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娜 于偉
老話說,“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說明這個時節(jié)天氣變化多,陰晴不定、忽冷忽熱。浙江省中醫(yī)院中醫(yī)內科金濤教授提醒,眼下的天氣變化,容易讓濕邪侵入人體,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jié)肌肉酸痛等癥狀,因此,要提防暑濕感冒。對于各類關節(jié)疾病患者,如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更應引起足夠重視。
《黃帝內經》認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簡單來說就是想要不生病,就得關注天氣,根據(jù)氣候的變化,隨時調整自身的起居飲食,以適應氣候的變化?!跋掠甏騻悖物L戴口罩,降溫多穿點,升溫少穿些,雷天少出門,我們要主動去適應天氣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苯饾淌谡f,這段時間最常見的健康問題,莫過于暑濕感冒了。
氣候的多變,人體容易感受暑濕時邪,倘若還有點冷飲納涼的愛好,那么體內的暑濕就容易為風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發(fā)病?;颊咄頍岵粨P(即身體感覺發(fā)熱,可體表皮膚摸上去并不熱)、頭身困重、倦怠乏力、脾胃不和,還有的人會出現(xiàn)咳嗽、痰黏、流濃鼻涕等癥狀。
金濤教授強調,預防暑濕感冒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勤洗手,盡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平時飲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時保持良好心態(tài),增強自身抵抗力。針對體質較差的人,可服用大青葉、板藍根等中藥預防感冒。日常食物中,大蒜、姜、蔥、食醋也有防治暑濕感冒的奇特功效。
入夏之后,“天氣轉為炎熱,飲食要注意清淡,建議可多吃時令新鮮的食物,比如櫻桃、桑葚、鰣魚等。”金濤教授提醒,到了立夏以后要養(yǎng)心補血?!靶难蛔悖瑫泻芏啾憩F(xiàn):比如嘴巴干、便秘、唇甲色淡、面色少華等,有些人還會出現(xiàn)口舌生瘡、入睡困難的反應?!?/p>
他表示,養(yǎng)心血首先要把握好睡眠,睡眠長度和質量都要有保證。飲食上,要把握“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選擇溫補陽氣、辛味生發(fā)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末等;還可選擇祛濕的食物,如淮山藥、芡實、赤小豆等,以去除身體內濕氣。
此外,還需注意補充蛋白質,可選擇魚類、肉類。少吃生食,少喝清涼飲料,多吃甜食少吃酸食,避免寒涼傷陽氣。可以適當補充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苦瓜葉等,用帶苦味的食物養(yǎng)心清熱。
在金濤教授看來,養(yǎng)生不外乎中正平和這個原則,要從日常生活中開始,飲食、作息、運動、情緒,都是需要考慮的方面。為此,他推薦了一些飲食單,以作為平時養(yǎng)生保健用。
食材:生姜1 0克,黑豆(小、緊、黑皮綠仁,佳;余不堪用)10~20克,玫瑰花苞2~3顆。
做法:上藥加水1.5升浸泡半小時以上,煮滾后,轉小火繼續(xù)煮10~15分鐘,熄火后放入捏碎的玫瑰花苞,去渣放涼代茶飲。
功效:生姜,發(fā)散兼暖中焦脾胃,運水濕;黑豆,滋陰降火祛濕補腎;玫瑰花,疏肝和胃暖中。生姜黑豆飲,共奏溫中散寒、疏肝和胃、滋陰降火、祛濕補腎之效。
適應證:夜不寐,時欲嘔,悶悶不樂。
食材:百合30克,桂圓10克,白扁豆50克。
做法:白扁豆加水0.5升,浸泡4小時以上微發(fā)芽,再入余藥,再加水至1.5升,浸泡半小時以上。煮滾后,小火熬15~30分鐘,去渣放涼后代茶飲。
功效:百合,清心潤肺;桂圓,補益心脾;白扁豆,健脾利水。
適應證:心煩,干咳,不寐,身重,不欲食。
(摘自《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