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林
臟話從哪里來?都不是孩子自己發(fā)明的,都是從成年人那里學來的。要讓孩子遠離臟話,那得成年人先把臟話“憋”回去。成年人管不好自己,把臟話傳染給了孩子,這就怪不得孩子們。與其討論孩子們的臟話問題,不如探究一番成年人的話語管理規(guī)范。
爆粗口,說臟話,在社會上并不鮮見,其文化解讀多半是一種“罵是愛”的傳統(tǒng)情結,是感情表達的特殊方式,玩的是修辭格。人與人打交道,相互說笑,擅長“罵著玩”,會使對方感到親切,不是外人,便于溝通。但終究講的還是臟話,而非雅辭。世事在變,連偏僻農(nóng)村都在流行普通話的今天,丟掉臟話這種“傳統(tǒng)情結”,才算有文明范兒。
如果說,孩子講臟話屬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是網(wǎng)上語言不干凈帶來的影響,這些判斷都是對的,但都不徹底。無論家庭的影響,還是網(wǎng)路語言的傳染,始作俑者說到底還是成年人。有些臟話,自古有之,一代一代傳了下來,有的見載于典籍作品,有的屬于口口相授,才有今天的臟話洋洋大觀。即便近些年流傳的網(wǎng)絡臟話新寵,也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大凡能編出“精彩”臟話的人,還真不是泛泛之輩,沒有一點才氣,怕也講不出廣受追捧的臟話。如果一味責怪孩子講臟話,還真是高看他們了。
臟話也像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有的人愛說臟話,是因為有的人愛聽。有些快手抖音之類,全靠說臟話賺流量,你說,離開臟話能行不?一些臟話成為流行語,并非其有先天之能,而是某種利益鏈條推波助瀾的結果。所以,老臟話打住要靠成年人的覺悟,新臟話要滅族絕種,要靠凈化網(wǎng)絡空間。這些做到了、做足了,語言垃圾自然偃旗息鼓,再不會污染我們的下一代。
小學生說臟話成為帶有共性的行為,這就不是某個老師的管教問題,也不好說是家長的教育問題,肯定與社會大環(huán)境密切相關。孩子像白紙,免不了受社會潛移默化會的影響。網(wǎng)絡、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社會環(huán)境,都在時時刻刻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只有成年人共同努力,才能構建起良好的社會語言環(huán)境。當孩子習慣性地說出一些粗話時,你可以給孩子找到一些替換語句,這樣給孩子做示范,要比一頓訓斥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