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娟
我園地處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在籍幼兒中外來務工子女占比為13%左右,很多外來務工家長無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時間需求,大部分孩子入離園都是由代接送機構(gòu)“托管”,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半日開放活動等需要父母陪同參加的,他們也很少有時間出席。親情陪伴的長期缺失,導致一部分孩子或沉默寡言、或行為特殊,外來務工家庭教育薄弱的這一瓶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孩子們的發(fā)展。為營造有利于外來務工子女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我們嘗試從切實考慮外來務工家庭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幫助外來務工父母拓展親情陪伴的渠道、拓寬親情陪伴的視角,以實現(xiàn)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
辰辰,一個6歲的小男孩,跟隨父母和姐姐一起來本地生活,入園之前他一直被寄養(yǎng)在保姆奶奶家。辰辰的父親是一家企業(yè)的技術骨干,母親經(jīng)營著一間家具店,聽辰辰說,爸爸媽媽每天都是等他快睡覺的時候才回家。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辰辰有被稱作“熊孩子”的很多典型表現(xiàn),無故沖撞同伴、在大家都安靜的時候冷不丁地發(fā)出奇怪的聲音、很多時候會處于游離狀態(tài)等等,但有一些鏡頭又記錄下了他與“熊孩子”“背道而馳”的表現(xiàn)。
這是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個兒童節(jié),為了讓外來務工父母有機會對孩子表達祝福,更為了讓辰辰們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我們在整個活動中增添了“寶貝,我想對你說”和“神秘禮物”兩個環(huán)節(jié)。在孩子們參加完“餅干DIY”活動等待烘烤餅干的時候,我們播放了事先請爸爸媽媽錄好的祝福視頻,當辰辰看到爸爸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說出“我親愛的兒子,辰辰”的一剎那,辰辰的大眼睛里噙滿了淚水,一動不動地注視著鏡頭中的爸爸,也許爸爸的話他還不能完全聽懂,但他肯定能感受到那語重心長的愛意,從他之后暈開的笑顏里和“我爸爸說……”的自豪表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樣形象、直觀的視頻寄語真正觸動了他、溫暖了他,讓溫暖的親情得以在小小的心靈流淌。
在活動的最后,當爸爸或媽媽拿著“神秘禮物”出現(xiàn)在教室(事先與家長溝通好,因活動時間不長,對外來務工父母工作的影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這份驚喜讓辰辰和辰辰們?nèi)绔@至寶,一時間教室里充溢著相擁的幸福,不止于禮物的魅力,爸爸媽媽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個小小的舉動,給孩子帶來了一份特殊的六一體驗,親情陪伴的美妙不僅深深感動著孩子,也深深感動著家長。
我們通過邀請家長老師進園、帶孩子進社區(qū)、親子游學等形式化解外來務工父母的時間沖突,本著對外來務工家庭實際情況的關懷,彈性安排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外來務工家長成為了幼兒園教育的有力資源的同時,親情陪伴的愿景也悄然實現(xiàn)。
我們根據(jù)家長的工作特長,鼓勵家長在自己方便的時候來園與孩子們互動,比如越越的媽媽有著關于太陽能電板的豐富經(jīng)驗,她的到來,讓所有孩子對新能源產(chǎn)生了好奇,更重要的是越越那無可比擬的自豪與自信。
我們根據(jù)家長的工作環(huán)境,征集和篩選孩子們可以走出去的體驗場所,比如在“我想有自己的房間”主題活動中,辰辰媽媽成了兒童房的資深“顧問”。當孩子們來到辰辰媽媽所在的家具大賣場,辰辰媽媽為我們引路,給大家介紹各種樣式的兒童家具,辰辰聽得格外專注。也許這樣的媽媽辰辰從未見過,但這樣的媽媽必然帶給了辰辰許久美好的念想,兒子的表現(xiàn)帶給媽媽的幸福感也必然增強了媽媽對親情陪伴的認同。
我們還根據(jù)家長的工作時間,將親子活動安排在周末,比如周末組織家長與孩子一起游覽本地的風景名勝,水繪園里欣賞木偶戲、靖海門寫生、長壽園植樹、花木大世界游覽等等,讓外來務工家庭感受本土文化的同時產(chǎn)生了更多的歸屬感,更重要的是家長與孩子有了更多交流和溝通的話題,親情紐帶也越發(fā)深厚。
