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
濕熱幾天,干熱幾天,大熱幾天,慢慢的,夏天就把炎熱像鋪席子一樣鋪開來了。掛竹簾,支蚊帳,鋪涼席,沙發(fā)也鋪上涼沁沁的竹墊子,把綠豆、冰糖、蓮子心、綠茶、蚊香、花露水,一股腦兒往家搬,我要跟夏日大戰(zhàn)三百回合呢。眼看著消暑的物件兒都備齊了,該找個機會好好乘涼了。
唐朝的白居易這樣消暑:在滿是竹影荷風的小院子里修身養(yǎng)性。有太陽時,在清幽的竹影里,人、竹俱綠;沒太陽時,在似有似無的清風里,人比竹子還瀟灑。他在《消暑》中寫:“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的確,散熱由心靜,心靜自然涼。
詩仙李白消暑也率性,直接把自己脫光了:“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钡也唤嫠薄搨€精光在樹林里,若是有蚊子叮,可怎么辦呢?無獨有偶,酷愛美食的李漁在夏天也不愛穿衣服:“裸處亂荷之中……或偃臥長松之下……”
不過,他們若到我山里的老家來乘涼,就可以把衣服穿上了。在我老家,即便是陽光猛烈的正午,但只要人躲進綠油油的樹蔭里,將老蒲扇啪嗒啪嗒地搖起來,暑氣便會大減。小時候,老祖母經常會一邊搖蒲扇,一邊緩緩地對我們這些孩子說家常故事和典故傳說。我常常聽老祖母說著說著,便睡著了。一天,也就這樣過去了。忽然,風來了。夏日山林里的風,不熱也不冷,恰好能帶走人體表的熱氣。風吹動楊樹、核桃樹、柿子樹的樹葉,刷刷刷,刷刷刷,像一陣急雨打過。當下,涼意就從心間升起來。而你需要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安下心來享受風兒的涼爽。
黃昏日落時,不妨斟一杯茶來喝喝。綠茶、菊花,都是消暑的好東西。尤其是綠茶,茶湯青綠,是抵擋燥熱的佳物。山里的風,吹過泉水、山澗、竹子、樹木,還有野葡萄,似乎被染上了顏色——涼涼的綠。杯中的綠茶,跟那風有幾分神似,清冽而爽口。緩緩呷一口,身上微微冒汗,心緒緩緩下沉,像一支羽毛,沉靜穩(wěn)妥地找到屬于自己的涼爽。
喝茶的時候,讀書更助消暑。明清小品,唐詩宋詞,孫犁晚年的散文,都可以讀上兩三篇。文氣山長水遠,意蘊沉靜,一個個方塊字,被作者排布得像舊夢和月光。
讀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像是欣賞一幅畫兒:天地一片白,他在舟中,看遠近雪景,聽雪落寒窗,煮酒、品茗、讀書,世間還有比這更愜意的事嗎?酷暑里讀此書,一抬頭,眼前便是帶著一縷寒、十分雅的漫天大雪,還有比這更清涼的夏意嗎?唐詩宋詞中,那些滿是相思、羈旅和失意的文字里的涼意是另外一種感覺,可以讓人于蒼生百態(tài)中滿足現世安穩(wěn),心情平靜。
就這樣,夏日時光因茶的綠,書的香,因你淡然安寧的心境、愈來愈沉靜的好脾氣,呈現出一點悠遠和慵倦,迷人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