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末清初遺民畫家張穆研究綜述暨個案發(fā)微

    2019-05-28 17:13:12陶喻之
    中國美術(shù)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楊老蒼鷹康熙

    隨著2017年10月20日“天骨超俊——張穆藝術(shù)研究展”在廣東東莞莞城美術(shù)館舉辦,幾乎被美術(shù)史論界淡忘而邊緣化許久的明末清初嶺南遺民畫家張穆的繪畫藝術(shù)成就,終于又開始重新進入研究者們探索視野范圍而被提上了座談研討議題。[1]

    嶺南畫家張穆(1607—1683)是一位出生于明末,但主要藝術(shù)活動在清初的詩、書、畫、印多面手。[1]1986年5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廣東省博物館藏畫集》,曾經(jīng)將張穆的《郊獵圖》卷列為明代張穆作品;[2]可該圖分明由張穆作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很顯然,這應(yīng)當(dāng)是他入清以后的一件畫作;而且從他傳世繪畫的梳理不難發(fā)現(xiàn),清初順治、康熙時期,特別是康熙年間的繪畫數(shù)量占了多數(shù);因此,應(yīng)該認(rèn)定張穆主要還是一位清初畫家,這一識見認(rèn)知,目前基本獲得了美術(shù)史論界的公認(rèn)。

    盡管張穆是一名成長于南國海濱的畫家,但他的繪畫技藝,卻以動靜造型各異的北地馬匹和鞍馬見長。這是否跟他曾經(jīng)短暫效忠南明王朝而任俠從戎,擬建功立業(yè),壯志北行,效力北疆的反清復(fù)明政治抱負(fù)有關(guān);[3]而且此舉就身份、斗志頗有異代同工傾向的晚近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者“二高”(高劍父、高奇峰),于辛亥革命前后也一度熱衷于繪制蒼鷹、猿猴和馬匹,是否有相關(guān)的歷史淵源與影響,[4]均為值得進一步深入開掘探討的學(xué)術(shù)命題。

    而想當(dāng)年,“張穆之畫馬,嶺表推為能手?!盵5]兼以走南闖北,為人交誼廣泛,也算得上呼風(fēng)喚雨,相當(dāng)活躍,以至成為名滿大江南北的畫家;可或許是由于“嶺南畫學(xué),前明未振,林良、呂紀(jì)、張穆之之輩,非不力參造化神凝阿堵而習(xí)者蓋寡,傳之亦鮮”的緣故,[6]在現(xiàn)當(dāng)代主流美術(shù)史研究中,張穆的影響還相當(dāng)有限。譬如在1978年元月,戊午馬年,臺北故宮博物院例行舉辦應(yīng)景賀歲的 “唐宋元明清歷代畫馬特展”,甚至在《歷代畫馬概說》的介紹文章中也承認(rèn):“清代善畫馬者有張穆等人?!睅缀鯇埬轮糜谇宕嬹R第一人的地位;但是在展出包括無名氏在內(nèi)的所有70幅展品中,居然沒有張穆一幅作品。待到1980年元月,庚午馬年,臺北故宮博物院照例舉辦新年生肖畫展的“畫馬名品特展”;可遍覽包括民國溥儒、徐悲鴻作品在內(nèi)的50件畫馬作品,同樣不見張穆的任何畫作,這一現(xiàn)象頗耐人尋味。

    有人認(rèn)為這是由于當(dāng)年只精選了故宮珍藏書畫至寶南渡,張穆作品似乎不在此列而排不上號。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沒有一幅張穆的畫作;證諸臺北故宮博物院編《故宮書畫圖錄》,的確了無張作,由此倒似乎印證了人們猜測所言不虛。也有人主張因為張穆是明末清初不與新政權(quán)合作而態(tài)度堅決的遺民,因而清宮拒絕接受像他這樣的畫家作品。實際上,張穆為反清志士不假,這從他所有畫作署名簽款,尤其是年款從來都不寫清廷頒布的官方制定年號,如他所處的順治和康熙時期年號,一概只寫干支紀(jì)年即端倪可察其政治取向。但這并不意味著清廷在一統(tǒng)天下的平和政治局勢下,會對早已不具備復(fù)辟勢力,乃至蓋棺論定的張穆這般前朝小名頭畫家,采取勢如水火、打入冷宮的排斥壓制姿態(tài)。特別是康熙之后的乾隆皇帝雅好歷代書畫藝術(shù),搜羅史上書畫名作不遺余力。因此,可以確認(rèn)張穆的畫作曾經(jīng)進入過清宮的弆藏體系之中,毋庸置疑;臺北故宮博物院不見張穆作品的原因,跟張穆友儕的詩壇“嶺南三家”之一屈大均著《皇明四朝成仁錄》遭人舉報有反清情緒而分別被雍正、乾隆兩帝下令徹查并加以禁毀有著根本的不同,其擇優(yōu)南渡的可能性居其大半。因為據(jù)《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不完全統(tǒng)計,故宮博物院還是先后陸續(xù)征集有張穆的七幅作品,有案可查的時間跨度,大抵從順治十三年(1656)的《奚官牧馬圖》軸到康熙十九年(1680)的《枯枝喜鵲圖》軸,[7]雖然其上的確罕見清宮印鑒和帝王觀款。

