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尋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春已過半,褪去了初春的顏色,不再那么柔和、綿長,卻已兼有了夏之熱情、奔放。
晚春的雨沒了羞怯,多了一份野性。這雨,像暴脾氣的娃娃,狠狠地跺著腳,宣泄著自己的不快。你瞧,“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再看,樹木驚得將外衣脫了去,拼了命地往上躥。慵懶了一個春天的花兒也嚇得開放了,不一會兒便占領(lǐng)了半片江山。你瞧,白居易筆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之景象,跨越千年的時光,又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那高山上滿坡的山桃花呀,就在一場雨中呼啦啦地笑哇。于是,空氣中彌漫著桃花濃郁的香氣,夾雜著夏日的溫情,仿佛再過會兒,便有一個個飽滿的桃兒掛在枝頭,在彩虹的呼喚中,晶瑩的露珠閃著光,羞紅了半邊臉從綠葉間探出頭來。
晚春啊,是有情的季節(jié)呢。它送走了初春的嫩,卻不忘留下初春的靜。雨后的屋檐,“滴答滴答”的,沒有風(fēng),偶爾能見到雀穿梭樹間的身影,燕兒從眼前掠過,急匆匆地不知去哪兒,只留下幾聲鳥啼?;淞?,在泥土里完成了新的使命;綠肥紅瘦中,“花褪殘紅青杏小”,新的生命在靜靜地孕育,果然,那枝頭結(jié)出了小而青澀的果子;屋旁,溪水默默地流淌,是留戀春,所以不愿前行嗎?不再“嘩嘩”喧嘩,不再“叮咚”地跳躍。
春將休,夏將至,最高興的是那群鳥哇!群鳥翩躚,舞姿優(yōu)美。江中小島,白鷺群飛,時集時棲,在青山的映襯下,一會兒猶如扯開了縹緲的白云,一會兒猶如聚起了薄薄的春雪。岸芷汀蘭間,它們閑步的身影時隱時現(xiàn);水牛背上,它們駐足遠(yuǎn)眺的目光平靜悠遠(yuǎn)。它們身后的遠(yuǎn)山呀,百花滿了山,白的紫的紅的,交相輝映,絢爛繽紛,將褪綠的溪水染得不比霞廣,卻比霞艷;不比星空闊,卻比星空璀璨。
一半春休,多少文人墨客惋惜你的離去,然而,在我心里,卻是春方始艷啊!
(指導(dǎo)老師:鄭慧琴)
教師點(diǎn)評
一半春休時,必是一半夏起。作者不哀嘆春之末,在春末里發(fā)現(xiàn)了另外的生意。本文層次分明,先寫春末山間透出的生命的狂野,再寫春末屋邊靜靜孕育的生命,最后寫春末江面別樣的艷,結(jié)尾的抒情便呼之欲出了。本文語言流暢、清新、自然,讀之有聲之美,細(xì)品,也不乏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