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文獻(xiàn)
記得剛工作不久的一天,我們部門與客戶有一個重要晚宴,女士們都忙著換衣、打理頭發(fā)、化妝,我們的女經(jīng)理卻在吃餅干、喝咖啡,讓我們非常詫異。難道她忘了晚上的大餐了?
女經(jīng)理說,赴宴之前不僅要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也要喝點咖啡提提神,到了晚宴開始的時候,才不會因為肚子餓而大吃大喝,有失體面;咖啡也可避免忙于吃,或吃太多而導(dǎo)致腦筋遲鈍,錯過與客戶交流時的一些重要信息。她還補充,這可不是她首創(chuàng),《飄》里的郝思嘉,赴宴之前也會吃點東西。
受她影響,此后,每次赴宴前,我也會先吃一點水果或點心,從不讓自己餓著肚子赴宴。任何宴席,即使是山珍海味排山倒海而來,也絕不大吃大喝,因為那不僅僅是飯局,同時也是社交場合或商業(yè)活動。
在餐桌上,如果你稍稍留心,觀察一下周圍的人,大抵能看出一個人的基本性格。見到好菜就不放筷子,不停地往自己嘴里送的人,多半自私,不顧他人感受,你敢與他合作,勇氣可嘉。能在自己品嘗食物之前,先照顧好左鄰右舍,或把好菜盡量給別人,自己吃或不吃都無所謂的人,有關(guān)愛他人的情懷,合作起來,比較容易。就算每次上菜,都在自己面前,也先把盤子轉(zhuǎn)向他人,自己最后才舉箸的人,眼里心里都有他人,與之合作,或可雙贏……
美酒佳肴、觥籌交錯的飯局,有時也是社會的縮影,反映的是人性和品格。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些公司,會獨具匠心把面試安排在飯桌上。如果有人不夠敏感,在這樣的飯桌上還不忘據(jù)案大嚼,肯定會把工作機(jī)會給咀嚼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