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提琴是一種極具特色的古典樂器,音色低沉雅致,可以進行獨奏,也可以在交響樂隊進行和聲伴奏,具有豐富的演奏效果和技巧,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許多學習者。而肢體語言則是決定演奏是否流暢、感情傳達是否到位的重要因素,演奏者要在練習與演奏過程中更深入地去體會,以肢體表達促進情感表達。
關鍵詞:大提琴 演奏技巧 肢體語言
一、大提琴演奏要點
(一)注重感情融入,為曲目注入靈魂
藝術本身便是講求情感融入與自身感受的一門學問,大提琴的演奏亦是如此。每首曲目,都有自身的情感主旨與藝術情境,演奏者不融入,演奏過程則是空洞、單調、沒感情的,只是單純完成了一次演奏,而不是借助演奏樂曲感染他人,傳達感情。而想要傳達感情,演奏者首先就要將自身感受與樂曲達成同步,促進樂曲中情感的傳達。讓樂曲有了靈魂,而不再是以單純完成演奏為目的,這樣才能將樂曲中的感受更好地傳達給他人,讓聽眾更好地融入情境,為聽眾帶來藝術享受。而情感的融和與傳達,與肢體語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1]
(二)確保演奏舒適性,促進順暢表達
演奏是否順暢,與演奏者演奏時的舒適程度有著密切關聯。演奏者對于自身狀態(tài)的操控,決定著樂曲是否能夠流暢演奏,特別是大提琴這類樂器,體積相對較大,如果不以正確的狀態(tài)進行演奏,便會使演奏變得生硬,無法感染他人。因此在演奏前以及整個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對自身演奏姿態(tài)的調節(jié)是與藝術傳達效果密切相關的。
二、大提琴演奏肢體語言應用
(一)提升自身的內在修養(yǎng)
對于一個演奏者來說,其氣質包括修養(yǎng)和臺風。所謂臺風,指的是演奏者在舞臺上呈現的整體外在形象,而修養(yǎng)指的則是一個演奏者對樂曲的認知、涵養(yǎng)、言行、信念以及情感等。這里所說的修養(yǎng)和臺風是相互統一的,如果演奏者具有良好的修養(yǎng),其臺風基本都不會差。如對于著名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羅斯托洛波維奇和著名的華裔演奏家馬友友就有著不同的個人演奏風格,前者的上半身比較沉穩(wěn),而且表情嚴肅、莊重,而后者的動作較為流暢,具有豐富的面部表情,體態(tài)也更為舒展。因為兩個人對樂曲有著不同的理解,所以呈現出了不同的狀態(tài)。所以說,演奏者良好的內在修養(yǎng),可以通過肢體語言體現出來,并且使演奏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確保肢體語言融入情感
情感融合對于樂器演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大提琴演奏也一樣,演奏者融入情境,才能感染聽眾,讓聽眾依靠演奏者傳達的內涵,理解到樂曲的內在情感,才是一場成功的演奏。以《海頓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的演奏資料觀察結果為例,該曲目是一首多章節(jié)的曲目,音樂表現出舒緩、激昂、歡快、低沉的情緒,所以演奏者肢體表達的變化也體現得較為明顯。起初樂曲較為柔和舒緩,演奏者肢體整體后傾,拉弓力度較輕,以這種狀態(tài)體現柔和清新的感覺。短暫開場后轉入激昂歡快的情緒,這時演奏者身體相對前傾,由于此時音節(jié)跨度也相對較大,按弦的力度與幅度也相對較大,以體現出鏗鏘有力的感覺,調動聽眾情緒。可見在樂曲情緒的轉換當中,演奏者的肢體動作也在不斷變換,使自身情緒隨樂曲進行轉變,融入演奏過程當中,助力情感的表達。演奏者自身融入了情境,才能讓聽眾共同融入情境,被演奏者帶動,對樂曲情感有更深的理解。[2]
(三)調節(jié)肢體,確保演奏舒適度
在演奏過程當中,肢體的順暢度與協調性在演奏過程當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就關系而言,一次演奏過程,是演奏者與樂曲的交流,與聽眾的交流,是與自身所持樂器的交流,更是與自身的情感交流。確保自身精神投入,身體投入,狀態(tài)自然協調,才能更好地演奏。這對于大提琴的演奏者來說更加重要,由于大提琴體積較大,需要以演奏者身體作為支撐,所以在演奏過程當中,演奏者如果體態(tài)不正確,便無法將自身調節(jié)到最舒適的狀態(tài),自然無法很好地完成演奏。這會使整個演奏顯得生硬,更無法談及感染力。在對《海頓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演奏資料進行觀察,不難發(fā)現,演奏者無論是在演奏過程中還是在不涉及大提琴的部分,都在隨時對自身的體態(tài)與狀態(tài)進行調整,腳位的調節(jié)、情緒的調節(jié),甚至在按弦時手指位置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對樂曲基調產生影響,演奏者要借助不斷的調節(jié),讓自身的肢體,情感與樂器、與樂曲達成融合,融為一體,做到一張一弛都順暢自然,這樣才能感染他人。[3]
三、結語
樂器演奏是一個藝術體現過程,更是藝術感受過程。肢體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如何才能在演奏過程中,借助肢體語言促進情感的表達,借助肢體調節(jié)確保自身達到最佳狀態(tài),還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與練習過程當中去摸索,去理解。
參考文獻:
[1]陳萌.淺談大提琴演奏中的肢體語言[J].藝術教育,2016(08).
[2]項琳.對大提琴演奏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大家,2011(15).
[3]楊雪欣.淺談大提琴演奏中的有關問題[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作者簡介:馮琦越,女,博士,西安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提琴演奏)(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