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摘? ? ? ? ? ?要]? “3D元素課堂”是以商務日語專業(yè)課程為基礎建設的,通過運用“3D元素課堂”,實現在教學中的人景相融,人機對話,即學生和商務場景相融,學生和機器對話。這一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的運用為學生營造一種貼近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使其能夠在幾乎真實的商務環(huán)境中進行課堂操作與訓練,實現商務禮儀的展現、日語語言以及商務技能的綜合運用。在學生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帶給學生“沉浸式”的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的喜悅感和自信心。此次課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在實際教學中運用“3D元素課堂”的可行性和意義。啟發(fā)師生從傳統(tǒng)的商務日語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實現“任務引領,做學合一”課堂模式。
[關? ? 鍵? ?詞]? “3D元素課堂”;職場;模式;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9-0132-0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3D元素課堂”是基于平臺上的一種情境教學模式,目的在于使商務日語專業(yè)的學生能基本具備日語語言能力和商務能力相結合的綜合職業(yè)能力。另外,從教學方面來說,也是將商務日語專業(yè)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應知”相融合,實踐教學與職業(yè)技能鑒定的“應會”相融通,以滿足商務日語專業(yè)職業(yè)崗位(群)對職業(yè)能力與職業(yè)素質的要求。
“3D元素課堂”的建設是以商務日語專業(yè)《職場日語》課程為基礎,并圍繞校本教材《實用職場日語》的教學內容來開展的。“3D元素課堂”的建設和運用,最重要的就是為了實現在教學中的人景相融,人機對話,即學生和商務場景相融,學生和機器對話。這一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為學生營造一種貼近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使其能夠在接近真實的商務環(huán)境中進行課堂操作與訓練,實現商務禮儀的展現、日語語言以及商務技能的綜合運用。在學生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帶給學生“沉浸式”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的喜悅感和自信心?!?D元素課堂”的運用能夠讓師生從傳統(tǒng)的商務日語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克服傳統(tǒng)實訓教學過程中無法體驗商務場景的弊端,真正實現我們所提倡的“任務引領,做學合一”課堂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目的
在以往的《職場日語》教學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想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突破教室格局局限,突破崗位技能訓練的不足,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崗位情境式體驗和技能的提高。因此,想通過“3D元素課堂教學在商務日語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課題的研究,主要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課程資源平臺的構建以及新的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為學生創(chuàng)建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職業(yè)體驗環(huán)境,實現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的崗位實訓無法體驗商務場景的弊端,切實提高學生的日語語言和崗位技能相結合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實施調研活動,具體分析創(chuàng)建“3D元素課堂”在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2.設計并搭建“3D元素課堂”教學平臺軟件以及課程資源的制作。
3.基于“3D元素課堂”教學,建立新課程評價體系。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研究法:在課題實施之初,我們針對企業(yè)(日企)以及相關專家進行了問卷、訪談的調研活動。了解企業(yè)(日企)用人需求和相應崗位技能要求。并根據企業(yè)、崗位需求構建“3D元素課堂”教學平臺。
2.文獻分析法:收集、搜索、整理有關外語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資料,借鑒相關的理論和課堂實施的教學經驗。
3.行動研究法:在構建“3D元素課堂”教學平臺的過程中,對于課程內容的刪選、節(jié)點設計、資源制作等及時修改與調整,以便能更貼近實際課堂運行和學生需求。
4.經驗總結法:通過實施“3D元素課堂”教學,不斷反思實踐后的體會,確定課程評價體系,并總結具有推廣性的經驗和方法。
四、研究的組織與實施
“3D元素課堂教學在商務日語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研究,在組織與實施過程中,具體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起步階段:明確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計劃和方案;實施課題的調研工作;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構建“3D元素課堂”教學平臺的相關理論知識。
2.攻堅階段:在該研究階段中,主要完成“3D元素課堂”平臺資源內容的主線、節(jié)點設計、腳本撰寫、視頻資源的拍攝以及后期修改;完成“3D元素課堂”教學平臺的模塊、框架設計以及平臺資源的導入和試運行。
3.總結階段:實踐“3D元素課堂”教學,總結并反思實踐體會,確定新的課程評價體系;對研究各階段數據與資料進行歸納、整理,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說明
(一)“3D元素課堂”教學平臺的創(chuàng)建與運行
構建“3D元素課堂”資源平臺的同時,首批完成了三個平臺課程資源,分別是《客戶來電處理》《客戶來訪接待》以及《機場客戶接送》。
