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鈁 胡志林 張昶 付磊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新能源開發(fā)院,長春 130013)
主題詞:新能源汽車 熱管理 控制系統 工作模式
隨著汽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發(fā)展,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也向著集成化、可控化和精準化方向發(fā)展,熱管理系統設計結構越來越復雜,對控制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實現電動汽車能量的合理利用,提升電動汽車高低溫環(huán)境下的續(xù)駛里程,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的設計和開發(fā)成為電動汽車整車能量開發(fā)的重點。對于電動汽車而言,熱管理系統不僅影響乘用車駕乘舒適性,而且也牽涉到安全性和能耗問題。如何實現電動汽車實際環(huán)境下的續(xù)駛里程和舒適性之間的平衡,是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設計急需解決的問題[1][2]。本文以捷豹I-Pace車型為研究對象,對其先進熱管理系統的拓撲結構和特征工作模式進行分析,為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設計提供參考。
I-Pace基于捷豹的全新eDM電動汽車模塊化平臺打造,前后軸各布置一個電機驅動單元,實現前后軸50:50的重量分配。另外電池組布置于車輛地板下的前后軸中間,有助于降低車輛重心,改善整車駕駛特性。車前部采用可控開度的主動進氣格柵,為I-Pace熱管理系統提供進氣氣流,配合機前蓋上方的氣流開孔,可提供更好的下壓力和空氣動力學效應,減少進氣風阻,提升整車性能。整車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
I-Pace整車熱管理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空調系統回路、電機系統回路、電池系統回路和暖風芯體回路[4]。
表1 整車技術參數[3]
圖1 I-Pace熱管理系統拓撲結構[4]
空調系統主要負責對乘員艙溫度進行調節(jié),采用目前較為先進的噴氣增焓熱泵空調系統,可實現空調系統的夏季制冷需求和冬季制熱需求。
在夏季環(huán)境下,空調系統采用傳統空調循環(huán)回路,實現空調冷媒的相變過程,實現乘員艙制冷作用,同時可通過電池回路的Chiller(熱交換器)與電池回路進行熱交換,實現電池回路的主動冷卻過程。在冬季寒冷環(huán)境下,乘員艙有加熱需求,空調系統可通過閥門的控制,實現空調系統熱泵循環(huán)過程??照{系統通過外界冷凝器或電機回路的Chiller進行相變吸熱過程,空調冷媒再經由壓縮機壓縮后變成高溫高壓氣體,流入內置冷凝器發(fā)生相變放熱過程,與暖風芯體回路進行熱交換,實現外界環(huán)境熱量或電機回路廢熱向乘員艙的轉移。
電機回路主要負責對驅動電機、電控單元、車載充電機和DC/DC進行冷卻。在電機回路溫度較高,有散熱需求時,經由低溫散熱器對電機回路進行散熱。
電池回路主要負責動力電池的熱管理,由于動力電池對溫度需求范圍比較敏感,要求電池回路具有加熱和冷卻功能。在寒冷環(huán)境下,動力電池有加熱需求,可通過熱交換器,與暖風芯體回路之間進行熱交換。在高溫環(huán)境下,動力電池有冷卻需求,可通過低溫散熱器或Chiller對電池回路進行冷卻。
暖風芯體回路主要負責對乘員艙和電池回路進行加熱,在寒冷環(huán)境下,乘員艙有加熱需求,可通過空調系統的內置冷凝器,實現熱量向乘員艙內轉移,當熱泵制熱功率不足時,可采用高壓PTC進行輔助;同時通過控制比例閥的開啟,控制流經電池回路熱交換器的水流量,實現電池回路加熱需求。
