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慶昊
摘 要:高校社團是新思想新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高校社團建設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以山東商職學院會計金融學院為例,淺析建立校外聯絡單位在高校社團建設中的創(chuàng)新探索。
關鍵詞:高校社團;校外聯絡單位;山東商職學院;會計金融學院;創(chuàng)新探索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校社團規(guī)模不斷擴大,起到了更好服務學生、服務社會的作用,然而也衍生了許多問題。本文以山東商職學院會計金融學院在為例,探索學院在日常社團管理中,創(chuàng)新建立校外聯絡單位的模式,以及對社團建設的影響和推動。
一、高校社團的發(fā)展現狀
高校社團是大學生基于相近的興趣愛好,而自發(fā)組織而成的學生群眾組織。它是除課堂教學之外,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老師開展工作的陣地之一。它具有歷史性的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高校社團規(guī)模不斷增大,起到了更好服務學生、服務社會的作用,然而也衍生了更多的問題。
(一)高校社團的特點和功能
高校社團是新思想新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對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社團發(fā)展中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團品質明顯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社團意識形態(tài)認知不足、社團管理體制不完善、社團活動經費緊張、設施建設不到位、社團管理者或指導老師責任心不強等問題。
二、山東商職學院會計金融學院社團對建立校外聯絡單位的探索
社團的管理一般都是校團委委托,掛靠于各二級學院或其他行政部門,山東商職學院會計金融學院受學校委托,成為2018屆25個社團的掛靠單位,因為網格化管理,全部的2018級1100多學生加入社團,占25個社團會員的95%以上,社團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到本學院學生的成長成才甚至學院的發(fā)展。自2018年開始,學院在社團管理中繼續(xù)進行改革,在《會計金融學院學生社團管理細則》第四章增加第二十條,規(guī)定每個社團要建立一個校外聯絡單位并開展專業(yè)服務活動。一年以來,在實行過程中,對社團的建設和發(fā)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為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搭建橋梁。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大三就要步入社會實習,因此,學生在學校不僅需要學好專業(yè)知識,更需要走向社會的機會。而在社團與校外聯絡單位的合作中,就可以提供在校外企業(yè)實習的機會。例如,長信商苑讀書社與長信集團建立聯系,不僅有企業(yè)高管對社團會員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指導,提供實習機會,而且會走進學校,與同學們分享經驗以及社會閱歷。
二為提高社團活動質量提供保障。如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活動一直是廣大社團人所苦惱的問題以及所努力的方向,而在與校外聯絡單位的合作中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活動質量低的問題,同時讓社團活動不再局限于在校園內舉辦。例如summer志愿者協會與濟南市圖書館的合作,為同學們開拓知識視野,學習新知識以及新技能,同時為社團舉辦高質量活動提供平臺。
三與自己社團性質相同的單位建立聯系,這樣能更加發(fā)揮出自己社團的優(yōu)勢與能力。白鴿志愿者協會與華森敬老院的合作,能更加發(fā)揮出志愿服務類社團的優(yōu)勢,讓社團成員能跟體驗到志愿服務的樂趣,對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愛心,對社會的奉獻之心都會有很好的幫助,同時能給社團帶來組織更多活動的機會。
四與校外單位的聯合能加強社團自身的影響力,提高社團的發(fā)展空間。現在高校社團由于無法找到途徑大都只在學院層面進行活動,但卻很少走出學院,走出校園。自從社團和校外單位建立聯系,組織更多高質量活動,影響力逐步提高,讓更多人認識到社團,類似如今國家經濟政策一樣,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yōu)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對于很多社團來說“引進來”可能會比較困難,但是社團可以選擇“走出去”尋求聯絡單位,通過與他們交流不斷提升發(fā)展自己社團,打造高質量、精品優(yōu)秀社團。
還可通過與校外單位的聯系可以提高社團成員的綜合能力。通過合作培訓的方式,校內的社團可以通過與校外的聯絡單位進行聯合培訓的方式來進行合作,通過各種與協會特色對應的專業(yè)培訓來提升影響力。校內的社團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而對于校外的聯絡單位來說,進行過這種合作后也更能讓同學們對其認可,達成雙贏的目的。
三、校外聯絡單位建立中的問題
對于山東商職學院會計金融學院來說,建立校外聯絡單位的模式并不完善,仍有部分的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對于校外聯絡單位的標準并無明確規(guī)定。由于目前對于社團校外聯絡單位的標準并無明確規(guī)定,導致社團聯絡單位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在于會長的責任心,導致目前社團校外聯絡單位的質量參差不齊。
二是部分社團與校外聯絡單位的合作較少。目前存在一些社團僅僅與校外單位聯系,但與聯絡單位的合作只有一次甚至沒有的現象,將社團的校外聯絡單位當做擺設的情況也存在。
四、結論
由此可見,建立校外聯絡單位的創(chuàng)新模式對于高校社團的建設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但在探索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可以推動社團的更快的進步,進而推動學生的更快更好的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徐家良.社會團體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1.
[2]呂澤光,闞焦雨.高等院校社團建設與學生思政教育的探究[J].才智,2018(2):129.
[3]戎強強,劉曉娟.高等院校社團建設與學生思政教育的探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