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水
【摘? ?要】 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自覺地參加到英語培訓隊伍中來。農民工由于年紀大導致記憶力不佳,學習時間又相對較少,對要記憶的內容特感困難。若在農民工英語培訓中適時穿插英語諺語,不僅有利于他們學習英語,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還能幫助他們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英語諺語教學應注意教育性、適切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等原則。
【關鍵詞】 英語諺語;農民工;英語培訓;教學材料;教學原則
On Using English Proverbs in the English Training Program for Rural Workers
He Jinshui
(Zhejiang Dongf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325000)
[Abstract] More and more rural workers are coming to the English training program. Old in age, poor in memory and little in time, they have found it difficult to learn something. Introducing some English proverbs into the English training program can be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workers to learn English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but also help them to under the English culture, and have them ideologically educated. Such principles as education, suitability, flexibility, creativity, etc, should be observed in English proverb teaching.
[Keywords]? English proverbs; rural workers; English training; teaching principles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技術交往日益增多,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或者從事出口產品加工工作,或者選擇直接出國就業(yè),或者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yè)務——這一切使得交往中所用的國際語言——英語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自覺地參加到英語培訓隊伍中來。在我國農民工是龐大又特殊的成人群體。他們原有的英語基礎普遍較為薄弱,因為年紀大導致記憶力不佳,學習時間又相對較少,對要記憶的內容特感困難,學習習慣也不好。對他們進行英語培訓,應采取一些與對普通全日制學生英語教學不同的教學方法。英語擁有豐富多彩的諺語。英美人平時交談中也會自覺不自覺地頻頻引用諺語。在國外英語教學中,常常將英語諺語引入其中。在我國影響久遠的、由許國璋先生主編的《英語》教材幾乎在每一課后都附有一、二條英語諺語供學習與欣賞。本文就探討一下英語諺語在農民工英語培訓中的作用以及應遵循的教學原則。
1? 英語諺語在農民工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英語諺語具有音韻和諧、幽默風趣、富含哲理等特點,具有藝術性,文化性和思想性[1]。研究發(fā)現(xiàn),在農民工英語培訓中適時穿插一些英語諺語以供學習與鑒賞,會產生一些良好的作用。
1.1? 有利于學習英語語言知識
英語諺語把音、形、義完美地結合起來,易于誦讀[2],很容易激發(fā)出農民工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農民工英語培訓教學中,教師若將枯燥的單詞、語法等通過繞口令式的精彩諺語呈現(xiàn)出來,他們就會對這些語言知識感到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從而能有效記憶。如在學習非謂語動詞時,可以舉一些含有非謂語動詞的英語諺語來說明其用法: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叫之狗不咬人),Easier said than done(說比做容易),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It is better to do well than to say well(干得好勝過說得好)。在講述英語語法句子結構時,教師不妨引用以下諺語作為例句:含賓語從句的復合句What we see we believe(眼見為實);含狀語從句的復合句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就有希望);含定語從句的復合句That which is evil is soon learned(壞事易學);比較的句子The more,the better(多多益善);倒裝的句子From small beginnings comes great things(偉業(yè)發(fā)軔于毫末)。
1.2? 有利于學習英語修辭手法
英語諺語通常采用一些修辭手法來喻事明理,以增加藝術感染力[3]。通過學習英語諺語,農民工學員可以領會其中的修辭手法,以提高自己的語言欣賞能力。如頭韻(alliteration):Willful waste makes woeful want(揮金如土,招致貧苦)。押韻(rhyme):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見心不煩)。對照(antithesis):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團結則存, 分裂則亡)。重復(repetition):Diamonds cut diamonds(棋逢對手)。明喻(simile):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沒有目標猶如航行沒有指南針)。隱喻(metaphor):Money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 (錢為良仆,卻是惡主)。借代(metonymy):What is learned in the cradle is carried to the grave(幼兒所學,終生不忘)。夸張(hyperbole):One father is more than one hundred schoolmasters(父親一人勝過教師百名)。擬人(personification):Laziness travels so slowly that poverty soon overtakes him(今日懶,明日窮)。矛盾修辭法(paradox):More haste,less speed(欲速則不達)。
