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忠霞
【摘? 要】 小學中段是從低段到高段的過渡時期。表現(xiàn)在寫作方面,則由寫句實踐向篇章寫作過渡,句群和片段的練習成為溝通二者的橋梁。這一時期課本中出現(xiàn)了大量結構清晰、語言優(yōu)美的典范片段,是執(zhí)教的好素材。本文從小學中段(三、四年級)常見的句群結構出發(fā),探討句群教學的策略,意圖提高學生的段落寫作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并為其完整的篇章閱讀與寫作打下基礎。
【關鍵詞】 句群? 類型? 教學方法
一、句群的概念及教學意義
1. 句群的內涵解讀
所謂句群,是以有組織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表達一個相對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最簡單的句群要由兩個句子構成。有時候,一個句群就是一個自然段(小節(jié))。值得注意的是,句群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結構關系和有些段的結構、篇的結構有許多相似之處。小學階段常見的句群結構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連續(xù)式結構、總分式結構、并列式結構、因果式結構、轉折式結構。
2. 句群訓練的意義
三年級是小學低段向高段過渡的年級,學生表現(xiàn)出與以往不同的一些特點。比較明顯的,如在語言表達和認知上往往呈現(xiàn)出點狀的、淺層次的思維,分析問題依然從個別詞語、句子入手,對句子和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缺乏整體上的認知,不能鳥瞰全文。因此在閱讀理解和表達上往往不全面、邏輯不嚴密。甚至因為中低兩段語文教學目標層次不鮮明、落實不夠有效等原因,導致學生出現(xiàn)語文學習的“低潮期”,不知道提升點在哪里。
這就需要教師關注中段語文的年段特點,重視關鍵句、段落、全文結構的學習。而句群的讀、寫是篇的讀、寫的重要過渡,是不能忽視的。重視句群教學還要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注意文章中的虛詞、關聯(lián)詞的使用,不斷滲透知識點,降低寫作難度。
有意識地組織學生以句群為結構單位構成的各種層次關系,學習句群的各種內在規(guī)律,學會句群的切分和組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進行句群教學的目的所在。
二、小學語文中段常見的幾種句群例舉及辨析
1. 總分結構
總分句群是小學中段最常見的一種句群。該句群圍繞一個中心,從不同方面分別敘述。根據(jù)句群構成分為先總后分、先分后總、總分總三種形式。段落表達的中心就是總起句或者總結句。在教授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順勢理解每個分句的意思,從而把握結構特點及表達好處??偡志淙涸诒磉_上思路清晰,讀者閱讀清楚。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北大荒的秋天》第四段便是經(jīng)典的總分結構:原野熱鬧非凡。(總起句)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fā)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另外《美麗的南沙群島》、《廬山的云霧》、《海底世界》、《恐龍》等許多課文中均有經(jīng)典總分句群構成的段落,是執(zhí)教閱讀與寫作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很容易將總分句群和概括與具體句群相混淆。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課文《孫中山破陋習》第一自然段:孫中山小時候很喜歡自己的姐姐。當時孫中山的家里很窮,他的姐姐一點兒也不怕吃苦,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兒都干。空閑時,姐姐就陪孫中山一起玩。孫中山最愛聽姐姐唱歌,姐姐也經(jīng)常唱給他聽。
有學生認為第一句是總起句,后面分別從姐姐不怕吃苦、陪孫中山玩、姐姐愛唱歌三個方面來寫的。說明學生對總分句群的認識有偏差。這段可能更接近于因果句群(先果后因)??偡志淙悍志渲g往往句式比較統(tǒng)一,分句呈并列關系較多。
還有,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課文《鄭和遠航》第五自然段:
然而,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兇險。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耧L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zhèn)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船隊在歸途中還遇到過海盜的襲擊。鄭和根據(jù)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軍士們嚴陣以待。當海盜船乘著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隊時,鄭和的船隊迅速將海盜包圍起來。士兵們從大船上往下丟火把,將海盜船燒著了。海盜們無處可逃,只好乖乖地當了俘虜。
這段是典型的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形式,也有稱為概括與具體句群。這種構段只是圍繞中心展開表達,不要求分句之間的格式與關系。常見的小學生寫作中如:“我們數(shù)學老師可嚴厲了。有一次,我看錯了一個小數(shù)點……”“平時嚴厲的爸爸今天很溫柔。他拉我到身前,悄悄地拿出一個神秘的盒子……”類似如此,圍繞中心展開敘述的都是先概括后具體句群。
簡而言之,筆者認為,總分結構可以看成是先概括后具體句群中的一種,總分隸屬于先概括后具體。只不過總分結構中那些具體描寫中心的分句部分格式更嚴整緊密,而先概括后具體句群中中心句后面的內容則不一定從幾個方面分述,只要圍繞中心詳細展開即可。另外,總分結構不僅在段落中經(jīng)常使用,在中高段課文中全文使用總分形式構建篇章結構的課文也很多,例如《音樂之都維也納》、《敦煌莫高窟》、《秦兵馬俑》等。教師應該在帶學生認知該類型段落后,相機引導學生鳥瞰全文,梳理總分文脈,對于學生從點到面掌握全文有很大幫助,進而影響習作構思。
2. 連續(xù)結構
連續(xù)式結構也是小學課文和學生習作訓練中十分重要的一種結構,大多數(shù)記敘文閱讀和寫作都采用了這種方式。其中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寫、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兩種類型比較多。
這類句群中出現(xiàn)的比較明顯的提示詞是“先”、“然后”、“接著”、“再”、“最后”等,或者是表示時間的詞如“清晨”、“烈日當空”、“晚風習習”、“五分鐘后”、“不一會兒”等。但是在一些描寫動作的段落中,往往以一些不同的動詞來承接一系列動作。如課文《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中有關湯姆釣魚的那段描寫用了一連串準確的動詞:
