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新翔
初中生英語水平存在一些客觀差異,分層教學法是一種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強調共同進步的教學方法,有助于促進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本文就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作出以下總結。
1. 對學生個體進行分層
根據(jù)學生英語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個性特點等,對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注意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避免片面地以學生成績作為唯一依據(jù),可以視綜合能力的高低,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層。
A層學生是優(yōu)等生,他們不僅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知識,同時對英語學習充滿熱情,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B層為有一定英語基礎但學習成績中等或較差的學生。C層主要是英語基礎知識較差、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但其愿意在教師耐心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個體分層后,并不需要將分層結果對學生公布,只需要在心里明確即可,避免對學生自尊心造成影響。在完成對學生的分層后,在展開英語教學過程中,例如,在進行八年級英語上冊(牛津譯林版)Unit 2 School Life第中的Reading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A+C、A+B、B+C等組合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A部分的閱讀翻譯任務。通過這樣的分組方式,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錯開,能夠讓A層的學生帶動B層或C層的學生,達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效果。
2. 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其英語能力的提升速度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應用分層教學法對初中學生展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意識到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在原本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有所進步,而不是實現(xiàn)學生的同步提升,故而分層教學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其主任務就在于促進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而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展開英語教學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個體間的不同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根據(jù)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對學生展開分層輔導,將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分層情況進行合理分層,從而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取得進步、有所收獲。
例如,在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4 Growing up閱讀文章《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之前將學生進行分層的分層情況,將這一單元的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由高到低的分層,分為單詞與語句的理解、全文閱讀以及形象閱讀三個與之相適應的層次。其中單詞與語句理解是每個層次學生都需要達到的學習要求,即能夠對閱讀文章中出現(xiàn)的生詞或是本單元需要學習的單詞,能夠掌握其詞義,并結合自身具有的知識,初步掌握文章句子的簡單含義。而全文閱讀則是要求學生在掌握該篇文章出現(xiàn)的生僻單詞、理解每句句子大致含義的同時,能夠對全文進行大致的閱讀,掌握文章主旨與大致含義,了解“Spud Webb”的夢想以及他為夢想所作出的努力等,這個目標主要是為B層和A層的學生設計。最后的形象閱讀則是需要學生將日常生活與文本閱讀有機結合,也就是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或體驗等與文本閱讀、文本內涵相結合;這一目標則主要是針對A層學生制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根據(jù)文章主旨,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并作出總結。
3. 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分層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最后一步就是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分層。就以英語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將教學環(huán)節(jié)分為略讀與精讀兩個層次。先組織學生進行略讀,在學生初步掌握文章大致意思后再精讀,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分層,這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任務的分配上。
例如,在八年級英語Unit 6 Sunshine for All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組織學生對《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這篇文章進行閱讀時,在組織學生進行略讀時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分層,首先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或能夠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的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設計True or False類型的問題,直接從文章中提煉出“Liu Ming was a volunteer for the 2007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這樣一個句子作為問題。這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的信心,尤其是對于C層的學生來說,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精讀則是在略讀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How do you know?”或“Why?”等問題,并結合學生的層次進行不同深度的提問。例如,對A層、B層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Liu Mings feelings about the event?”這樣的問題;而對于C層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提出“Is it interesting to become a volunteer and why?”這類問題,通過不同的問題作為引導,讓學生展開分層閱讀,從而達到提高個人學習能力的目的。
4. 結束語
總之,應用分層教學法展開初中英語教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個體進行分層,結合學生分層結果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最后,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分層,能夠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促進學生共同進步,提升學生整體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樹勛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