由于電池回路工作溫度最低,大約在20℃左右,因而把電池回路的低溫散熱器布置在冷卻模塊最前端;而電機回路工作溫度比電池回路要高,因而電機回路低溫散熱器布置在第二排;而空調回路平均工作溫度最高,因而把空調為界冷凝器放在冷卻模塊的第三排,這與傳統燃油車布置方式不同;冷卻模塊的最后布置的是電動冷卻風扇,根據冷卻單元的散熱需求對冷卻風扇進行控制。
空調系統主要有空調制冷模式和熱泵制熱模式兩種[3],下面將對不同的工作模式進行詳細介紹。
4.1.1 空調制冷模式
空調制冷模式,可進一步細化為兩種工作模式,第一種是僅乘員艙有制冷需求,第二種是在乘員艙有制冷需求條件下,動力電池有主動冷卻需求。
當環(huán)境溫度較高,乘員艙有制熱需求,而動力電池無主動冷卻需求,此時空調系統僅為乘員艙進行制冷,如圖2所示。
圖2 空調制冷模式[3]
通過控制閥門的開關狀態(tài),空調冷媒經由壓縮機引入至外界冷凝器進行散熱,相變?yōu)楦邏阂簯B(tài)后,經由膨脹閥進行減壓,空調冷媒變?yōu)闅庖簝上鄳B(tài),在乘員艙蒸發(fā)器內進行蒸發(fā)吸熱,實現乘員艙制冷。
圖3所示為,在乘員艙有制冷需求的條件下,動力電池有主動冷卻需求。此時,空調冷媒經由外界冷凝器散熱后,分別流經電池回路的Chiller和乘員艙蒸發(fā)器,進行空調冷媒蒸發(fā)吸熱,實現空調系統同時對乘員艙和動力電池的冷卻。
圖3 空調制冷模式[3]
4.1.2 熱泵制熱模式
熱泵制熱模式可進一步細化為三種工作模式。第一種是把外界環(huán)境作為熱源,通過外界冷凝器蒸發(fā)吸熱的傳統熱泵模式;第二種是通過電機回路的Chiller進行廢熱回收,實現熱泵制熱的工作模式;第三種是把電機回路廢熱和外界環(huán)境作為熱源的工作模式。
當環(huán)境溫度較低,乘員艙有制熱需求,電機回路無冷卻需求的情況下,熱泵系統通過外界冷凝器進行吸熱,經熱交換器,把熱量傳遞給暖風芯體回路為乘員艙進行加熱,如圖4所示。
圖4 熱泵制熱模式[3]
捷豹路虎的熱管理工程師Nilabza Dutta,在2018年SAE熱管理研討會上指出,在0℃環(huán)境溫度下,該模式下的熱泵系統可從外界環(huán)境中回收1.9 kW的熱量,與此同時,僅需要消耗0.3 kW的壓縮機功率,整體傳遞給乘員艙的熱量為2.2 kW[4]。
在該模式下,如果熱泵加熱功率較小,不能滿足乘員艙的制熱需求,則暖風芯體回路上的高壓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將開始工作,對暖風芯體回路進行輔助加熱。
圖5所示為當環(huán)境溫度較低、乘員艙有制熱需求,同時電機回路有冷卻需求的情況下,通過電機回路的Chiller,把電機回路的熱量作為熱泵熱源,經熱交換器,把熱量傳遞給暖風芯體回路為乘員艙進行加熱,完成乘員艙加熱過程。
圖5 熱泵制熱模式[4]
Nilabza Dutta在SAE研討會上指出,在0℃環(huán)境溫度下,該模式下的熱泵系統可從電機回路中回收2.5 kW的熱量,與此同時,僅需要消耗0.3 kW的壓縮機功率,整體傳遞給乘員艙的熱量為2.8 kW[4]。
在該模式下,如果電機回路散熱量較大,超出熱泵取熱能力,則通過電控三通閥,對流經低溫散熱器的冷卻液流量進行調節(jié),電機回路多余的熱量經由低溫散熱器進行散熱,實現電機回路的冷卻過程[3]。
圖6 熱泵制熱模式[3]
當環(huán)境溫度較低,乘員艙有制熱需求,同時電機回路有冷卻需求,如果熱泵系統從電機回路取熱功率,不能滿足乘員艙加熱需求的情況下,熱泵系統將會同時從電機回路和外界環(huán)境取熱,經熱交換器,把熱量傳遞給暖風芯體回路為乘員艙進行加熱,如圖6所示。
Nilabza Dutta在SAE研討會上指出,在-8℃環(huán)境溫度下,該模式下的熱泵系統可分別從外界環(huán)境和電機回路中回收1.5 kW和2.0 kW的熱量,與此同時,僅需要消耗0.8 kW的壓縮機功率,整體傳遞給乘員艙的熱量為4.3 kW[4]。
需要說明的是,在充電工況下,乘員艙有加熱需求,為了實現乘員艙內溫度快速響應,直接采用暖風芯體回路的高壓PTC進行加熱。在行駛工況下,當環(huán)境溫度非常低,熱泵系統無法正常工作,乘員艙加熱也只能采用暖風芯體回路的高壓PTC進行加熱。
