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穎莉
失眠如時疫一樣在人群中蔓延著,《2019年中國睡眠指數(shù)報告》顯示,逾兩成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失眠,而其中青年人比例逐年升高,情緒波動、生活壓力以及工作壓力成為主要原因。
無數(shù)在黑夜里掙扎的失眠者,輾轉(zhuǎn)反側(cè),想盡一切辦法逃離失眠,逃離疲倦、焦慮、孤獨和痛苦。
常年過著夜晚工作白天睡覺的生活。對于他來說,夜晚的安靜和浪漫讓他享受其中。
凌晨三點,王鐸依舊不肯入睡,在床上看著電子書,等待睡意襲來。
從事編輯工作的千芊飽受抑郁焦慮情緒引發(fā)的失眠的困擾。去年5月千芊換了一份工作,工作壓力大,并且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之后每當(dāng)她準備入睡時,紛亂的思緒就像雜草一樣蔓生。在吃了半年的抗抑郁藥物后,千芊的失眠有明顯好轉(zhuǎn)。她說,從前的焦慮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庸,現(xiàn)在得到緩解也許是從接納自己開始的。
自從采用藥物治療后,千芊在入睡前刷一會兒手機就可以很快入睡。
近一年來,張大西始終處于半夜易醒的淺睡眠狀態(tài)。他很難記起上一次深沉的睡眠具體是在什么時候,只記得有次周末出門騎了很久的車,大量運動后的他睡得很好。工作日里,張大西的睡眠勉強夠五個小時。一直以來的淺睡眠讓張大西覺得記憶力衰退,注意力渙散?,F(xiàn)在的他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也沒有認真考慮如何改善失眠,在他看來,這依然是道無解題。
張大西在半夜醒來時,偶爾會用電腦畫會兒畫,這是他緩解壓力的方式之一。
張大西每周總有四五天會在半夜三點左右驚醒,他不敢發(fā)出太大的動靜,怕吵醒枕邊熟睡的愛人,他會默默打開手機漫無目的地刷一會兒,直到犯困后再次睡去。
四年以來,每天三到四小時的睡眠已成為寧哲的作息常態(tài)。今年才26歲的他覺得自己的記憶力和反應(yīng)能力已明顯衰退。
失眠之初,他服用治療失眠的藥物,甚至之后一段時間開始抽大麻,但副作用帶來的影響,讓他迷途知返。
失眠一夜的寧哲有些困意,但還是難以睡著。
日常焦慮讓他習(xí)慣性咬手,手背上留下清晰的印記。
“夜里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白天沒有辦法深入思考?!编崬t在讀大二的時候決定轉(zhuǎn)專業(yè),下定決心的那兩天,他徹夜未眠,黑白顛倒的生活作息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只要不上課,鄭瀟從晚上開始“活動”,直到上午九、十點時候才睡覺。轉(zhuǎn)專業(yè)后,對教學(xué)感到失望的他決心申請國外學(xué)校。面對學(xué)業(yè)上的重大抉擇,鄭瀟深感壓力,紊亂的作息又不斷加劇他的焦慮。鄭瀟調(diào)侃自己,成全了屬于自己的黑夜,但同時失去了這個年紀該有的活力。最直接的例子是,22歲的他,已經(jīng)無法堅持跑完學(xué)校規(guī)定的1000米體測。
鄭瀟在宿舍的床上用手機看電影。
王小丁還記得2016年的夏天,那時候她剛參加工作不久,工作的壓力讓她變得躁郁,入睡極其困難,連續(xù)半個月的失眠讓原本壓抑的情緒更加惡化,那時她嘗試過各種藥物和運動的方法,但依舊不奏效。近年來,工作生活各方面略有改善,現(xiàn)在的睡眠質(zhì)量較好,她會習(xí)慣在睡覺前用小音箱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助眠,盡管睡眠質(zhì)量得到改善,但她每天睡眠的時間依然不足八小時。
每天上下班通勤三小時的王小丁到家時已是九、十點。睡前她習(xí)慣通過打掃衛(wèi)生的方式將自己體力耗盡,以期能盡快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