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蘊涵著各民族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藝術智慧,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個充滿了民族特色和精神的土地上。但是,隨著現代文化的沖擊和各個國家之間文化的大融合,我們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正在逐漸消失退去,特別是具有鮮明特征的地方音樂文化,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因此,要做到更好地傳承、弘揚和發(fā)展地方音樂文化,必須從青少年做起,地方音樂進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是當前應該努力實施的一項重要措施。
【關鍵詞】地方民族音樂,中小學,傳承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大會指出,要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奮斗,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大自信(文化、理論、制度、道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毫不動搖,不斷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文化領域是與國家的道路命運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拔幕孕拧睂嵸|就是指國家民族政黨組織對國家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牢牢把握并給予肯定和努力堅持,中華民族正是因為對本民族文化的堅持和自信,才能在悠久的歷發(fā)展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民族音樂作為國家民族的信念和價值載體之一,它的繁榮和發(fā)展有助于增進中華民族的全體人民的愛國信念和自信心。但是,目前我們的民族音樂現狀是不容樂觀的,西方各種音樂已經占據了大多數青年人的內心,要想改變這種現狀確實需要下一定功夫。所以,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我們民族音樂重要性、為什么要將當地的民族音樂帶入到我們的課堂當中,以及如何將當地民族民間音樂帶入課堂,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
一、地方音樂進入中小學課堂的幾點建議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淵源。要想解決中小學生對地方音樂知識的匱乏,首先是要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再找到方法并解決它。
(一)提高音樂教師地方音樂的知識面
在現在大多數中小學的音樂教師當中,教師對于傳統(tǒng)民族民間音樂的知識十分缺乏,學生學習地方民族音樂的渠道受到很大限制。所以,提高音樂教師傳統(tǒng)音樂文化知識面,是非常有必要的。說一個非常實在的話題,現在的教師選拔考試,是存在有很多問題的,大部分考生都是突擊學習書上面所有的知識去應對考試,自身的知識含量非常不夠的,在教學方面也缺乏經驗,只能在教學當中邊教學邊學習。對于音樂教學知識也只能按照音樂教材來,教學并不能夠給學生帶來足夠的傳統(tǒng)音樂知識去了解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尤其是地方民族音樂文化,而現實要求我們多為學生傳遞這種屬于本民族的音樂文化,讓他們能夠感受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很多教師并不能把地方民族音樂與現在的流行樂結合起來。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說是上課的積極性,很多音樂教師經常會用學生們現在最流行的音樂當做是一節(jié)課的內容。對于這一點我十分不贊同,為什么教師不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將傳統(tǒng)民族音樂與流行樂結合起來,并突出我們的傳統(tǒng)民族音樂,來讓學生們欣賞或者了解。這可能就是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能力還不夠全面,所以,提高音樂教師對民族傳統(tǒng)音樂尤其是地方民族音樂文化知識面,是必不可少的和必須要重視的。
(二)加強地方民族音樂教材建設
最近幾年,中小學音樂教材一直在改,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慢慢的將民族音樂帶入到中小學音樂教材當中,取得的成果也讓人們欣慰。中小學生對于本民族音樂的喜愛程度也在慢慢提高。但是,還是要強調的是音樂教材還是應該繼續(xù)改編,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十分豐富,不可能讓學生去認認真真的了解每一種音樂文化,所以,目前改編音樂教材應該多多涉及中小學生所在地域的民族音樂,讓學生對當地的民族音樂有所學習和了解。避免出現一把抓結果還什么都抓不到的現象。
學習民族音樂首先就應該從本區(qū)域的民族音樂做起,比如,河南省最有名的民族音樂就是河南“豫劇”,它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時候形成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學生是不是可以學唱一首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豫劇作品,這都是在讓學生對傳統(tǒng)民族音樂進行學習,教材還可以涉及一些其他地區(qū)的民族音樂文化,讓學生們將兩種民族音樂文化作對比,這樣不僅更好地學習到了傳統(tǒng)民族音樂,而且也讓的學生了解到原來我國的民族音樂這么豐富,讓學生自己對本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形成自主的學習。
(三)大力開展學生體驗活動
以本民族音樂欣賞為基礎,增強學生的體驗能力和感受力,體驗感受民族音樂所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學生的自我感受為基礎,啟發(fā)并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將本民族的音樂與自我情感認識相結合,并不斷升華起來,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欣賞成情感體驗的一項活動,在此活動中讓學生自我振奮、自我感動。音樂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選擇欣賞曲目,做到由淺到深、由表及里地對學生實施教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懷著由衷的喜悅和快樂,去吸收本民族音樂的營養(yǎng)并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
(四)以學習地方民歌為突破口增進學習興趣
通過學習一些帶有典型民族風味的歌曲,在掌握和教育民族音樂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們明白民族音樂離不開民歌,民歌是一切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學生從心理上開始崇拜民族音樂,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感情。中華民族的民歌浩如煙海,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陜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讓學生在了解的過程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并以此增強學生對這些民歌創(chuàng)作根源的追溯,使他們對民族音樂產生由衷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家鄉(xiāng)的民歌,通過演唱地方民歌,全方位了解地方音樂,并以此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熱愛、喜歡地方民族音樂的熱情,進而使地方民族音樂得到傳承和發(fā)展。
二、結語
總之,在中小學當中開展地方音樂文化教育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弘揚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途徑,這對于青年人能否傳承和弘揚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民族音樂文化正經歷著時代的變化發(fā)展和交融,有的民族文化在社會的歷史變遷當中堅強地保存下來,而有的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已經逐漸遠去或是消失,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落到青年人的手中,教師有必要擔當起這個重任,將我們中華5000多年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下去,將5000多年的文明禮儀傳承下去。
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也離不開市場這個無形的手,希望國家可以很好地運用市場經濟幫民族音樂進行宣傳,將民族音樂作品豐富起來,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帶動民族音樂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不應該被丟掉,它代表著我們祖祖輩輩中華兒女流血流淚的奮斗歷史,作為中華兒女的一份子,有理由有必要讓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讓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重新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江明.中國民族音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曹楠楠(1994—),女,漢族,河南焦作,貴州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