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霞 古麗斯坦 葛爽
[摘要] 目的 探討合理情緒療法(REB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心理干預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住院治療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REBT。采用相應量表評價并比較患者的心理健康、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的情況。 結果 觀察組心身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的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維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和自我管理行為的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結論 合理情緒療法可明顯緩解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而提高自我效能,促進自我管理行為的養(yǎng)成,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合理情緒療法;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9)04(b)-014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ational emotional behavior therapy (REBT) 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in compensatory phase. Methods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compensatory hepatitis B cirrhosis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combined with REBT. The mental health, self-efficacy and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 of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cale. Results The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psychosomatic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s and total scores of chronic self-efficacy scale (CDSES) and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Reasonable emotional therapy can obviously allevi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in the compensatory period, and then improve self-efficac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Hepatitis B; Cirrhosis; Compensatory perio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近年來,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對慢性病發(fā)病及轉歸的影響已日益受到人們關注。乙型肝炎(簡稱乙肝)肝硬化患者長期承受疾病折磨及經濟壓力,自我效能下降[1-3],其自我管理行為亦處于低下水平[4]。合理情緒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是一種認知性心理干預技術[5],其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已被證實可明顯緩解不同疾病患者不良情緒,提高自我效能及自護能力[6-7]。目前鮮見關于REBT用于乙肝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報道?;诖吮尘?,本研究探討REBT對乙肝肝硬化代償期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治療的乙肝肝硬化代償期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乙肝肝硬化代償期診斷標準[8];②年齡≥18歲;③肝功能Child-Pugh分級均為A級;④認知功能正常,能正常溝通和交流;⑤具備生活自理能力;⑥本地居住固定患者方便隨訪和復診;⑦均接受抗病毒治療;⑧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書面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精神疾病史;②伴有惡性腫瘤、血液疾病或伴有其他器官重癥疾病者;③合并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者;④失訪或中途退出者;⑤無效量表。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心理護理、疾病健康教育及飲食、用藥、運動與休息、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REBT,具體如下:(1)組建REBT小組:科護士長任組長,科主任為副組長,成員包括5名資深護士。所有人員均接受常規(guī)護理、REBT理論及實施方法的培訓并考核合格。組長負責質量控制,副組長負責醫(yī)療問題咨詢,小組成員負責方案的具體實施;(2)干預方法:①理論宣教:患者入院當天,向其介紹BERT基礎知識即ABC理論,其中A代表誘發(fā)事件,B代表個體對誘發(fā)事件的認知及態(tài)度,C代表個體產生的不良情緒及行為;②具體實施:a診斷:與患者交流和溝通,共同尋找既往曾經發(fā)生過的負性情緒或不良行為(C),幫助患者分析誘發(fā)其不良行為的原因在于“我得了肝硬化”(A)和其內心對肝硬化的不良認知(B)所引起。此階段于患者入院1~2 d進行,可干預1~2次,每次30 min;b領悟:向患者分享小故事或日常生活事例,引導患者認識到對相同事件的認知和觀念不同(B),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C),其負性情緒及不良行為非疾病本身(A)所引起,促使患者深入理解REBT,讓其認識到通過調整不良理念及錯誤認知(B)可以達到緩解負性情緒及不良行為(C)的目的。此階段于患者入院2~4 d進行,可干預2~3次,每次30 min;c修正:與患者共同探討其對代償期肝硬化的錯誤認知及消極態(tài)度(B),給予患者足夠的信息支持,運用REBT理論引導患者逐漸修正自身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及消極態(tài)度,讓患者認識到良好自我管理行為有助于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同時指導患者配合情緒干預措施緩解心理壓力。此階段于患者入院3~7 d進行,可干預3~5次,每次20~30 min;d再教育:鞏固干預成果,鼓勵和引導患者找出近期遇到的負性情緒并運用REBT理論解決問題,樹立代償期肝硬化可控的信念,繼續(xù)指導患者配合情緒干預技術緩解壓力,提高遵醫(yī)行為?;颊叱鲈汉?,小組成員通過電話、網絡或門診復查進行隨訪,發(fā)現患者不良情緒時,督導患者日常生活中積極運用REBT理論解決相關問題。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入院當日)、干預后(隨訪24周末),分別采用不同量表評估兩組患者下列觀察指標:①心理健康水平:采用心身癥狀自評量表(SCL-90)[9]選擇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3個維度進行評價,每個維度根據癥狀輕重給予1~5分,評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②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efficacy scale,CDSES)[10]進行評價,共包括合理休息、遵醫(yī)用藥等6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范圍1~10分,評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③采用國內學者王倩等[11]編寫的《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暫定量表》評價自我管理行為情況,共包括飲食管理、用藥管理等4個維度30條目,每條目評分范圍1~4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分析所得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隨訪24周,觀察組退出研究2例、無效量表1例,實際完成研究43例;對照組失訪3例、無效量表2例,實際完成研究41例。