一路走來,我們發(fā)現(xiàn)外來務工家長都渴望陪伴孩子成長,但是卻因與孩子缺乏共同話題而束手無策,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陪孩子逛逛公園、吃吃美食,無法深入感知孩子們成長的神奇。班級QQ群搭建起啟發(fā)親情陪伴思路、分享親情陪伴體驗的平臺。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將一些孩子的典型活動視頻發(fā)布在QQ群,并以“說說孩子的游戲故事”激勵家長參與互動,幫助家長們增加對幼兒園生活的了解,從而感受孩子們在園的喜怒哀樂。我們會鼓勵家長將家庭親子游戲的照片在群中交流分享,裝扮游戲、水果拼盤、戶外鍛煉、創(chuàng)意手工等等各不相同的陪伴映襯著同樣的開心笑臉,公共平臺的分享也激發(fā)著家長的創(chuàng)意和潛能,親情陪伴的形式和質(zhì)量在這樣的PK中不斷攀升,更可喜的是教室里孩子們遷移經(jīng)驗的自信和滿足。當然,我們有的放矢的點評和總結(jié)也必不可少,比如當孩子用彩泥將水果拼盤的制作經(jīng)驗遷移到游戲中,我們會告訴家長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是孩子快樂的源泉,更是孩子在幼兒園完美表現(xiàn)的后盾,幫助家長重新認識成長的意義,感受自己的點滴舉動對孩子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推動作用。
終上所述,從辰辰的表現(xiàn)中可以窺見外來務工子女成長中的特殊需求,對外來務工家庭,我們通過可感可知的活動和平臺實現(xiàn)了親情陪伴的利益最大化,也切實解決了外來務工家庭的教育瓶頸,拓展了外來務工子女更多的成長空間。
在教室前面的空地上,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辰辰拿著他心愛的多米諾骨牌,一次次地建構(gòu)不同造型的鐵軌、涵洞、道口,當然,每次都少不了拿一塊骨牌當火車,還有伴隨著開火車動作的自言自語:“過年去奶奶家,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姐姐,就是坐的這個綠皮火車去安康火車站的,綠皮火車要開很久很久才能到,沒有高鐵快,但我還是喜歡坐綠皮火車,爸爸會跟我講很多關于火車的故事。”每一次建構(gòu)都是同一個主題,每一次也都葆有熱情和專注。聽著每次大抵相同的自言自語,我們不難看出他愿意遷移到游戲中的生活經(jīng)驗里,有著與家人同行的愉悅體驗,更有著對親情相伴的強烈渴望。
那天辰辰突然發(fā)燒,在接到我們通知后不久,辰辰的爸爸便趕到了教室,發(fā)熱中的辰辰看見爸爸,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迫不及待地拉著爸爸的手滿教室跑開了,一一向爸爸介紹著各個活動區(qū)的名稱以及在里面可以玩哪些游戲。要知道,很多次的自主游戲辰辰是不會深入這些區(qū)域的,可此時他卻能對這一切了如指掌。
我們默許了辰辰的行為,也在腦海里重新構(gòu)建著對辰辰的印象,這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男孩,有著對集體生活的深度關注,我們也在想怎樣借助爸爸的力量幫助他深入?yún)⑴c集體生活,讓他愿意敞開心扉,感受與集體、同伴相擁的樂趣。
這一次的家長活動,辰辰告訴我爸爸答應他一定會來,在其他家長陸續(xù)進入教室的時候,辰辰一直坐在他的小椅子上,昂著小腦袋望著教室門口。要知道,之前這樣的時刻,他會在教室里“亂竄”,只有我們其中一個老師牽著他的手才能讓他安靜下來?;顒娱_始了,辰辰的爸爸依然沒有出現(xiàn),但是辰辰還是坐在小椅子上,盡管臉上的表情稍顯暗淡,但還是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教室門口。我一直關注著他的行為,在他爸爸出現(xiàn)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臉上喜出望外般的雀躍,爸爸坐到了他的椅子上,抱起他的那一刻,更讓我感受到他無限的自豪和滿足。
爸爸遲到了,但在辰辰眼里爸爸實現(xiàn)了諾言,這更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對親情陪伴最樸素的愿望和最寬大的心襟。
辰辰的行為折射出的是辰辰以及辰辰們對親情陪伴的需要,可父母外來務工的特殊現(xiàn)狀又讓他們不得不長期缺席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和日常生活的簡單相伴。作為教師,怎樣能化解這一矛盾,從而營造有利于孩子與父母建立溫暖聯(lián)接的機會和條件呢?