    目前作為美術(shù)史研究的業(yè)界主流,對于張穆的了解關(guān)注還相對簡單局限。最為明顯的現(xiàn)象,是只將他視為一名地域特征顯著的清代早期廣東地區(qū)的二流畫家,僅此而已。這一觀點,集中體現(xiàn)在以楊仁愷先生(1915—2008)為代表的全國博物館系統(tǒng)古書畫巡回鑒定過程中。譬如針對故宮博物院藏張穆康熙七年(1668,62歲)作的《蘭竹石圖》冊,楊老的意見就只有短短四字:“廣東畫家”;[8]同樣,對于張穆康熙十一年(1672,66歲)的《蘭花竹石圖》卷,他也作此定語;[9]而就遼寧省博物館藏張穆康熙十四年(1675,69歲)作《山水圖》扇頁,楊老更以“廣東人”三字了結(jié)。[10]此外,對當(dāng)年的廣州美術(shù)館(今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張穆康熙十年(1671)作《雜畫》冊等,楊老筆記作:“均為清初粵人?!盵11]而且就上述張穆畫作以及廣東省博物館藏張穆單款的《古木鳴駒圖》軸,[12]楊老都沒有表達出贊賞口吻而認(rèn)可地畫上一個圈。[13]

    被楊老承認(rèn)、肯定而畫了一個圈的張穆畫作,是以下這么十幾件作品:廣東省博物館藏張穆印章款的《花卉禽獸圖》冊;[14]四川省博物館(今四川博物院)藏印章款的《五馬圖》軸。[15]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康熙二年(1663,57歲)《柳馬圖》軸;[16]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康熙四年(1665,59歲)《秋林系馬圖》軸;[17]廣東省博物館藏康熙五年(1666,60歲)《紅樹秋鷹圖》軸;[18]康熙六年(1667,61歲)《喬柯駿馬圖》冊;[19]康熙十一年(1672,66歲)《駿馬圖》軸;[20]上海博物館藏康熙十二年(1673,67歲)《八駿圖》卷;[21]廣東省博物館藏康熙十八年(1679,73歲)《雜畫冊》;[22]故宮博物院藏同年《畫馬圖》軸;[23]上海朵云軒藏順治十八年(1661,55歲)《柳溪八馬圖》軸;[24]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順治十七年(1660,54歲)《春柳雙驥圖》軸;[25]故宮博物院藏順治十三年(1656,50歲)《奚官牧馬圖》軸。[26]但縱然如此,楊老對其中個別畫作也不是沒有保留意見的“微詞”;例如對于上述“上博”《八駿圖》卷,他的批語是:“馬劣?!贝伺e對于唯獨兩件張穆藏品,并且唯此二甲等級的“上博”來說,顯得很不夠檔次。而針對以上最后那幅一般被認(rèn)為顯示張穆早年在傳統(tǒng)畫學(xué)繼承上傾注臨摹功力的代表作《奚官牧馬圖》軸,楊老的評價則是張穆筆下的“馬脖子太長”了。[27]據(jù)上可見楊老個人對于張穆繪畫作品的鑒定把關(guān)與評審眼界相當(dāng)?shù)貒?yán)格。

