4472毫克。
鈉存在各式的醬料當中,所以除了少鹽以外,盡量避免沙茶醬、番茄醬、蠔油、醬油膏、豆瓣醬、烏醋等調味料使用。建議以天然香料增加食物氣味,像是蔥、姜、蒜、辣椒、黑胡椒、香菜、羅勒、九層塔、迷迭香、山葵、糖、白醋;或是選用天然食材增加食物氣味,如洋蔥、南瓜、西紅柿、鳳梨、蘋果、檸檬等,有時文蛤入菜就可以不加鹽。
許玉恒表示,“愛沾醬族”若一時之間沒辦法戒除,可先以新鮮的食材如蔥、姜、蒜、辣椒、檸檬等,搭配少許的醬油,利用食材的辛香味來減低對沾醬的依賴。
“你要為身體著想?還是要為嘴巴著想?”營養(yǎng)師李純瑜與許玉恒的結論是,別讓嘴巴害了你的身體。
有些長輩減鹽過度,干脆不吃鹽,可以嗎?高醫(yī)營養(yǎng)師李純瑜表示,鈉是細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陽離子與電解質,鈉與其他離子配合調節(jié)身體的滲透壓和體積,影響體內水分的保存量與血壓,并調節(jié)血液的酸堿度,協助營養(yǎng)素的吸收與物質進出細胞膜的運送,鈉也負責細胞膜電位和神經沖動的傳導。
飲食中的鈉幾乎可以完全被小腸吸收,攝取過量可由腎臟排泄,攝取量過低時,會啟動腎素-血管張力素-醛類脂醇的調節(jié)機制,增加腎臟對鈉的再吸收,減少尿鈉排泄量,維持鈉恒定。
營養(yǎng)師提醒,限鹽,并不是完全不吃鹽。因為當鈉離子過低時,可能造成低血鈉癥,臨床癥狀有時不具特異性,可以從沒有任何癥狀、輕微的無力、食欲不佳,到惡心、嘔吐、抽搐,甚至昏迷。低血鈉癥是老年人常見的電解質異常,急性嚴重的低血鈉癥容易造成生命的危險,慢性的低血鈉癥也會使老年人的病情更加復雜,甚至增加罹病率與死亡率。有研究顯示,郁血性心衰竭病人若發(fā)生低血鈉癥,其預后變差甚至住院時間也延長。
營養(yǎng)專家建議每日鹽分攝取量避免超過六克、2400毫克鈉,換算六克的低鈉鹽含鈉量約1100毫克,較一般食鹽減少一半的鈉含量。營養(yǎng)師李純瑜提醒,低鈉鹽成分主要是氯化鉀,若腎臟功能有問題的人,排鉀功能較差,建議不要使用,避免引起血鉀過高、心律不整。另外,服用某些治療高血壓藥物及保鉀型利尿劑,會有造成高血鉀的風險,都建議避免使用低鈉鹽。
因心血管問題需嚴格限鹽分者,可選擇薄鹽醬油取代一般醬油,但要注意使用量。如果有腎功能低下問題,就不適合使用薄鹽醬油,只能適量食用一般醬油。
(摘自中國臺灣《聯合報》)(編輯/費勒萌)
海外星云 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