該教學平臺的創(chuàng)建,以《客戶來電處理》課程資源為例,在3D模型設計前期,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和實訓的重點難點來設計3D元素的節(jié)點和分支,形成“課程樹”。這是為了在3D課堂的教學實踐中,當學生出現偏離教學點的回答和應對時,也能通過3D課堂自然地引導其回到教學主線上,讓學生順利地完成原本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在設計課程資源的主線基礎上,教師以節(jié)點為基本單位制作成資源視頻,后期制作后,導入到“3D元素課堂”平臺的“素材庫”中。教師可以在“素材庫”中進行添加素材、編輯素材、素材刪除等操作。導入到平臺中的課程資源就能達到便于課程內容再調整和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目的。
完成平臺中的課程資源制作后,教師就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利用平臺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教學和實訓體驗。教師點擊課程中對應的節(jié)點,3D環(huán)幕上就可以投射出相應教學內容,為學生指定需要進行實訓的內容。在學生進行實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暫停、回放、指導等操作。在平臺的“人機對話”功能中,學生可以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自主完成會話內容,由系統(tǒng)自動判斷表達的正確性,另外,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表現,給出及時評價和總評價。
通過“3D元素課堂”教學平臺的運行,再現了某日企辦公場景,并通過3D環(huán)幕效果投射,讓學生產生身臨仿真職場環(huán)境,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實現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也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相關職場禮儀,并自然地運用相關崗位所涉及的綜合日語應用能力。
(二)新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
在創(chuàng)建和運行“3D元素課堂”教學平臺之后,對于《職場日語》課程的評價體系也有了全新的確立。在新的課程評價體系中,考核的方式由原本的結果性評價轉化為過程性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積極性、完成情況成了構成最后評價的主要部分,盡量采用實訓與實踐階段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見文末圖)
新的課程評價方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的就業(yè)競爭能力、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我發(fā)展能力。
這一評價方式注重考察學生語言和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在“多元整合、互為補充”的創(chuàng)新評價方法下,考查學生的能力與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其根本目的,以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和實踐能力來評定學生成績,廣泛推行過程考核與項目綜合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3D元素課堂”教學能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專業(yè)課程相結合,實現學生崗位技能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作為“3D元素課堂”的試運行,從實際的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興趣度和參與度明顯高于以往教室里的學習,學生變得愿意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與實訓中。這一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崗位體驗感。學生在課后的體會和評價中,也形成積極的認同感。
另一方面,在該平臺實施的過程中,相關專業(yè)教師的專業(yè)教學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也得到了提升。從參與平臺的設計到親歷課程資源制作,從傳統(tǒng)教學課堂走向全新的教學課堂,許多教師從最早的陌生到最終的投入和熟練,這對專業(yè)教師來說是一種寶貴的經驗?!?D元素課堂”教學的運用,對于使用的教師而言,除了要不斷增加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也對教師本身的崗位經驗、溝通協(xié)調能力、服務意識、敬業(yè)精神等方面素質有了要求。
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一直倡導以職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市場所需的復合型人才?!?D元素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建和實施與整個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相一致。
從長期的專業(yè)課程實施來看,語言類課程和商務類課程如何更好地有機結合,做到崗位中有語言,語言為崗位而服務的問題還需要我們今后更加積極地去完善與解決。目前,我們創(chuàng)建的“3D元素課堂”正是解決這一長期存在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在目前的教學平臺中,我們還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開發(fā)后期的課程資源,如何制作配套教學資源,如何解決試運行后出現的硬件或軟件的問題。這都將是我們今后繼續(xù)探討和努力的方面。最終,我們希望實現的是,在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的充分保證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3D元素課堂”教學平臺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馮衛(wèi)東,王亦晴.情境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鄭金洲.體驗教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