    為楊老《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記錄在案而入其法眼的張穆畫作大致只有三幅,其一是廣東省博物館藏順治四年(1647,41歲)《八駿圖》卷,楊老在畫圈一個后留下一字好評:“佳?!逼涠峭瑸閺V東省博物館藏康熙十二年(1673,67歲)《狩獵圖》卷,楊老非但畫了兩個圈,還流露出難得的欣賞贊嘆語氣:“代表作!”其實,這恐怕是包括楊老在內(nèi)所有古書畫鑒定專家當(dāng)初的一致觀點;因為兩年多前的1986年5月,文物出版社出版《廣東省博物館藏畫集》時,這卷墨筆《郊獵圖》是張穆唯一錄選作品,由此足見專家們的眼光是早就彼此達成共識了的。另一幅楊老不吝褒獎畫了兩個圈,并以感嘆號認(rèn)可為“代表作”的,是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康熙廿年(1681,75歲)《七十龍梅圖》卷。

    鑒于以上嚴(yán)謹(jǐn)審慎的鑒定標(biāo)準(zhǔn),張穆留給世人的佳作真的屈指可數(shù),十分地有限了。再加之廣東佛山市博物館藏其順治二年(1645,39歲)《雙鹿圖》軸,和安徽省博物館藏康熙元年(1662,56歲)《竹蜂圖》軸,[28]均被判定為資料,即疑非真跡;而上海朵云軒和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藏分別署“七十三叟”(康熙十八年,1679,73歲)的《怪石蒼松圖》軸和《狩獵圖》扇面,則均被斷定為偽作,[29]張穆傳世作品中尤其畫馬精品,就更乏善可陳了。

    也許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以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在全國巡回鑒定中遴選的繪畫精品為基礎(chǔ),酌收中國大陸以外博物館所藏部分重要作品編輯而成,由文物出版社和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于1997年11月聯(lián)合出版的《中國繪畫全集》中,連一幅張穆畫作都沒有被征選;換言之,張穆相當(dāng)于被排斥在中國至少清代主流畫家之外,而受到了遭邊緣化的“不公正”待遇。以至于張穆的傳世書畫作品全集,仿佛也不曾編輯出版;已知目前搜羅匯集和保存張穆平生畫作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書畫圖錄,系由東莞市政協(xié)聯(lián)袂廣東省博物館和東莞市博物館編輯,分別于2004年3月和2007年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東莞歷代書畫選》暨續(xù)集。

    不過,不知是否矯枉過正或愛屋及烏的原因,該正續(xù)兩大冊書畫選集,又不無重復(fù)入選甚至誤選有爭議作品的弊端。譬如正集第五五號作品——香港藝術(shù)館藏《水牛圖》軸,分明跟續(xù)集第九號畫作并非雙胞,而是一館所出質(zhì)地、色澤、形制、尺幅、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畫面構(gòu)圖完全相同實出一轍的單一作品,[30]這同一件畫作在《畫選》正續(xù)兩集中竟然兩次出現(xiàn)。而正集第四九號作品——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藏康熙廿年(1681)《枯樹蒼鷹圖》軸,則被汪宗衍先生和黃莎莉女史編著《張穆年譜》判定為疑似偽作。[31]

    至于之前《中國美術(shù)全集》繪畫編九的“清代繪畫”(上冊),近乎破例或照顧性質(zhì)地征選張穆唯一的一幅作品,也不是他一向被看好的繪畫技藝——駿馬畫作,反倒是他另一項不太為人注意的鳥雀題材——康熙十九年(1680,74歲)作的《枯枝寒鵲圖》軸。[32]

    關(guān)于張穆這幅作品的研究,其實早在1962年,古書畫鑒定權(quán)威張珩先生(1914—1963)編著《木雁傳真》第三編時,就曾經(jīng)詳盡著錄過該件初見諸晚近書畫收藏家龐元濟(1864—1949)主編《虛齋名畫錄》卷十的畫作;而且畫題分明為《枯枝喜鵲圖》軸,[33]款識也明確為:“庚申仲春鐵橋道人寫?!笨墒堑搅恕吨袊佬g(shù)全集》著錄該同一幅作品時,冠名卻變成了《枯枝寒鵲圖》軸;并且“庚申仲春”年款也莫名其妙地?fù)Q作了“庚申仲秋”。很顯然,年款識讀與釋讀的不同,關(guān)乎畫名的變幻。早春二月,萬物復(fù)蘇,枯枝萌芽,喜鵲鬧春報春,自然名稱《枯枝喜鵲圖》;可一旦誤以為仲秋時令,則秋風(fēng)枯枝落葉,景色蕭瑟,寒意習(xí)習(xí)襲人,當(dāng)宜擬題《枯枝寒鵲圖》了。至于此題究竟孰是孰非,應(yīng)該無關(guān)緊要,因為本款文字歷歷可辨,明眼人一望足識;由理張穆繪藝,感及此議,率述于此。

