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
20世紀60年代,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式學習(Inquiry Learning),隨后成為了西方先進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探究教學日益受到關注。新課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課等都為探究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高中英語教學中,開展探究性教學,利于發(fā)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增強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和水平。
1. 探究文化差異,夯實課程背景
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在語言的形成、理解和應用上有所不同。中西文化具有較大的差異,通過探究教學引導學生加深對英語文化知識、文化背景的理解,有助于拓展英語知識視域,豐實學生文化背景,加深對英語的理解與運用。而在英語文化背景的學習與了解上,采用探究式教學利于學生以開放的狀態(tài),利用多元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式的學習。
比如,在Module 4 Reading and Vocabulary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筆者課前以導學案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西方相關節(jié)日進行資料查找,如圣誕節(jié)、紅酒節(jié)、狂歡節(jié)、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等。通過探究教學,學生對這些西方重要節(jié)日加深了理解,知曉了這些節(jié)日的來歷與發(fā)展、節(jié)日意義和飲食文化,拓展了文化視野,增強了英語學習的樂趣。
拓寬知識領域,有助于感悟英語文化。基于英語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教學豐富了教材的內容,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問題驅動、信息搜集、任務分解、合作互動等環(huán)節(jié)和步驟進行探究教學,加深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改變了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背景一帶而過的做法。通過對英語文化背景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思考的快樂,體會了英語文化的獨特魅力。
2. 巧用互聯(lián)網絡,豐富探究資源
教育技術改變教育方式。互聯(lián)網為探究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語言的習得需要豐富的語言素材和語言情境。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資源的引進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提供的資源,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思維拓展?;ヂ?lián)網為英語學習拓展了領域和視角,學生在搜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判斷和選擇,最終實現運用。這一過程是對信息的加工與創(chuàng)造過程,更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思維和能力得到鍛煉的過程。
比如,在Module 6 Films and TV Programs的教學中,為加深學生對影評的了解,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找出自己喜歡的電影。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到了大量的經典影片。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在查找互聯(lián)網資料的情況下,用一句話概括和評論其中的一部或幾部電影。學生對《阿甘正傳》《剪刀手愛德華》《簡·愛》等經典電影都進行了評價,有的學生在影評的過程中對電影進行了總結,有的用一個關鍵詞來描述電影,有的則使用電影中的臺詞作為影評。依托互聯(lián)網,學生以多種形式對經典電影進行了簡短精彩的影評。最后,在一句話影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內容,利用觀點性詞語開展寫作聯(lián)系。
豐富教學資源,拓展探究領域。資源是開展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究的前提和基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可通過互聯(lián)網的搜索引擎、專業(yè)的英語學習網站、口語交際部落等平臺,引導學生在問題的驅動和引領之下,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源和信息,在資源的拓展、辨識和運用過程中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再到“我會學”。
3. 注重研討參與,提升閱讀實效
研討參與是組織實施探究教學和開展自主學習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研討思辨是學習成果轉化落地的過程,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也是接受知識學習的過程。探究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研討活動中來,使學生在研討的過程中展現信息搜集和運用的過程,展現思維形成變化的過程。閱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閱讀是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是英語思辨能力的體現,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組織學生有效研討,積極思辨,利于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在教學Module 6 The D-Day Landings時,首先,筆者引導學生閱讀第一篇文章,在聯(lián)系上下文的基礎上,筆者提出問題:結合上下文猜測Operation Overlord的含義。其次,學生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在文章找出相應的答案,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針對 “霸王行動”的目的、參與過程、戰(zhàn)艦數量、危險的登錄地帶及對相應的結果進行探討和分析。最后,學生通過研討分析得出Operation Overlord是軍事行動的代號,從而在研討的過程中有效訓練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研討展現閱讀思辨過程,閱讀引導研討思路形成。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問題的設置、小組合作、分享互動、主題答辯等方式既能豐富研討的方式,也能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深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閱讀過程中的研討和思辨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教師要在學生遇到難點和有爭議的環(huán)節(jié)及時介入、有效點撥,切實發(fā)揮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做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引路人和思維導引者。
捕捉英語學習樂趣,挖掘自主學習潛能。高中英語探究教學讓學生在體驗和實踐中體會學習的興奮度和現實感,又搭建了學生學習動機、學習動力問題之間的最佳路徑。新課改理念下需要廣大英語教育同仁加強探究實踐、總結英語教規(guī)律,不斷認真思考、大膽嘗試,切實為培養(yǎng)新時期新環(huán)境新形勢的新型人才做出積極嘗試和努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市黃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