1.3? 有利于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平時的英語培訓教學中,教師如能引導農民工學員堅持每天積累一、二句英語諺語,爛熟于心,日積月累,必然引起他們的英語水平從量變到質變,在具體的口語交流環(huán)境中他們就會脫口而出,在英語寫作時也就會自然地引用英語諺語。如:勸人不要以貌取人可引用諺語Fine feathers do not make fine birds(君子在德不在衣);在告誡人們不要歧視貧困人員時可用諺語Poverty is a pain,but no disgrace(貧困雖痛苦,但非恥辱);在論述節(jié)約的重要性時可用諺語From saving comes having(節(jié)儉出財富);在勸人要及時補過時,可選用Never too late to mend(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勸人珍惜時間可以用諺語To save time is to lengthen life(節(jié)約時間就是延長生命);勉勵人們克服困難、不怕挫折的諺語No cross,no crown(不經苦難,哪來榮光);教育人們不慕虛榮、潔身自愛的諺語: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美名勝過財富)。
1.4? 有利于了解英國文化
諺語是民族文化的高度結晶[4]。學習英語諺語有助于農民工學員了解英國文化,比較中外文化之異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1.4.1? 了解英國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
英語中有很多諺語是反映英國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如通過學習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the weather is at the best(風起西方,氣候最佳)和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its 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風起東方,人畜不安)等英語諺語可以得知:由于英國位于歐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顛群島上,英國的東風指的是從歐洲北部吹來的寒風,正如另一條諺語所說A right easterly wind is very unkind(正東風是很不溫和的),與我國春天從東海岸吹來的溫暖東風正好相反;而英國的西風才類似于我們中國的東風,由此就容易理解英國詩人雪萊所作的《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了。又如諺語Dont 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不要往紐卡索運煤)。紐卡索(New Castle)是英國英格蘭東北部港口城市,位于泰恩河(River Tyne)下游北岸,東距北海13公里,以產煤而聞名,十六世紀以后就是英國著名的煤炭輸出港,所以往紐卡索運煤就喻指多此一舉、白費力氣。
1.4.2? 了解英國人的生產生活
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英語國家人們積累了豐富的有關社會生產生活實踐經驗,這些經驗常常會在英語諺語之中得到反映。如:起源于農業(yè)勞動的諺語A year of snow,a year of plenty (瑞雪兆豐年);起源于打獵與捕魚的諺語有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you will catch neither(一人追二兔,難免兩手空),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his net(撞進網(wǎng)里的都是魚);起源于打鐵行業(yè)的諺語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還有些諺語是反映集思廣益與共同協(xié)作的重要性的: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多好辦事)。有關飲食、健康、長壽等方面的英語諺語也很多,如:Eat at leisure,drink with measure (飯菜盡情吃,飲酒須節(jié)制),Many dishes,many diseases (大吃大喝,疾病必多),Wealth is nothing without health(失去健康,空有家當)。而諺語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之交見真情)則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悟出的交友之道。
1.4.3? 了解英國人的宗教信仰
宗教對人們的影響巨大而深遠。一個民族信仰某種宗教,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從該宗教及其文獻中吸收養(yǎng)分來豐富自己的語言[5]。英國人主要信仰基督教,所以有很多英語諺語源自基督教及其教典——《圣經》。如:英語諺語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金錢豹改變不了花斑)喻指“江山易改,本性難移”;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貪財乃萬惡之源),The sleep of a laboring man is sweet(勞動者的睡眠最香甜),Gifts blind the eyes of the wise, and pervert judgment (賄賂使智者盲目、是非顛倒)等諺語告誡人們莫空戀財富而應正當勤勞致富。又如從God never shuts one door but he opens another(天無絕人之路),God sends men cloth,according to their cold(天氣有多冷,上帝就送多少衣)等諺語可以得知,基督教把上帝奉為至高無上的神。
1.4.4? 了解英國人的價值觀
不同的民族對待不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觀念,體現(xiàn)出不同的價值觀[6]。這種價值觀自然也會在諺語中體現(xiàn)出來。如英語諺語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國人的住宅是城堡)表明英國人很在乎保護個人隱私;諺語He that gains time gains all things(誰贏得時間, 誰就贏得一切),Punctualit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守時為立業(yè)之本)等反映了惜時、守時早已成為英國人所崇尚的信條。又如Love asks faith, and faith asks firmness(愛情要求忠誠,忠誠要求堅貞),Love can turn the cottage into a golden palace(愛情可化茅廬為金殿)等體現(xiàn)了英國人的愛情觀。通過學習諺語Dog does not eat dog (同事同行,不可加害),All lay loads on a willing horse(能者多勞),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等等可以得知,英國人是十分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
2? 英語諺語教學的原則
英語諺語具有巧妙的語言形式,深厚的文化內涵,是英語教學的極好補充材料[7]。但為了充分發(fā)揮英語諺語在農民工英語培訓教學中的作用,應該注意遵循一些原則。
2.1? 教育性原則