    至于說張穆的禽鳥畫,事實上最有特色的,也許不止始于他早期并貫穿終身創(chuàng)作的雀(鵲)鳥圖,[34]他中年以后不時入畫的蒼鷹圖也值得介紹。

    已知張穆創(chuàng)作最早的蒼鷹圖為康熙二年(1663,57歲)的《古槎蒼鷹圖》軸;時人魏際瑞(1620—1677)《魏伯子集》卷七不詳年份《題張穆畫鷹》詩云:“為見宣和筆,因懷子美詩。英雄今屬汝,神駿想當(dāng)時??輼滹L(fēng)霜飽,平原雉兔肥。畫中猶矯顧,不肯立垂枝。”汪宗衍、黃莎莉合作編著的《張穆年譜》將該詩系于順治十八年(1661),因為康熙十五年(1676)魏南下來粵客潮州時張穆恰好北上;而結(jié)合張穆康熙二年有《古槎蒼鷹圖》分析,他的蒼鷹圖始于此前多年是恰如其分的,這與他康熙三年(1664,58歲)作《白鷹圖》軸,和康熙五年(1666)著名抗清志士陳邦彥子、詩壇“嶺南三家”之一陳恭尹(1631—1700)《獨漉堂詩集》卷二題《張穆之畫鷹馬歌》,[35]以及廣東省博物館藏同年作《紅(一作:秋)樹秋鷹圖》軸的時事背景,都是大致匹配且相契合的。

    康熙九年、十年(1670—1671),張穆六十四五歲時還分別作過兩軸《鷹圖》,前者藏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后者藏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此后的康熙十八年(1679,73歲),他又畫過一幅《古樹蒼鷹圖》軸。張穆畫的最后一幅蒼鷹圖,大概歸屬康熙廿年(1681,75歲)時的《角鷹圖》軸,這有其忘年朋儕、明末清初嶺南學(xué)者、詩壇“嶺南三家”之一屈大均(1630—1696)題畫詩為證?!段躺皆娡狻肪砣额}鐵橋丈畫鷹》云:“鐵橋老人七十五,畫馬畫鷹力如虎。此幅角鷹何飛揚,漢代郅都非其伍。颯然特出當(dāng)秋天,林間不敢有毛羽。雕如車輪空作群,金眸玉爪不如君。杉雞竹兔方紛紛,何時一擊開邊云?!盵36]可惜張穆這幅精彩的暮年蒼鷹之作仿佛并不曾流傳至今。

    這里要向大家介紹一幅上海博物館藏的不曾見于畫史記載的張穆的紙本淡設(shè)色《古木鷹雀圖》軸。該圖縱199厘米,橫74.5厘米,款署:“□□花朝寫,羅浮張穆。”鈐白文方印“張穆私印”“鐵橋道人”。畫面繪制一只蒼鷹佇立樹干扭頭俯視下方樹枝間兩只嬉戲麻雀擬作撲食狀一瞬間;構(gòu)圖寓動于靜,栩栩如生,較之其他表現(xiàn)單一蒼鷹的繪畫更加生動傳神而意趣盎然,很有同時代人孫士毅《題張穆之畫鷹》詩意境,[37]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這是一幅張穆傳世的得意之作,因而為嶺南著名鑒藏家葉恭綽先生納入囊中,雖然它目前只被定為三級藏品。

