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蓁
摘? 要:老舍作為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在他筆下誕生的人物形象,可謂是不計其數(shù)。其所創(chuàng)作的藝術形象背后,對于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社會也有著深遠意義。但是女性形象作為老舍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關研究者卻涉獵不多,或是缺乏足夠的認識。這對于普羅大眾認知老舍的藝術成就會構成較大阻礙。因此,本文針對以上問題,主要從兩個方面來探討老舍筆下的女性形象:首要是對老舍的女性觀的形成和大致內容進行分析,其次論述老舍筆下的女性形象。
關鍵詞:老舍;女性觀;女性形象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2-0-01
一、老舍的女性觀及其成因
若想要明確老舍的女性觀,則首先應當分析老舍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并在此二者的基礎上,對老舍的女性觀的本質進行探索。傳統(tǒng)社會中形成的保守思想,對老舍的影響是揮之不去的,也同樣是不可避免的。老舍是在貧苦人家長大成人,由于他的父親在他年幼時就已逝世,“一歲半,我就把父親‘克死了”,母親和姐姐對于老舍來說就是整個家庭的主要構成部分。同時,在這種情況下,也自然是老舍的姐姐和母親在支撐著整個家庭的運轉。被女性包圍著的家庭,時刻影響著老舍的成長和觀念、性格的形成。在老舍的眼中,無論是姐姐,亦或是作為長輩的母親,都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女性的柔順、逆來順受、勤勞堅強以及任勞任怨等特征,這似乎也促使老舍形成了專屬于他自己的女性觀念,構成了最初老舍腦海當中對于完美女性形象的設想。老舍在《我的母親》一文當中,更是有著直觀的描繪:“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她作事 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姐姐們也是“毫不遜色”,“晚間,她與三姐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此間種種,與老舍筆下的女性形象相重疊,表現(xiàn)出傳統(tǒng)的、保守的特點。
二、老舍筆下的女性形象
老舍的作品,與其他作家的作品稍顯不同。讀者在閱讀過程當中,會不自覺的帶入老舍本人的觀察視角,也就一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男權社會所帶來的男權視角。而這個被老舍本人所明確的文本立場和觀念,自然也使得文中所出現(xiàn)的女性角色和描繪的女性形象不自覺地“站立”在男性權力的陰影之下。因此,老舍在描繪女性時,潛意識當中以男性眼光來展現(xiàn)女性,片面地將婚姻的痛苦歸結為男性角色單方面的忍受,缺乏從女性角度的思考。這也是造成老舍創(chuàng)作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根源。
老舍筆下塑造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逆來順受的傳統(tǒng)女性形象,二是大膽潑辣的悍婦形象,三是接受新思想洗禮后的新女性形象。其具體大致如下:
首先是逆來順受的傳統(tǒng)女性形象。這是老舍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在作品中的一種影射,是老舍心中構建的完美女性形象的縮影。她們身上大多展現(xiàn)出柔順、溫柔、賢惠、默默付出等統(tǒng)一的人格特征,并在行文中被大加贊賞和褒揚。例如,《四世同堂》中的韻梅,她身處于新時代的洪流之中,卻是典型的賢妻良母。雖然,韻梅與她丈夫之間缺乏純真愛情的基礎,但是韻梅依然遵守著傳統(tǒng)觀念中的女性守則,默默且心甘情愿地為整個家庭付出,直至獻出她的所有。丈夫是她心目中的英雄,孩子是她快樂的源泉,把丈夫和孩子都“伺候”好了,便是她人生的至高目標了。
其次是大膽潑辣的悍婦形象。老舍筆下塑造的這類女性形象大放異彩,甚至可以說是最為成功的女性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駱駝祥子》中的“虎妞”形象。她的女性魅力,她的反差,不僅其帶來的爭議和學術研究甚至超越了文中最為中心的人物——祥子,而且使得該藝術形象流芳百世。首先在對虎妞的外貌描寫上,便以出人意料的筆觸,大寫其外表的丑陋,“她也是既舊又新的一個什么奇怪的東西,是姑娘,也是娘們;像女的,又像男的;像人,又像什么兇惡的走獸”,“像一塊煮老的豬肝”,“像拔去毛的凍雞”,都顯現(xiàn)出虎妞的俗不可耐和難以接受,以及其男性化的特點。這種女性自是對傳統(tǒng)男性社會的巨大沖擊,對男性權力構成威脅,而傳統(tǒng)男性依舊沉浸在小鳥依人的傳統(tǒng)女性的美夢之中不可自拔,例如祥子。但是虎妞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她的內心深處依舊是飽含著情感的。這巨大的反差使虎妞的形象深入人心。
最后是接受新思想洗禮后的新女性形象。新女性形象全然不同于上述兩種女性形象,又與之“難分難舍”。這個群體雖然接受了新思潮的洗禮,但是她們身上與傳統(tǒng)社會相關聯(lián)文化印記還未全然消除。例如,《新時代的舊悲劇》中的宋鳳貞,又或是《趙子曰》中的王靈石,她們以新的思想,遭受著傳統(tǒng)女性的遭遇,成為資本和權力的犧牲品,也大多以悲劇形象出現(xiàn)。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知道,老舍本人并不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吝惜筆墨,甚至可以說,一直是他創(chuàng)作的重要部分。他不僅對傳統(tǒng)因素有一定的批判性,也同樣同情身處舊社會的新女性。這對我們理解舊時代女性有著巨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老舍:《駱駝祥子》,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
[2]老舍:《我的母親》,《老舍文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版.
[3]老舍:《四世同堂》,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