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英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階段。在初中教育階段,必須重視道德與法制學科的教學,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道德與法律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F(xiàn)階段,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還需要完善,教學方法有待創(chuàng)新。本文分析了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探討了該學科課堂教學藝術。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66-02
引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教育教學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在現(xiàn)代化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面臨的生活環(huán)境有了極大的改變,為了加強對初中生道德與法制教育,讓初中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認知水平,必須加大對道德與法制學科的重視。在教學中積極結合生活實際,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有效的加強學生道德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僵化,學生課堂沒有參與意識。
初中學生在現(xiàn)階段的性格十分活潑好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內容較為枯燥乏味,所以對知識內容不感興趣,很多教師還在一味地延續(xù)著“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來傳授掌握知識,并不去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無法使課堂內容生動起來,不具有吸引力,這便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與積極性。學生便不能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實踐到道德與法治活動中去,學生對相關的道德法治知識內容得不到共鳴,沒有達到思想道德素質地提高。
2.教師教學觀念過時。
隨著多年來我國的新課程改革,教師過于傳統(tǒng)陳舊的教育觀念與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并且許多教師還在一味地滿足應試教育的需求,把語數(shù)外當作最重要的課程,并不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的發(fā)展與作用。教師缺乏新型的教育觀念,無法引領學生理解道德法治課程的真正含義,限制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fā)展,更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身心健康與道德素質地提高。
3.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性不強。
道德與法制這門課程中許多的知識都是要通過在生活中的實踐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所以道德與法治課程與人們生活中很多細節(jié)都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許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教育方法都是理論性教學,導致學生掌握不到具體的事物來進行理解,結合不到生活實踐中來。學生在初中階段是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的,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形成全面的法制觀念與道德觀念。
二、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
1.加強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建立。
教學目標的建立主要為加強課堂教學的規(guī)范化,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相關知識的建立,促進學生在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過程中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效率。學生在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過程中要積極加強自身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我與集體共成長中,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本課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在課堂中對我與集體共成長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明確的教學目標建立能夠有效提高自身在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過程中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課堂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的建立,保障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掌握相關知識。
2.加強多媒體教學情境的有效構建。
多媒體是現(xiàn)階段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手段,在課堂中的運用能夠調節(jié)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注意力,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道德與法制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及微課等形式,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來降低課本知識的難度,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記憶。例如,在進行《認識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倒是可以課前利用互聯(lián)網來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利用短視頻向學生播放喬哈里視窗理論,并配以簡單的文字向學生進行介紹分析,然后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交流和討論,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明白發(fā)展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并在學習過程當中不斷的努力和探索,從而才能夠形成更好的自己。
3.巧妙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
巧妙的利用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與交流能夠加深知識點,教師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等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在交流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例如,在進行法制和法治的教學過程當中,為了能讓學生分別的對其概念進行了解,并且能夠區(qū)分二者之間的差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當中進行討論和交流,并且結合教材內容來進行相關的探究學習。再如,定期進行主題活動,可以讓學生講講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道德與法制的一些事情,并談談自己的感想,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4.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社會實踐性。
日常生活中,道德與法律常識對人的發(fā)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制教育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課本提示和中學道德法治的要求來展開活動,通過調查、研究、觀察等多種實踐方法來指引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加深入分析,從而對法律的認知和情感的行為發(fā)展得到提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及時指出錯誤,如學生在班級隨意亂丟垃圾,在與同學相處過程中對同學打罵等不當?shù)男袨?。學生的這些行為可能是因為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或個人的成長經歷相關,所以教師應把生活中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放到課堂教學中,讓同學根據這些不良行為來檢討自己,反思自己。根據學生種種不良行為進行歸納總結,類似這種事情在中學生日常生活中時有發(fā)生,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通過道德的教育方式來進行解決。同時在日常生過中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過馬路時遵守交通規(guī)則,為敬老院的老人獻愛心,愛護公共財物,拜訪先進優(yōu)秀人物等。引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更深一步的道德體驗與心理體驗。
結語
初中生處于生理與心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必須重視道德與法制課堂的教學意識。教師要有目的進行課堂內容設置,圍繞學生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存貴.道德與法治“探究學習點”的選擇[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7(06).
[2]李巧琴.思維導圖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03).
[3]穆家全.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互動目標的實現(xiàn)[J].內蒙古教育,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