    但目鑒原作右上角“花朝寫”三字以上年款的干支紀(jì)年兩字紙面被撕而失卻相關(guān)創(chuàng)作時期信息;再諦審本款的“寫”字、“羅浮張穆”和“花朝”等字,跟其他業(yè)已確認(rèn)張穆畫作的落款書法相比較,該《古木鷹雀圖》簽款書法顯得羸弱拘謹(jǐn),不如已知明確張穆真跡署名行書行筆隨意快捷,甚至帶著牽絲筆跡,所以,本圖款署很值得推敲考辨。再考察款下鈐押兩方白文印鑒,印面印文布局,篆文自然氣息也不如已知張穆確定作品間鈐印。由此,該圖款印均不無質(zhì)疑為后添偽款可能,進而也牽連到對作品本身的進一步深入再研究議題。因為本幅作品系1973年12月22日收購自葉恭綽先生(1881—1968)家屬,而上海博物館編選《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并由文物出版社在1987年12月出版;按理,本件張穆作品若是被鑒定證實為其真跡原作,勢必會錄選公布畫間相關(guān)款印。然而置于該書第739號的張穆名下六件畫作并無此圖,自然也就沒有對應(yīng)的款印圖像可資征用了;換言之,《古木鷹雀圖》為張穆畫作的可疑程度大大提升起來,難怪就連1985年4月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駕臨“上博”,都未曾提供復(fù)檢該軸作品,因而也就沒有被楊仁愷先生《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和勞繼雄先生《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記載造冊了。

    筆者注意到汪宗衍先生和黃莎莉女史編著的《張穆年譜》,提及《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藏廣東書畫錄》頁五八,分別有題識:“己未(康熙十八年,1679)至節(jié)寫于南溪。羅浮張穆”的《鷹石圖》軸,和題識:“辛酉仲秋,為香老年翁寫,羅浮張穆”的《枯樹蒼鷹圖》軸;但前者被目鑒為:“畫筆凡下,疑為偽作。”[38]后者亦遭指認(rèn):“疑為偽作”。[39]不過,幸好《東莞歷代書畫選》的編輯方針豁達通融,最終還是將后者收入畫集備案。此間遂擬效法其從寬處理,全面提供學(xué)術(shù)界見仁見智的寬容學(xué)術(shù)研討態(tài)度,也將“上博”藏這幅《古木鷹雀圖》軸,作為存疑待定的張穆畫作提交同道辨析解剖而聊備一格,竭誠希望聆聽高見并愿聞其詳;因為畢竟鷹雀圖題材,不失為張穆繪畫研究的一個重要領(lǐng)域和頗為可觀的視角側(cè)面。

    (陶喻之/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研究館員)

    注·釋

    [1] 參看朱萬章《張穆繪畫的傳統(tǒng)與革新》,見雅昌藝術(shù)網(wǎng)專稿。

    [2] 《廣東省博物館藏畫集》“九八(明) 張穆 郊獵圖(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圖版說明,10頁。

    [3] (清)王邦畿《耳鳴集》之《贈張穆之》詩云:“忼慷肝腸面血紅,須硬如鐵向西風(fēng)。莫愁五十無知己,壯氣猶存駿馬中。”本詩借張穆筆下駿馬繪畫,仿佛向讀者描繪了一位血氣方剛、怒發(fā)沖冠的遺民斗士形象。

    [4](清)孫士毅《百一山房詩集》卷二《題張穆之畫猿》:“解報商山十二時,清吟三峽亂愁思。披圖拾得前人句,恰看蕭蕭掛冷枝?!毙焓啦嫛锻砬绾m詩匯》卷四十九,梁佩蘭《題張穆之畫獼猴掛藤圖歌》。

    [5](清)金堡《偏行堂集》文集卷十六《題張穆之畫馬》。

    [6](清)譚瑩《樂志堂文集》卷十六《募建梁陳屈張黃黎呂七先生合祠疏代》。

    [7]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二十二,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2012年6月第2次印刷,402頁。

    [8] 楊仁愷,《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一),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169頁。[9] 同注[1],199頁。

    [10] 同注[6],2998頁。

    [11] 同注[7],3245頁。

    [12] 同注[7],3115頁。

    [13] 關(guān)于楊仁愷先生《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筆記》的畫圈符號含義,編委會《編輯出版說明》指出:“這些符號是楊仁愷先生對單個作品個人的論斷性的意見和價值評判,全部符號的實際內(nèi)涵,請讀者結(jié)合筆記文字予以理解?!薄吨袊糯鷷嬭b定筆記》(一),5頁。

    [14] 同注[7],3124頁。

    [15] 同注[7],3316頁。

    [16] 同注[7],3235頁。

    [17] 同注[7],53頁。

    [18] 同注[1],3152頁。

    [19] 同注[7],3171頁。

    [20] 同注[7],3156頁。

    [21] 同注[2],918頁。

    [22] 同注[7],3125頁。

    [23] 同注[1],215頁。

    [24] 同注[3],1476頁。

    [25] 同注[7],3214頁。

    [26] 同注[1],340頁。

    [27] 同注[1],340頁。

    [28] 勞繼雄《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捌3729—3730頁;陸2732頁。

