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癩子》(又譯作《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對這部西班牙流浪漢文學的代表之作拜讀和研究的人不在少數(shù)。而主人公小拉撒路,其流浪漢的形象刻畫的生動有趣,深入人心。在中國,說到以流浪漢為主角的文學角色,最家喻戶曉的莫過于三毛。通過兩位小主人公的對比,我們可以從這兩部有著諸多相似的卻又各具特色的作品中,更好地了解 流浪漢文學的獨特性。
關鍵詞:流浪漢;形象對比;異同
作者簡介:劉娜娜(1991-),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外國語學院西方語言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文學與戲劇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5-0-01
狹義上流浪漢文是學旨在選取以社會最底層人民—流浪漢作為視角,通過其一路上的遭遇,來刻畫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度骼擞洝泛汀缎“]子》從時間上相差了四百年左右,地域上相隔了也近乎半個地球,并且是兩個不同的文學載體,但是我們看到無論是它們的創(chuàng)作背景、表達手法、人物塑造以及所產(chǎn)生的影響,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共鳴。我們的主人公小拉撒路和三毛,一個是孤兒,一個被拋棄。最卑微弱小的主人公不僅以其不可思議的生命力活了下來,還讓我們啼笑皆非。讓我們來看看有著相似的開始卻走向不同結局的兩位小流浪漢。
一、希望與幻滅
兩位小主人公一開始都是有著孩子該有的 單純。《三毛流浪記》的背景是解放前 的舊上海。他是個孤兒,在生活無法繼續(xù)下去的時候,依然懷揣希望,以為去了上海就有新的生活;《小癩子》創(chuàng)作于西班牙16世紀中葉,西班牙經(jīng)濟衰落時期。小拉撒路先是失去了父親,接著被無力撫養(yǎng)他的母親賣給瞎子當領路人。但他也想隨著他的主人去城市有一個更好的開始。三毛到了上海,發(fā)現(xiàn)上海正在經(jīng)歷戰(zhàn)亂,到處都是游行和標語;而小拉撒路,剛上路就被瞎子主人誆騙,以頭撞了石牛。
二、弱小與強大
即使自己已經(jīng)食不果腹,他們?nèi)匀恍膽褢z憫和正義。三毛會積極幫助別的小孩,拾金不昧,伸張正義,哪怕在此過程中遭遇誤解。小拉撒路會打抱不平,對繼父心存善意,會跟他落魄的紳士主人分享他乞討來的食物。他們遇到不公,慘遭主人苛待,被“體面人”所嫌惡,可這兩名可憐孩童的生活還是跌跌撞撞的維持了下去。
三、堅持與動搖
他們是頑強的,在生死之間不斷掙扎。三毛努力謀生,即使遍體鱗傷;晚上沒有地方睡,就用木板車當床,用報紙當被子;沒有糧食,就吃刷墻的米糊;沒有水喝,就去喝澆花園的水。小拉撒路一直在和主人們斗智斗勇,哪怕挨罵被虐,也要想著法子給自己留下活命糧食。在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下,三毛只能貪戀一下夢中的溫暖;而小拉撒路,在跟隨第二個主人的時候,已經(jīng)饑餓到想要死神降臨在自己身上。
四、戲謔與現(xiàn)實
兩部作品的表達風格的突出特點是戲謔諷刺,這也造就了我們主人公樂觀機智的特性。在第一章小拉撒路提及到 他父親的死。他的父親為了給家里糊口而導致送了命。小拉撒路覺得他的父親是為“正義吃盡了苦頭”,并打趣到“他是所謂有福的人”,因為正義的人死后可以上天堂。他母親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你與好人為伍,你也會成為好人”。而小拉撒路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好人”指的是“有錢人”。第三位主人,在小拉撒路眼里已經(jīng)是落入一貧如洗、三餐不繼的境地,卻每天都要穿著僅有的一套衣服去街上扮體面人。盡管腹里無糧,家里連稻草都所剩無幾,還要拿稻草剔牙,展示自己“吃飽喝足”的狀態(tài)。
而在張樂平先生的漫畫里是以第三視角描繪三毛的生存環(huán)境。雖然不像小說有大量的語言來,但幾筆的漫畫配上畫龍點睛的標題,也幽默戲謔地為我們表現(xiàn)了沉重的主題。在標題為前倨后恭的圖2里,三毛看到“紳士”先是嫌棄自己,后面因為下雨便“自覺地”躲在自己的稻草毯子下面。在圖98和23中,寵物狗的處境勝過了流浪兒;和三毛同等價位洋娃娃都有人買,但三毛賣身求活卻無人問津。在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下,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流浪者們有時會模糊自己的道德底線。小拉撒路學會了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報復他的主人;三毛也會在無能為力時捂起了自己的耳朵,假裝聽不見;也會不得已,和其他流浪兒搶遺落的錢。
五、生存或滅亡
故事的最后小拉撒路長大了,實現(xiàn)了他與“有錢人為伍”的夢想生活。職業(yè)穩(wěn)定,并娶了一位女傭。這位女傭和她的主人保持著不正當關系,在嫁給小拉撒路之前甚至都生過三個孩子。但是小拉撒路因著好處,即使所有人都知道真相,他也不在乎,甚至于說“我們?nèi)齻€相處得很融洽”。這是拉撒路,經(jīng)過他眾多主人以及這個社會“調(diào)教”出的成果。而三毛在漫畫的結尾,依然是孩童。整個國家面臨內(nèi)憂外患,而他連吃樹皮都被警察追趕(圖204)。三毛想要活下去,也試圖偷錢來活下去,可是他做不到。他無法和這個社會同流合污,更拒絕向強權臣服。但令我們心憂的是,這樣三毛要如何生存。
六、結論
小拉撒路的“成長”在當時的西班牙是避免不了的;而三毛在張樂平先生1995版的 漫畫中雖然結局堪憂,但可喜的是,在以三毛形象為主的后續(xù)漫畫中,三毛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光明世界”—新中國。通過他們,我們看到了流浪漢文學的魅力—通俗寫實,看似輕巧實則沉重,令人回味。而兩名流浪漢的形象的共通性,我們也看到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奧秘,即在社會動蕩時期,底層人民雖然無助但卻堅韌的品性。
參考文獻:
[1]Anónimo , y ?lvarez ?Miranda, Pedro (eds): La vida de Lazarillo de Tormes y desus fortunas ?y adversidades. Madrid, castalia, 1974.
[2]張樂平. 三毛流浪記.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5.
[3]楊絳. 小癩子.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