我園地處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在籍幼兒中外來務工子女占比為13%左右,很多外來務工家長無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時間需求,大部分孩子入離園都是由代接送機構(gòu)“托管”,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半日開放活動等需要父母陪同參加的,他們也很少有時間出席。親情陪伴的長期缺失,導致一部分孩子或沉默寡言、或行為特殊,外來務工家庭教育薄弱的這一瓶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孩子們的發(fā)展。為營造有利于外來務工子女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我們嘗試從切實考慮外來務工家庭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幫助外來務工父母拓展親情陪伴的渠道、拓寬親情陪伴的視角,以實現(xiàn)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
辰辰,一個6歲的小男孩,跟隨父母和姐姐一起來本地生活,入園之前他一直被寄養(yǎng)在保姆奶奶家。辰辰的父親是一家企業(yè)的技術骨干,母親經(jīng)營著一間家具店,聽辰辰說,爸爸媽媽每天都是等他快睡覺的時候才回家。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辰辰有被稱作“熊孩子”的很多典型表現(xiàn),無故沖撞同伴、在大家都安靜的時候冷不丁地發(fā)出奇怪的聲音、很多時候會處于游離狀態(tài)等等,但有一些鏡頭又記錄下了他與“熊孩子”“背道而馳”的表現(xiàn)。
這是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個兒童節(jié),為了讓外來務工父母有機會對孩子表達祝福,更為了讓辰辰們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我們在整個活動中增添了“寶貝,我想對你說”和“神秘禮物”兩個環(huán)節(jié)。在孩子們參加完“餅干DIY”活動等待烘烤餅干的時候,我們播放了事先請爸爸媽媽錄好的祝福視頻,當辰辰看到爸爸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說出“我親愛的兒子,辰辰”的一剎那,辰辰的大眼睛里噙滿了淚水,一動不動地注視著鏡頭中的爸爸,也許爸爸的話他還不能完全聽懂,但他肯定能感受到那語重心長的愛意,從他之后暈開的笑顏里和“我爸爸說……”的自豪表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樣形象、直觀的視頻寄語真正觸動了他、溫暖了他,讓溫暖的親情得以在小小的心靈流淌。
在活動的最后,當爸爸或媽媽拿著“神秘禮物”出現(xiàn)在教室(事先與家長溝通好,因活動時間不長,對外來務工父母工作的影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這份驚喜讓辰辰和辰辰們?nèi)绔@至寶,一時間教室里充溢著相擁的幸福,不止于禮物的魅力,爸爸媽媽不經(jīng)意間的一個個小小的舉動,給孩子帶來了一份特殊的六一體驗,親情陪伴的美妙不僅深深感動著孩子,也深深感動著家長。
我們通過邀請家長老師進園、帶孩子進社區(qū)、親子游學等形式化解外來務工父母的時間沖突,本著對外來務工家庭實際情況的關懷,彈性安排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外來務工家長成為了幼兒園教育的有力資源的同時,親情陪伴的愿景也悄然實現(xiàn)。
我們根據(jù)家長的工作特長,鼓勵家長在自己方便的時候來園與孩子們互動,比如越越的媽媽有著關于太陽能電板的豐富經(jīng)驗,她的到來,讓所有孩子對新能源產(chǎn)生了好奇,更重要的是越越那無可比擬的自豪與自信。
我們根據(jù)家長的工作環(huán)境,征集和篩選孩子們可以走出去的體驗場所,比如在“我想有自己的房間”主題活動中,辰辰媽媽成了兒童房的資深“顧問”。當孩子們來到辰辰媽媽所在的家具大賣場,辰辰媽媽為我們引路,給大家介紹各種樣式的兒童家具,辰辰聽得格外專注。也許這樣的媽媽辰辰從未見過,但這樣的媽媽必然帶給了辰辰許久美好的念想,兒子的表現(xiàn)帶給媽媽的幸福感也必然增強了媽媽對親情陪伴的認同。
我們還根據(jù)家長的工作時間,將親子活動安排在周末,比如周末組織家長與孩子一起游覽本地的風景名勝,水繪園里欣賞木偶戲、靖海門寫生、長壽園植樹、花木大世界游覽等等,讓外來務工家庭感受本土文化的同時產(chǎn)生了更多的歸屬感,更重要的是家長與孩子有了更多交流和溝通的話題,親情紐帶也越發(fā)深厚。
一路走來,我們發(fā)現(xiàn)外來務工家長都渴望陪伴孩子成長,但是卻因與孩子缺乏共同話題而束手無策,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陪孩子逛逛公園、吃吃美食,無法深入感知孩子們成長的神奇。班級QQ群搭建起啟發(fā)親情陪伴思路、分享親情陪伴體驗的平臺。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將一些孩子的典型活動視頻發(fā)布在QQ群,并以“說說孩子的游戲故事”激勵家長參與互動,幫助家長們增加對幼兒園生活的了解,從而感受孩子們在園的喜怒哀樂。我們會鼓勵家長將家庭親子游戲的照片在群中交流分享,裝扮游戲、水果拼盤、戶外鍛煉、創(chuàng)意手工等等各不相同的陪伴映襯著同樣的開心笑臉,公共平臺的分享也激發(fā)著家長的創(chuàng)意和潛能,親情陪伴的形式和質(zhì)量在這樣的PK中不斷攀升,更可喜的是教室里孩子們遷移經(jīng)驗的自信和滿足。當然,我們有的放矢的點評和總結(jié)也必不可少,比如當孩子用彩泥將水果拼盤的制作經(jīng)驗遷移到游戲中,我們會告訴家長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是孩子快樂的源泉,更是孩子在幼兒園完美表現(xiàn)的后盾,幫助家長重新認識成長的意義,感受自己的點滴舉動對孩子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推動作用。
終上所述,從辰辰的表現(xiàn)中可以窺見外來務工子女成長中的特殊需求,對外來務工家庭,我們通過可感可知的活動和平臺實現(xiàn)了親情陪伴的利益最大化,也切實解決了外來務工家庭的教育瓶頸,拓展了外來務工子女更多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