湯姆把魚餌套上魚鉤,然后甩起魚竿,把釣線拋向遠處。魚餌劃破水面,沉入水中,湖面泛起一圈圈銀色的漣漪。
還有《哪吒鬧?!分?,夜叉和哪吒一戰(zhàn),也用了一連串動詞。
夜叉從水底鉆出來,只見一個娃娃在洗澡,舉起斧頭便砍。小哪吒可機靈啦,身子一閃,躲過了這一斧頭,隨便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蓜e小看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還重,一下就把夜叉給打死了。
不同動詞的使用使動作描寫更豐富更到位。很多學生在習作中最常用的動詞是“把”、“拿”、“有”等比較籠統(tǒng)的詞語。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滲透這種句群結構,引導學生關注不同動詞的使用,改變學生習作中動詞使用單一呆板,模糊籠統(tǒng)的現(xiàn)象。
3. 因果結構
該類句群結構分兩層,或者先寫因后寫果,或先寫果后寫因。閱讀時,要找出文中因和果的部分,體會文字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寫作中,無論是先寫因,還是先寫果,都要把因寫清楚。因果句群常見的提示詞是關聯(lián)詞“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或者由其變化隱含了因或者果的句子。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有的因果句群并沒有出現(xiàn)“因為”、“所以”這些提示詞,但是巧用問號揭示了因果關系,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一課中:
開始砌金字塔了,當時沒有起重機,怎樣把這么多巨大的石塊壘起來呢?據(jù)說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層,然后堆起一個和這一層同樣高的土坡,人們就順著傾斜的土坡把石塊拉上第二層。這樣一層層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變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們又把這座土山移走,讓金字塔顯露出來。
4. 并列結構
并列式結構是幾個句子從幾個方面圍繞一個中心意思寫,或從幾個方面分別描寫一個狀物,使讀者對狀物有個總體了解。這幾個方面的關系是并列的,沒有絕對的前后之分。寫作中運用并列句群可以把事情或者狀物寫具體。
在文章中,經(jīng)常使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又”、“并且”、“反之”、“我們……,你們……”等詞語來表示并列關系。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課文《荷花》第三自然段: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恐龍》這篇課文中有:
魚龍和翼龍是恐龍的親戚。魚龍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潛入水中尋找食物;翼龍身體兩側長著翅膀,展翅高飛時,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輕型飛機。
《我和祖父的園子》中作者寫到: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寫人和狀物中也時常用到并列結構: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魯迅《孔乙己》)
排比和比喻修辭手法在并列句群中也常用。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朱自清《春》)
5. 轉折結構
句群中前后兩層意思是相反、對立的,兩層意思之間有時用“可”、“可是”、“但是”、“然而”等轉折詞連接,側重后一句句意的表達。轉折結構在課文和學生平時接觸到的閱讀文章中隨處可見,在學生口語表達中更是如此。
媽媽嘆了口氣說:“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保ā秾O中山破陋習》)
真的,從那以后,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那么大的魚??墒悄峭淼那榫皡s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爸爸堅定的話語也一直回想在他的耳邊。(《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三、句群教學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學習句群,才能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段落的構段形式、篇章的建章形式,真正提高表達和寫作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幾下幾點考慮。
1. 隨文教學和主題歸類相結合
課文在編排上是按照教科書編者的意志組織的,蘇教版課文大致是以主題為單位,并不一定兼顧體裁,這給歸類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那么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隨文教學和主題歸類相結合。對于句群的執(zhí)教順序可以按照“連續(xù)結構——總分結構——并列結構——因果結構”的順序推進,其中小學中段重點執(zhí)教前兩種句群形式。在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一個類型、一個類型地教學。
在隨文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理解整篇課文內容后,提出重點句群,進行句群教學。先認識理解,后實際運用。通過句群認知、句群辨析、學寫句群系列方法讓學生掌握一類句群的結構特點和表達好處。結構化的“類”教學更能清晰地幫助學生掌握一類句群。因此句群專項訓練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總分句群專項課,事先選擇四五個語段,其中主要是典型的總分句群,也有個別非總分句群。通過認知總分句群(教結構)、分析句群、運用句群(用結構)這種“長程兩段式”策略讓學生掌握句群的辨識和寫作。
2. 閱讀感悟與寫作訓練相結合
句群的教學無論是專項訓練課還是隨文教學都應該要循序漸進、反復溫習。因為語文的知識點在教學中是反復出現(xiàn)的。因此句群的訓練和讀寫要循序漸進、降低要求、逐步鞏固。
在整篇把握文章內容特點的基礎上,找準讀寫結合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遷移寫作。例如執(zhí)連續(xù)句群,在分析例文之后,可以通過學生生活中的洗衣服、做菜等熟悉的事件為切入點,練寫句群。可對比優(yōu)劣作品,分析連續(xù)句群表達的優(yōu)勢。其他句群教學同理。
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地鞏固所學的句群,有句群意識,在教學初期,建議能夠按照類型定期完成句群訓練。找句群、辨句群、寫句群這些都可以成為句群訓練的作業(y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