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淼
一、初中生物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調查
1.生物課堂觀察
約有1/2的教師在設計生物課堂提問時一般會從教材的角度去考慮,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過程進行學習。約2/3的教師的課堂提問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啟迪學生的思維,把問號裝進學生的腦子里,促發(fā)他們探索的欲望。所有的教師都能對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有價值問題能馬上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表明教師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題和科學探究的觀念。約1/3的教師設計的課堂問題在實施過程中能經常使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但有約2/3的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偶爾才能使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這與教師提問的能力與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2.課后學生訪談
對于每節(jié)生物課中的教師提問,約3/4的學生認為提問次數(shù)適中,可見中學生對目前的課堂提問次數(shù)還是滿意的,但不容忽視的是仍有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提問次數(shù)過多,減少了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對于教師上課提問的深度,約4/5的學生認為問題適中,約1/6的學生認為問題簡單,只有個別的學生認為問題偏難。因此課堂提問是以簡單問題為主,輔以較難的問題,較為符合中學生的學習特點。
約2/3的學生認為對于封閉型問題,老師提問后通常會等多數(shù)同學想好后再找同學回答;而對于開放型問題,近半同學認為老師通常只是稍等一會兒以后就找同學回答,而且很少詢問學生是否有其它疑問并提出問題,再由老師或其他同學解答。由此可見,對于封閉型問題,提問的目的旨在起到讓所有同學復習的功效;而對于開放型問題,老師并不指望所有同學都能回答此類的問題,即對于封閉型問題和開放型問題所要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不一樣。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無論是封閉型問題還是開放型問題,老師都應該稍等一會再找同學回答,并允許學生提出質疑。
二、當前初中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學生方面普遍存在著:“沒得問、不想問、不敢問、不善問的情況”:教師方面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往往先揭示學生在什么知識范圍內思考問題,或具體指定用某種解法,而禁閉了學生的思維,挫傷了學生的好奇心,導致學生失去問問題的興趣。
三、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的幾點建議
1.教育學生“提出問題”
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提問,敢于挑戰(zhàn)權威,戰(zhàn)勝自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的奧秘,成為自覺的學習者。最終促使學生學好生物,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使學生會學、善學、樂學,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動口、動手、動腦等能力。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出問題。
(2)由問題變換深化,拓展問題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在教學中要建立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質疑氛圍,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和勇氣;要鼓勵學生大膽一地猜想,大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恰當?shù)脑u價。對于不善于提出問題的同學及那些基礎差、膽子小的同學,一旦提出問題,首先應稱贊其勇氣,然后再幫助其分析,這樣有利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調動積極性;對于那些好問但總是抓不住要點的同學,不嘲笑諷刺,而應耐心引導;對于提出好問題的同學,應鼓勵其進一步的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讓學生品嘗質疑的樂趣,激發(fā)學生提問的熱情,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鉆研課本,課本內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須不斷提出問題。課前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花一定的時間預習下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指導學生初步了解本節(jié)基本內容,如基本概念及有關的關鍵語句,并提供預習提綱,誘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積極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知識的可疑點,并注上適當?shù)挠浱?,讓學生帶著問題和迫切要解決疑問的認識心理去聽課,有利于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其次,課堂要體現(xiàn)民主教學思想,關心學生的發(fā)展,把微笑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增加對學生的感情投入,使學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誠心,以平等的態(tài)度點撥、啟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
4.及時點評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點評:(1)目標明確不明確;(2)對知識理解的深廣度;(3)用語是否準確妥當;(4)是否有創(chuàng)意。在點評時教師應采取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對于學生提出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老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贊揚;對于學生提出不太恰當?shù)膯栴},教師可以從另一角度去點評,讓學生覺得生物解題的思想并不是“一條路”可走;對于那些有價值,可以以各種形式加以推廣;如寫到黑板報上,及??习l(fā)表等。消除學生害怕“提出問題”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學習主動。
5.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構建“生活化問題”的生物教學模式。即在教師主導下,根據(jù)生物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把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生活實例和有關材料引入課堂,經實際事例為背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積極探究并獲取生物知識,再運用獲得的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質上是把生物內容生活化,生活問題生物化。同時還可以聯(lián)系實際,設計新穎的生物課外作業(yè) ——“生活中的生物問題”。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做到以下幾點:(1)有利于收集與處理信息;(2)有利于選擇與判斷;(3)有利于觀察與實踐;(4)有利于合作與交流。由于是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就有一種強烈的愿望去思考、去研究探索,去解決。
總之,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生物課堂上的提問,巧妙地引導孩子發(fā)問,孩子們的科學潛能將在課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將會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科學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出生物型人才,有“問題”的課堂才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