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美蘭
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目的的引入思想品德的學習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不僅僅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小學語文 品德教育 教學策略
引言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需要從小抓起,在小學學習階段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進行品德的教育,讓學生做到既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又學會做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道德的熏陶,逐步的將道德知識的教育內(nèi)容融入到語文課文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促進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能夠?qū)W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起到促進的作用。[1]
一、在語言文字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學語文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結(jié)合語文文字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能夠讓學生不僅學習相關的漢字知識還能夠進行道德文化的滲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選材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文質(zhì)兼美和思想性比較強的文章,這些文章在學習中有的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反應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從最基礎的字詞教學開始,啟發(fā)學生如何根據(jù)學生的生字進行巧妙地遣詞造句,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的具體學習情節(jié),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促進學生更好的體會語文文字中的思想品德內(nèi)涵。[2]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進行漢字講解的過程中會蘊含著一些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詞匯,如仁、義、孝等,教師可以在進行漢字構(gòu)造講解的時候?qū)W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滲透和教育,讓學生不僅僅掌握相關的漢字知識,而且還能夠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讓自己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和提高,并且把自己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3]
二、在語文課文誦讀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誦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的相關文章內(nèi)容,還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文章中的相關語文知識和語感,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學生誦讀文章的時間,通過讓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讓學生的思想品德能夠滲透到閱讀的過程中。在語文誦讀的實踐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提高閱讀的效率,最終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優(yōu)秀思想品德的目的。教師采取情境教學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意義,讓學生積極的進行思考,把學生的精力引向文章的關鍵點,讓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夠得到提高。[4]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課文《葡萄溝》知識講解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滲透,教師可以在進行備課的時候為學生進行導問式的教學,在葡萄溝為什么會受到人們的喜愛?我們自己的家鄉(xiāng)又有哪些讓人喜愛的事物?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讓學生能夠融入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識進行語文課文的誦讀學習。
三、在語文課本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選擇大都經(jīng)過了精挑細選,教師在對學生學習的課文內(nèi)容進行講解時,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思想張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jù)每一篇語文課文中蘊含的品德知識,引導學生在掌握相關語文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愛國情懷,或者是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能夠?qū)W習這些人物的良好品行,促進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促進自己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最終發(fā)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除了對學生進行課文知識的講解,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相關的閱讀文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獲得思想品德的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課文知識《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jù)當前的教育教學情況對學生進行知識內(nèi)容的講解,讓學生能夠在教師進行課文講解的過程中,理解各個民族小學生的生活習俗,讓學生能夠在學校進行學習的時候形成各個民族相互融合的學習氛圍。
四、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給學生相關的語文課文知識之后帶領學生進行課外的活動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道德的教育。語文課外活動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還能夠促進學生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學習的語文課文知識進行寫日記,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能夠把自己平時無法表達的語言通過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寫日記來贊美身邊的真善美,這就起到了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然后通過文字的表達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讓自己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力所能及的去幫助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同學。因此,教師利用寫日記的方式也能夠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語文課文《我不能失信》知識學習之后,結(jié)合學習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課外實踐的活動,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失信的情況,然后寫成作文的形式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會根據(jù)教師在課文上的道德內(nèi)容滲透,更好的將相關的德育知識進行內(nèi)化,促進自己更好的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
結(jié)語
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和品德課程的學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的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內(nèi)容,并且將相關的品德教育內(nèi)容滲透到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進行積極的思考,主動的研究語文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內(nèi)容,提高學生學習的道德品質(zhì),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昌興.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思想品德教育[J].語文課內(nèi)外,2018,(5):59.
[2]楊思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新課程·下旬,2017,(12):349.
[3]謝紅燈.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品德學習[J].南北橋,2017,(23):136.
[4]張秀明.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品德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