電機系統冷卻模式主要有自加熱模式、散熱器冷卻模式和熱泵散熱模式三種[3]。
在環(huán)境溫度較低,整車冷啟動工況下,電機系統通過調節(jié)電磁三通閥,控制電機回路冷卻液流動方向,對電機回路的低溫散熱器進行旁通,由于電機回路無主動冷卻,電機回路溫度可快速升高到合適的工作溫度[3],如圖7所示。
圖7 自加熱模式[3]
當電機溫度較高,電機有冷卻需求,同時乘員艙無加熱需求或熱泵系統不能工作的情況下,電機回路通過調節(jié)電磁三通閥,控制冷卻液流經低溫散熱器,對電機回路進行冷卻,如圖8所示。
圖8 散熱器冷卻模式[3]
當電機溫度較高,電機有冷卻需求,同時乘員艙熱泵系統在工作的情況下,電機回路通過調節(jié)電磁三通閥,控制冷卻液流經電機回路Chiller,把電機回路的廢熱傳遞給熱泵空調系統,對電機余熱進行回收利用,該模式與熱泵空調系統制熱模式相同,即圖5所示。
電池系統熱管理模式主要有溫度平衡模式、主動加熱模式、低溫冷卻模式和主動冷卻模式四種[3]。
當電池沒有冷卻需求和加熱需求情況下,如果電池溫度不均勻,最大溫差超過一定范圍,通過控制電池回路的電磁三通閥,對低溫散熱器進行旁通,水泵開啟,保證電池回路冷卻水循環(huán),實現電池溫度均勻的目的[3],如圖9所示。
圖9 溫度平衡模式[3]
圖10 所示為電池主動加熱模式,當環(huán)境溫度較低,為了保證電池的正常工作,電池回路有加熱需求。
圖10 主動加熱模式[3]
在該模式下,暖風芯體回路通過調節(jié)電磁閥狀態(tài),把冷卻液引入到與電池回路耦合的熱交換器,電池回路通過熱交換器與乘員艙暖風芯體回路進行熱交換,為了減少電量消耗,采用熱泵系統對暖風芯體回路進行加熱,把熱量間接傳遞到電池回路,熱泵可采用外界環(huán)境或電機回路作為熱源,實現熱量的轉移。如果不能滿足熱泵系統工作條件,則采用暖風芯體回路的高壓PTC進行加熱,通過Chiller把熱量傳遞到電池回路。
當電池有冷卻需求,同時環(huán)境溫度低于電池溫度的情況下,通過控制電池回路的電磁三通閥狀態(tài),把電池回路的冷卻水引入到低溫散熱器,通過環(huán)境氣流對電池回路進行散熱[3],如圖11所示。
圖11 低溫冷卻模式[3]
當電池有冷卻需求,環(huán)境溫度高于電池溫度,同時空調系統在開啟的情況下,采用空調系統對電池回路進行主動冷卻[3],此時空調系統引入一部分冷媒到電池回路的Chiller,冷媒在Chiller內進行蒸發(fā)吸熱,實現電池回路的主動冷卻,該模式與空調系統制冷模式即圖3所示。
I-Pace熱管理系統,在冷卻模塊前端配備有主動格柵系統和進氣風道,后端配有風道導風口。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結合主動格柵和冷卻風扇的靈活控制,可進一步優(yōu)化整車空氣動力學,實現熱管理工作模式的細化。
通過熱管理系統控制策略,對多種熱管理工作模式進行靈活切換,可保證整車熱管理系統可靠、穩(wěn)定、高效運行,節(jié)約整車能量消耗。I-Pace熱管理系統控制架構如表2所示。
表2 I-Pace熱管理系統控制架構[3]
另外,為了最大程度的拓展整車續(xù)駛里程,I-Pace采用基于駕乘人員數量的智能環(huán)境控制系統,該系統可根據乘員艙的舒適性需求,對乘員艙進行溫度分區(qū)控制,包括駕駛員控制、雙溫區(qū)控制、四溫區(qū)控制和超低功率消耗四種模式控制。根據熱管理系統需求,控制乘員艙溫度調節(jié)模式,在滿足乘員艙舒適性的前提下,減少熱管理系統能量消耗,拓展整車續(xù)駛里程。
(1)I-Pace作為捷豹路虎旗下第一款電動汽車,定位于高端市場,空調系統采用噴氣增焓熱泵系統,可實現低溫下的良好工作性能,結合電機回路的Chiller,可實現電機廢熱的回收利用。
(2)I-Pace電機回路與電池回路作為兩個獨立回路,均配備有低溫散熱器,冷卻系統控制上相對方便。另外兩系統在設計上并沒有直接耦合,但借助于熱泵系統,可實現電機回路廢熱對電池回路的加熱作用。
(3)I-Pace熱管理系統可實現多種熱管理工作模式,結合主動格柵和冷卻風扇的靈活控制,可對整車空氣動力學和整車能耗進一步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