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興榮
摘 要:學生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成敗的關鍵。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除了進行課堂教學認知外,還要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內化為學生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社會實踐;內化;德育行為
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過程是知、情、意、行互相促進、互相轉化的系統(tǒng)工程,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能否使學生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并使之科學化和持久化,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而思想品德的行成與發(fā)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guī)范也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這就要求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除了進行課堂教學外,還要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內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
我校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在課堂上注重運用正確的導行方式,使學生的道德意識與自覺行為統(tǒng)一起來,而具有辨別好壞、美丑、是非的能力外,還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多渠道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具體實踐活動內化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其具體途徑方法如下所述:
一、開展勤工儉學活動,讓學生動一動,以行促行
勤工儉學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觀念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應大力宣傳勤工儉學活動的目的意義,使學生認識到人的生存離不開勞動,勞動是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根本途徑。我校通過組織學生栽洋蔥、挖洋蔥、擇洋蔥、掰玉米等勤工儉學勞動,使學生體會到了父母勞動的艱辛,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教師勞動的辛勞,從而心生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對教師勞動的尊重,對勞動果實的珍惜。通過這項活動,學生表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中能夠更加刻苦地學習,遇到困難不叫苦,能體諒父母的難處,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更加熱愛和尊敬老師,見了老師能主動問好。
二、開展頌祖國歌詠比賽活動一一讓學生練一練,以情激行
為慶祝國慶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我校每年十一前均要舉行“頌祖國歌詠比賽”活動。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班主任和班干部均要在前認真組織排練節(jié)目。如選歌曲、找碟盤、借服裝、做道具,通過這項活動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加強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流與合作,表現(xiàn)在學習上同學之間能夠團結互助,敢于競爭。
三、定期召開法制等專題講座,讓學生查一查,以知促行
200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我校聘請市教委領導作了“長征精神報告會”使學生認識了紅軍長征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及歷史意義和學習長征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這次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進一步促進了學生思想行為的轉化,表現(xiàn)在學習、勞動和生活中,熱愛集體的多了,珍惜父母勞動成果的多了。再如讓學生搜集禁毒資料圖片,通過集中展覽,使學生認識了毒品的種類危害,就會在生活中自覺抵制毒品的誘惑和毒害。
四、開展各種興趣活動,一讓學生動一動,以趣導行
為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我校組織了語文、數(shù)學、理化、微機、體育、書法、繪畫等興趣小組,每周三由老師組織活動一次,學期末以作文、數(shù)、理化競賽及科技小制作、書畫作品展的形式匯報各興趣小組成果。這樣就在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同時,既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又發(fā)展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趣味中激勵了行為的轉化,提高了學業(yè)成績,培養(yǎng)了學科尖子。
五、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找一找(查一查),以理知行
充分明理是導行的堅實基礎。為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識,形成道德觀念,明確行為方向,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指導行為實踐。如在《一念之差》的教學中,針對部分學生旱戀、進入網(wǎng)吧打游戲、吸煙、喝酒、甚至賭博等一些較為嚴重的不良行為習慣,我校政史組組織開展了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
活動,通過相關案例、資料的搜集展出宣傳,讓學生提高認識,學會拒絕不良誘惑,從而用道德認識指導道德實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再如在講到《作大自然的朋友》中的“少年在行動”的內容時,將學生們分組帶到校園、社區(qū),調查校園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狀況。通過調查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校園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意見,這樣有利于改變他們隨手亂丟垃圾的壞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六、開展體育競技比賽,讓學生比一比,以行辨行
中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娛樂。為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我校每年都要舉行春季運動會和冬季越野賽。通過各種形式的參賽實踐活動,學生體驗到了任何成績的取得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從而內化為一種精神動力,表現(xiàn)在學習上學生更加用功、刻苦而具有頑強拼搏精神。
七、開展學生思想行為評定活動,使學生看一看、比一比,以評促行
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非常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期待著良好的道德行為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受到表揚以后更易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使他們做的更好。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利用好這一點,通過各種形式的“評”、“議”(如小組評議,個人評價,教師評價等)來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形成。
八、積極倡導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內化德育行為
現(xiàn)在中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一般家長怕孩子做家務而影響學習,于是家務活大都全包己干,結果導致孩子動手操作能力低下,難以養(yǎng)成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甚至使有些孩子養(yǎng)成好逸惡勞的習慣,學習中怕吃苦而不做作業(yè),以致學業(yè)成績低下。為此學校教育要積極倡導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便減輕父母的辛勞,體驗生活,培養(yǎng)獨立生活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實踐行為,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