    [29] 同注[4],1765頁。

    [30] 《東莞歷代書畫選》五五;《續(xù)集》九、張穆 水牛圖軸 絹本墨筆 137×47厘米 香港藝術(shù)館藏,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112頁;2007年版,33頁。

    [31] 汪宗衍、黃莎莉《張穆年譜》,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1991年,65頁?!稏|莞歷代書畫選》“四九 張穆 枯樹蒼鷹圖軸 紙本設(shè)色 109.5×48厘米 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藏”,94頁。

    [32] 《中國美術(shù)全集》繪畫編九清代繪畫(上),“一六七 (清)張穆 枯枝寒鵲圖軸”,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8年版,170頁、圖版說明63頁?!稄V東名家書畫選集》圖十八作《枝頭小鳥》軸,香港大公報1959年印本。

    [33] 張珩《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繪畫三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585頁。

    [34] 張穆于明末崇禎十三年(1640)34歲有《小鳥竹石圖》冊頁和《麻雀圖》冊頁,后者今藏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載見汪宗衍、黃莎莉《張穆年譜》,12頁。清初順治六年(1649)43歲有《溪畔鳥樂圖》金扇,同上23頁;順治十四年(1657)51歲又有《竹雀》扇,同上31頁;康熙二年(1663)57歲還有《枝頭小鳥圖》軸,同上39頁;康熙六年(1667)61歲有《竹枝小鳥圖》冊頁;同年另有《小鳥竹枝圖》冊頁,藏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同上45頁;康熙十八年(1679)73歲猶有《桃花小鳥圖》扇面,藏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同上60頁;上述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74歲的《枯枝喜鵲圖》軸,藏故宮博物院,同上61頁,當(dāng)是他傳世所見最晚的鳥雀(鵲)圖題材畫作。

    [35] 《張穆之畫鷹馬歌》云:“張公捉筆初無意,亂點離離墨光漬。袖手方回慘淡思,滿堂忽作飛騰勢。尤工畫鷹與畫馬,豈有鬼神立其臂。是何意態(tài)奇且杰,歷落高深見胸次。蓋聞夫子俠者流,少年唾手燕然地??v橫青史一千年,顛倒文韜三萬字。破膽親持與眾嘗,許身不惜為人碎。老來伏櫪有余悲,紙上鷹揚猶負(fù)氣。叩心自昔飛炎霜,白虹乃為荊軻至,況君精誠委筆墨,僧繇破壁將毋是。我有填胸萬古愁,百神不語群仙醉。請君放筆作雙鸞,夜半騎之問天帝?!?/p>

    [36] 以上史料均援引自汪宗衍、黃莎莉《張穆年譜》。

    [37] (清)孫士毅《百一山房詩集》卷二《題張穆之畫鷹》:“熌熌金眸走電熛,枝頭風(fēng)過羽翛翛。鷦鷯不用驚牙爪,會向平林剪雉鷮?!?/p>

    [38] 《張穆年譜》,60頁。

    [39] 《張穆年譜》,65頁。

    猜你喜歡
    楊老蒼鷹康熙
    籠中鳥
    百花園(2021年5期)2021-10-15 19:53:24
    鑒寶大師
    鑒寶大師
    康熙:陽剛雄健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8
    百歲翁的“三氣”養(yǎng)生法
    匍匐
    紅巖(2017年6期)2017-11-28 11:48:23
    “蒼鷹”和“蒼蠅”
    小蒼鷹游學(xué)記
    蒼鷹與長耳鸮的奪巢之戰(zhàn)
    武胜县| 花莲市| 南京市| 堆龙德庆县| 黄陵县| 高青县| 阳山县| 台东市| 双桥区| 沙洋县| 蛟河市| 集贤县| 宜都市| 铁岭市| 西贡区| 新宾| 池州市| 廊坊市| 龙门县| 盐山县| 汝城县| 景谷| 洪泽县| 冕宁县| 巴林左旗| 英吉沙县| 白山市| 运城市| 上杭县| 武平县| 陇西县| 丹棱县| 开化县| 海丰县| 阳新县| 靖州| 象州县| 镇雄县| 淄博市| 博野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