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珊珊 劉宇丹 李亞
摘? 要:李清照的家庭氛圍以及讀書經(jīng)歷使她既有“閨中秀”的清婉還有“林下風”的豪氣,融入士大夫群體生活并成為其中優(yōu)秀的一員。建“歸來堂”、“易安室”皆來自陶淵明歸隱之意,公爹與父親身處新舊黨爭的漩渦給趙李家族帶來沉痛打擊,這一時期她患得患失,詞中歸隱思想明顯增多。
關(guān)鍵詞:李清照;陶淵明;詞;歸隱思想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4-0-01
李清照(1084—1156)是宋代成就最高的女詞人,父親李格非是蘇軾文人圈的一員,“以文章受知于蘇軾”且為蘇門后四學(xué)士之一,官至禮部員外郎,《宋史·李格非傳》載“苦心工子詞章……筆力不稍滯”,關(guān)于李清照的母親歷來爭論不休,《宋史·李格非傳》云是王拱辰的孫女,“亦善文”,父母很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給李清照積極的引導(dǎo)和影響,使她在相對寬松且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環(huán)境中成長。士大夫的日常生活賞梅、詠菊、登高、踏雪、讀書、品茶、飲酒、蕩舟李清照皆有參與,難能可貴的是她獨特的士大夫情懷與歸隱思想。
大觀元年公爹趙挺之權(quán)勢獨大而遭蔡京構(gòu)陷于罷相五日后去世,面對政界風云變幻,《行香子》“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患得患失的描寫。據(jù)舊時官吏制度,父母喪,例須離職回鄉(xiāng)守制,于是趙李夫婦屏居故鄉(xiāng)青州并居住十年,“后屏居鄉(xiāng)里十年,仰取俯給,衣食有余”,是遠離廟堂遠離黨爭,度過怡然自樂的十年美好時光。在此期間,寫有多首詞描夫妻間的樂趣,透露出對歸隱生活的寄托和滿足?!肚嘤癜浮贰百I花載酒長安市,爭似家山見桃里?不枉東風垂客淚……唯有歸來是”[1],長安借指北宋汴京,買花載酒指汴京最繁華的時候,思鄉(xiāng)心切只盼歸來?!拔ㄓ袣w來時”有多重意思,其一是受政界風云變幻影響歸來故里,其二是青州庭院建歸來堂與趙明誠賭書潑茶之樂,《金石錄后序》中有詳載,“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能飲而起”夫妻二人屏居青州歸來堂讀書品茶,人生一大樂事?!皻w來堂”出于陶淵明《歸去來辭》是陶淵明與上層統(tǒng)治者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隱居決心,青州建“歸來堂”遠離黨爭、期盼結(jié)束患得患失的生活而歸隱于此。她自署“易安室”、自號“易安居士”,出自陶淵明《歸去來辭》:“審容膝之易安”,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懷,更覺得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耙装病比菀?、輕松到使人心安,正是李清照對陶淵明歸隱思想的接受,也是她內(nèi)心自由、隱居的追求,經(jīng)歷了黨爭給家庭帶來的災(zāi)難,丈夫回歸故鄉(xiāng)不再外仕,歸來堂賭書潑茶的自在生活,清照身為布衣與兼有士大夫情懷的女性,確有歸隱思想?!督鹗浐笮颉贰跋鄬φ雇婢捉?,自謂葛天氏之民也”[2],葛天氏出自陶淵明的自傳之作《五柳先生傳》:“以樂其志……葛天氏之民歟?”飲酒作詩,為心懷理想感到快樂,不知是無懷氏或是葛天氏時代的人,葛天氏之民指自由快樂如上古之民,夫婦熱愛金石學(xué),相約相國寺找尋真跡,反復(fù)把玩的快樂使李清照以葛天氏之民自喻,安貧樂道,對自由、歸隱生活的滿足。
在易安詞中歸隱思想表現(xiàn)得更為豐富。為數(shù)不多的詞中多次出現(xiàn)帶有歸隱符號的菊花意象,東籬把酒黃昏后,在黃昏之時“把酒”、“賞菊”,又是在“東籬”,這個與陶淵明隱居有固定聯(lián)系的地方。再如《多麗·詠白菊》“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何須更憶,澤畔東籬”,《鳳凰臺上憶吹簫》“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鷓鴣天》“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將這些詞作串連起來皆指向陶淵明,李清照將秋日——醉酒——東籬——菊花——陶淵明這一系列意象連接起來,而陶淵明是隱居名士,他詩文筆下的葛天氏、易安、武陵人、菊花、東籬等與古代的隱士有緊密又直接的聯(lián)系,成為隱逸隱士的具體化和典型化,很早就確立其隱逸的符號,表示隱逸的特定內(nèi)涵。據(jù)學(xué)者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中附錄一《李清照年譜》校訂詞作《多麗》作于大觀元年(1107)、《青玉案》作于大觀二年(1108)、《醉花陰》作于大觀二年(1108)、《鳳凰臺上憶吹簫》作于大觀三年(1109)、《鷓鴣天》作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而李清照趙明誠屏居青州的十年時間為大觀元年(1107)——政和七年(1117),均寫作于此期間,究其原因,是由于北宋黨爭給她帶來的苦悶,父親追隨蘇軾為元祐舊黨,《宋史·徽宗紀》“籍元祐及元符末宰相文彥博等、侍從蘇軾等……凡百有二十人,御書刻石端禮門”,李格非名在馀官第二十六,遭到迫害接連被貶,而公公趙挺之為新黨,李清照上詩趙挺之“何況人間父子情”救父,未得到回應(yīng)。大觀元年(1107)趙挺之與蔡京關(guān)系破裂,被罷相并于五天后去世,帶給趙李兩家沉重的打擊。之后,開始屏居青州十年的生活,這時她的歸隱詞豐富起來,遠離黨爭、官場、朝政,與志趣相投的丈夫歸隱家鄉(xiāng),煙鎖秦樓彼此如蕭史弄玉一般的神仙眷侶。
趙李夫婦歸隱的青州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雖然趙明誠仍外出登山、拜寺游玩,李清照的“歸隱”思想是不注重形式而追求精神實質(zhì)的隱,他人隱居山林或是一種逃離,或為出仕尋找終南捷徑,李清照追求安貧樂道的歸隱精神實質(zhì)。
注釋:
[1](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箋注.李清照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5.
[2](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箋注.李清照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34.
參考文獻:
[1]陳祖美.李清照詩詞文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