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提出以及相關實踐活動的進行,高中化學課程在結構、內容和實施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改進。教師是影響課程改革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需要重新定位和理解自己的角色,了解社會要求,樹立嶄新的正確的價值觀和教育觀,做出符合教師角色的行為,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積極探索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化學教師 角色轉變
新課程改革試實行以后,我國各個學校在教學的改革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有一部分教師仍受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的影響,沒有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改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發(fā)揚傳統(tǒng)思想中優(yōu)秀的部分,樹立人本主義思想。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人才。
一、使學生了解和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化學的內在結構深刻的展現出了化學的物質美,并且是影響化學物質美的關鍵因素。例如,氯化鈉的晶體是一個比較規(guī)則的立方體,在每個鈉離子的周圍都有序的排列著六個氯離子,而且每個氯離子周圍都有序的排列著六個鈉離子,這種屬于對稱排列,不僅體現出了化學美的和諧性,而且體現出化學美的多樣性和有序性。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化學的美來源于化學的變化,而化學物質美則是化學變化最終極的表現,生活中用品,旅游中的美景都離不開化學。在高中課堂上,化學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化學思維,鼓勵學生探索化學知識,形成屬于自己的化學學習方法,以化學的美陶冶學生的心靈,以美引善,以美育人。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經常會涉及到很多大自然的景象和豐富的礦產資源,既展現出了祖國壯麗河山,又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感。[1]化學的研究推動了很多行業(yè)的發(fā)展,例如信息、宇航、核能、醫(yī)學等等,使用化學分子修補法可以控制衰老,高中化學教師通過介紹化學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化學,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大多采用“接受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較為被動,學習效果較差,因此,新課改提倡建立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和方法。[2]在新課改的標準中,相關教育學者設置了大量的探究課題,為了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化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的進行觀察、查閱資料,進行積極的交流與討論,從而針對所學的化學知識提出比較有價值的,具有探究性的問題。除此之外,高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化學實驗,為學生提供一些化學線索,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化學線索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使用圖表和相關的化學方式對化學實驗和化學變化進行描述,從而幫助學生更快、更深刻的獲取化學知識,提高化學學習技能,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在化學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中,教師要重點強調學習化學的作用,進行相關的實驗進行輔助教學,并且對于化學實驗室的建設提出最基本的要求。為了進一步開發(fā)和使用課程資源,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多使用計算機技術和學校的圖書館,拓寬學生學習化學的途徑。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滿足教學的需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社區(qū)和工廠等資源,帶領學生到校外參觀,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對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采用說教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太理想,對于化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自己則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吸收以前良好的教學經驗,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使用符合新課改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學習,讓學生使用全新的、有效的思想進行學習,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3]除此之外,為了少走彎路,高中化學教師要深入理解新課改的理念和精神,靈活使用新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改變學生輕視化學、死記硬背的化學學習方式。結合課本知識和現有條件積極開展一些化學活動,把化學思想、化學知識展現在化學活動中。
四、打好化學基礎,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打好扎實的化學基礎是學好化學的重要前提條件,不論是教學改革,還是改良學習方法都必須打好化學基礎。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同學,他們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卻不能脫穎而出、出類拔萃。通過對他們學習過程的觀察,我們會發(fā)現他們在審題、寫化學公式和化學符號時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的錯誤,而且這些失誤是可以避免的。[4]因此,失誤是決定他們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因素。針對這一情況高中化學教師要根據個人教學經驗進行探究和深思,制定出相對應的教學方法,降低這部分學生的失誤率。除此之外,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不僅要學好化學知識,而且要自己學會總結和歸納。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通常是教師把化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然后傳授給學生,這樣學生學習化學的質量不高,效率較低。[5]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己總結和歸納,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記憶,提升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效果。例如,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經常會有很多相似的概念,價電子排布式、電子式、軌道表示式等等,如果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互相交流和討論把它們清楚的區(qū)分出來,一定會為今后化學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結語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更好的轉變角色,高中教師要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和新教材的教學內容,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化學學習變得更加有價值。
參考文獻
[1]施德跑.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師的角色轉變[J].讀天下,2016(20):31.
[2]翁均紅.試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的角色轉變[J].當代教研論叢,2016(10):107.
[3]祝啟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的角色轉變[J].好家長,2016(25):123.
[4]郝海英.淺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校園英語,2016(12):172.
[5]張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角色轉變的特征及價值[J].考試周刊,2017(59):102.
作者簡介
于靜(1983.01—),女,漢族,籍貫:山東省青島市,中學初級,研究方向:高中化學一線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