教書與育人都是教師的基本職責。英語教學不僅要提高農民工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也要讓農民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英語諺語數(shù)量眾多,內容多樣,自然也包含一些內容不太健康的諺語。教師應精選那些內容健康、催人向上的且貼近農民工現(xiàn)實生活的英語諺語進行教學,在教語言的同時又對農民工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滲透,實現(xiàn)教知識與教育人的藝術統(tǒng)一,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2.2? 適切性原則
英語教學有其固有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在英語培訓教學中引入英語諺語,目的是為了激發(fā)農民工學員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發(fā)人深省,促進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因此,英語諺語教學應圍繞完成教學目標與任務來進行,教師應精心備課,將常見的英語諺語分為人生哲理、愛時惜時、工作學習、農業(yè)氣候、家庭社會、生活健康和文化典故等等大類,然后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選取適當?shù)挠⒄Z諺語介紹給農民工學員供學習與欣賞,每次引入的諺語數(shù)量也不應太多,以免增加學習負擔。
2.3? 靈活性原則
諺語教學不必定時定點。在平時的英語培訓教學中,教師可以見縫插針,靈活地將英語諺語引入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例如,在課前、課后采用“每日一句”形式來學習諺語;若有農民工學員上課遲到可用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鳥兒先得食),F(xiàn)irst come, first served(先到先接待)來提醒勸誡;當農民工學員注意力不集中時可學習諺語One cannot drink and whistle at once(人不能同時既飲酒又吹口哨) ,A man cannot spin and reel at the same time(人不能既紡紗又防線);在激勵農民工要發(fā)奮學習時可用諺語A bar of iron continually ground becomes a needle(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No pains, no gains(一份成績一分汗水)等加以鼓勵、鞭策,而用Pride will have a fall(驕傲就會摔跤),He who does not advance loses ground(不前進就要落在后面)等諺語來警示農民工學員要不斷追求進步。還可在批改農民工學員作業(yè)時用上相關的英語諺語進行點評。
2.4? 創(chuàng)造性原則
學習貴在創(chuàng)新。教師應鼓勵農民工學員在理解所學英語諺語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諺語??晒膭钷r民工學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采取套用、仿寫,改寫等形式,舉一反三,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了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后,有農民工學員聯(lián)想到英語的重要性,就創(chuàng)造了Where there is English,there is job(學好英語就能找到工作);有農民工學員在學習諺語Money talks(錢說了算)時聯(lián)想到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創(chuàng)造出了Time talks(時間說了算);還有農民工學員在學習諺語First come, first served(先到先接待)時仿寫出了First come, first freed(先到先得自由)。
3? 英語諺語教學的實證
近些年來筆者一直應邀擔任農民工英語培訓的教師。在對農民工英語培訓時,筆者發(fā)現(xiàn),如果采取與對普通全日制學生英語教學同樣的教學方法,很難會有理想的成績,于是筆者就有計劃地引入了英語諺語,結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2018年6月針對英語諺語教學情況,筆者采用問卷調查表向自己任教的農民工學員進行了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表102張,收回有效問卷表102張。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在102名農民工學員中,有98人對英語諺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認為課堂上引入諺語能使他們更加集中注意力;有93人認為能從英語諺語中學到一些學習方法,領悟到一些人生哲理;有91人表示學習英語諺語可以了解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有87人認為運用英語諺語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運用能力;有83人表示對英語修辭有了一定的了解。
4? 結語
英語諺語具有詩的活潑、文的凝重、熟語的簡練[8],是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極好材料,也是提高英語實際應用水平的有效手段,還是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金鑰匙,更是對農民工學員進行德育熏陶的有效內容。對農民工實施英語培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引入英語諺語可起到促進培訓效果的作用,因此,應當提倡在農民工英語培訓中引入英語諺語。
參考文獻:
[1] 李建華.論英語諺語的藝術性、思想性和民族性[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3).
[2] 張靜.英語諺語語言特點及其文化內涵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3,(05).
[3] 穆念偉.論英語諺語的修辭特征[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5).
[4] 王德春.從漢英諺語探討人文思想[J]. 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3(2):35-39.
[5] 袁彩虹.英語諺語的民族特點探析[J].中州大學學報, 2002,(3):44-46.
[6] 孫寶鳳.淺談英語諺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 2015.(09).
[7] 胡光全.英語諺語在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3,(21).
[8] 郭建民.英語諺語的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992:94.
[9] Smith, William George.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Proverbs, Revised by F. P. Wilson, 3rd edition,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0] 徐竹生.英語諺語大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