2.1 兩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總分均較干預前減少(P < 0.05),且觀察組上述評分、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自我效能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明顯較干預前提高(P < 0.05),且觀察組上述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比較
干預前,兩組自我管理行為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提高(P < 0.05),且觀察組上述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4。
3 討論
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較多的心理問題[12],患者抑郁發(fā)生率高達47.0%,其人際關系也較為敏感和緊張[13-14]。該群體患者在承受較重醫(yī)療費用負擔的同時,還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及心理負擔[15]。因此對該群體患者,在提供有效醫(yī)療資源的同時,還要關注其心理健康水平。
REBT的實施包括4個階段:診斷、領悟、修正及再教育[16]。在診斷階段,干預者幫助患者尋找不良情緒及不合理行為,并分析其產生原因;在領悟階段,干預者從理性的視角幫助患者分析其不良情緒、不合理信念及誘發(fā)事件的相互關系;在修正階段,干預者通過邏輯或思維辯論、情緒干預技術等方式,幫助患者改變或放棄不合理觀念或行為,從而減輕或消除不良情緒,緩解心理壓力。由上可以看出,BERT強調挖掘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及不合理行為的心理機制,引導患者理性看待問題,培養(yǎng)正確認知及信念,幫助其從根源上解決情緒困擾。本研究中,觀察組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BERT可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身行為能力的一種自我評價及感知,與身心健康密切相關[17-18]。本研究干預前數據表明,乙肝肝硬化代償期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偏低。趙梅香等[19]報道,有效的情緒干預能夠提高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自我效能。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REBT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REBT能夠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不合理觀念和消極情感,提高應對疾病壓力的自信心,主動控制不合理情緒和行為,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肝硬化對肝臟的損害不可逆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對延緩病情進展、提高健康相關生存質量極為重要。肝硬化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20],本研究干預前數據提示,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均處于較低水平。觀察組實施REBT后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REBT通過提高乙肝肝硬化代償期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激發(fā)其積極情緒,從而增加對生活的期望,提高自我效能,促使患者養(yǎng)成主動加強疾病管理的健康行為。本研究結果也再次驗證,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REBT可明顯緩解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而提高自我效能,促進自我管理行為的養(yǎng)成,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麗,孫健.慢性傳染性肝病患者的抑郁心理研究進展[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17):2019-2021.
[2] 李珺,崔巍.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 14(19):153-156.
[3] 欒雯,景淑文.正念減壓療法對肝硬化腹水患者應對方式與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5):338-342.
[4] 任宏飛,劉常清,王瑞.肝硬化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分析[J].華西醫(yī)學,2018,33(5):3027-3030.
[5] OItean HR,Hyland P,Vallières F,et al.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REBT Models of Psychopatholog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the Predic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J]. Behav Cogn Psychother,2017,45(6):600-615.
[6] 冼美娘,黃小平,黃妙妃.合理情緒療法對首次抑郁癥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2):4689-4692.
[7] 郝翠英,溫玉萍,柳美欣.合理情緒療法聯合疾病管理護理教育對塵肺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7, 28(17):2918-2920.
[8]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J].肝臟,2015,33(11):321-340.
[9] 王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35.
[10] Lorig KR,Stewart A,Ritter PL,et al. Outcome Measures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Other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M]. Los Angeles:Sage Publication,1996:41-44.
[11] 王倩,王燕,高健,等.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的研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2):1515-1520.
[12] 甄英麗,李曉云,張蕭誼,等.不同肝功能分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及精神狀況調查分析[J].肝臟,2017, 22(4):348-350.
[13] 許萌.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發(fā)生抑郁的危險因素及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7, 15(4):715-717.
[14] 尚麗,秦維,李榮寬,等.慢性肝臟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7,25(8):623-625.
[15] 馬起山,梁森,肖和衛(wèi),等.中國12個地區(qū)乙型肝炎相關疾病住院患者經濟負擔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7,38(7):868-876.
[16] 任沁展,張輝,楊鳳池,等.社區(qū)居民壓力管理技術的自助化研究[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7,34(1):40-43.
[17] 劉莉莉,林平,趙振娟.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彈性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21-25.
[18] 丁彩霞.自我效能與健康教育干預對慢性穩(wěn)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34):166-168.
[19] 趙梅香,蔣維連,農軍,等.感恩情緒干預對肝硬化代償期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4):1880-1883.
[20] 王迪,李星,苗瑩,等.肝硬化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1):3027-3030.
(收稿日期:2018-11-02 本文編輯:金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