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忠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我們要打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內容只能是死記硬背,不能深刻理解所學內容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我們要優(yōu)化教學課堂,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有效整合,精心設計理想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期加強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yǎng)。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優(yōu)化;教學情境;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76-01
一、更新教學觀念,適應新課改要求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能簡單地進行知識傳授,要做一名出色的引導者,組織學生自覺地進行知識探索,從而獲取知識和能力,因此,教師自身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對教材的認真鉆研,明確重難點,將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找到教學的突破點,然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自覺地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鉆研精神。在道德和法治教學中,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雖然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但是學生沒有鍛煉自主發(fā)現和探索的能力,他們對新鮮的事物不能更好地理解,這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從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大方向考慮,我們不能單純地讓學生學習知識,應重視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此外,課堂教育要圍繞人生價值觀等內容進行教育,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與道德相關的視頻,看完后讓學生針對道德問題談感受,老師再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并告訴學生正確的道德觀?;蛘咦寣W生對一些案例進行分小組交流,讓學生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進而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提高學生處理道德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二、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足夠的知識學習欲望和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不斷擴大自己是視野,按照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積極去完成,對于學習的目的也更加明確。在興趣的促使下,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不斷增強,課堂教學不斷得到優(yōu)化。因此,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非常重要,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才能興趣盎然,激情澎湃,而且學習效率也會出乎意料得高。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
1.教學要有藝術性。
教師要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有趣的話題能讓學生產生想說的欲望,加強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從而主動探索新知。創(chuàng)設這種教學情境的關鍵就是精心選擇教學內容,以吸引學生的眼球。
2.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多媒體技術以它形象生動的展現形式喚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3.巧妙應用實際問題。
道德與法治與實際的聯系非常緊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有著明顯的滯后性,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老師空洞的說教脫離了學生是年齡實際,學生生活與社會有著密切聯系,學生的道德觀念會受到社會和家庭的影響,為了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營造一種濃烈的學習氣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然后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教材。這樣學生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在道德和法治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營造一種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增長知識,提高能力。
三、教師以積極的情緒影響學生
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需要提高教師上課的精神面貌,教師微笑進入教室,以良好的教學狀態(tài)站在講臺上,語言鏗鏘有力,清晰地地講述知識,老師的正能量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信心滿滿地投入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相反,如果教師上課面無表情,語言刻薄生硬,就會給學生營造一種無力的感覺,老師精神不佳也會帶動學生情緒低落,課堂上氣氛緊張,使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出現和教師做對的行為。這就與優(yōu)化課堂教學背道而馳了。因此教師要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并以此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身心愉悅,進而有學習的足夠動力。我們要關愛每位學生,以真情換真情,拉近師生關系,以此來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四、構建科學評價體系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教學評價的功能。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只看重結果,把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這對學生健康發(fā)展很不利。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要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評價應全面、客觀,把學習成績和學習過程的評價結合起來。既要考評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要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質等方面的評價。要采取多元、開放的評價方式,善于激勵和賞識學生,力求通過評價提高學生自信心,讓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目的。
總而言之,學生的思想教育很重要,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要不斷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課堂,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想教育隨著道德與法治教學不斷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還會學會做人,以適應社會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孟慶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分析[C]//2018年“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18.
[2]魏愛紅.初中道德與法治的高效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下旬,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