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樹印
交強險全稱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第一個以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所有機動車必須強制投保的險種,條款和費率均由保險監(jiān)管部門規(guī)定,所有保險公司執(zhí)行統(tǒng)一政策,自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交強險制度自實施以來,多年一直處于行業(yè)整體虧損狀態(tài),綜合賠付率居高不下。根據中國銀保監(jiān)會公布的數據,2017年,交強險首次實現(xiàn)承保盈利0.8億元,但這一承保盈利主要是得益于綜合費用率的下降,而綜合賠付率同比2016年仍有所上升,達到74%。而在實際運行中,各省市的交強險賠付率差距十分巨大,盈虧狀況極不平衡,部分省市長期處于巨虧,而部分省市卻有所盈利。本文主要從交強險賠付成本的地域差異角度入手,對現(xiàn)行交強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的建議。
傳統(tǒng)觀點對交強險長期存在的賠付率地域間不平衡問題有所關注,但主要是從各地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角度給出初步解釋,未對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做進一步探討,本文主要從賠付成本存在較大地域差異的角度,對交強險賠付率地域間的不平衡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鑒于現(xiàn)行交強險實行的分項限額制度,交強險的賠付成本由人員傷亡賠付成本和財產損失賠付成本兩部分構成,兩部分均存在著顯著的地域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交強險中的人員傷亡賠付主要是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的第三方人員傷亡所產生的各項侵權損害賠償費用。盡管2010年7月1日起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對人身損害賠償項目做出了原則性規(guī)定①,但由于缺乏相應的費用計算實施細則,實踐當中缺乏可執(zhí)行性。因此,目前各地法院、保險公司對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費用的核定仍然主要依據2004年5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對人身損害賠償項目及其計算方式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其中,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是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為基準進行計算,喪葬費是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為基準進行計算,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是以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為基準進行計算②。由于各省市經濟發(fā)展狀況差異較大,城鎮(zhèn)、農村居民的收入與支出數據差異明顯,由此造成了各地交通事故人員傷亡賠付標準的地域性差異明顯(見表1)。
表1 2016年部分省市居民收入與支出結構
出險率亦稱出險概率,是指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保險公司承保的全部機動車輛發(fā)生保險事故的平均概率。由于各地道路通行狀況存在較大差異,由此造成的機動車出險率地域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經濟發(fā)展程度較高的省份,城市密集,道路平均車流量大,機動車的整體出險率明顯高于城市分散、道路平均車流量相對較小的省份。而且在人員傷亡賠付方面,經濟發(fā)展程度相對較高的省份人身損害賠償標準本身就高于經濟發(fā)展程度相對較低的省份。財產損失賠付方面,雖然賠償標準并無顯著的地域差異,但交強險財產損失限額僅2000元,按照當前的物價水平,輕微交通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主要是車輛維修費用)即可能超過這一限額。因此,綜合來看,受出險率和賠償標準的雙重影響,經濟發(fā)展程度較高的省份交強險賠付率自然顯著高于經濟發(fā)展程度較低的省份。
2012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實施以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交強險承保公司均作為共同被告參與訴訟。從人保財險的數據來看,涉及訴訟的案件約占總體交強險人員傷亡案件的20%左右。當然,這一占比仍有明顯的地域差異。由于各地的司法環(huán)境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對交強險賠付成本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實踐中各地法院對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項目計算的觀點存在差異,法官自由裁量權較大③。二是部分地區(qū)法院出于維護受害者權益的目的,對交強險的賠償責任進行擴大化,增加了保險公司的負擔。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從2009年開始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部分省市法院不執(zhí)行交強險分項限額,將超過分項限額的費用納入到12.2萬元的總限額內進行判決,這一情況直到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下發(fā)指導意見后才得以扭轉。
交強險實行分項責任限額。2006年該制度實施之初,責任限額(有責)分別為:死亡傷殘責任限額50000元、醫(yī)療費用責任限額8000元、財產損失責任限額2000元。但是,這一責任限額引起廣泛爭議,公眾普遍認為責任限額過低、車主保費負擔過重、保險公司在經營中可能獲取暴利,與交強險制度實施的初衷不符。因此,原中國保監(jiān)會于2008年2月1日起,將交強險的分項責任限額(有責)分別調整至110000元、10000元、2000元。然而,此次限額調整至今已逾10年,期間再未作調整,從死亡傷殘責任限額來看,目前的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標準較10年前已提高了數倍。以四川省為例,2007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2017年這一數字已漲到30727元,且每年均在以10%左右的幅度上漲。再從醫(yī)療費用責任限額來看,1萬元的責任限額相對于當前的醫(yī)療費用水平來說,明顯過低了??傊^續(xù)沿用12萬元的人員傷亡分項責任限額,已經不能滿足交強險為了“保障交通事故受害者能夠得到最低限度的賠償”這一設立初衷。
現(xiàn)行交強險的定價因子只考慮了車型和車輛使用性質,同時根據出險次數加入費率浮動系數,這一定價模式適用于全國,未考慮地區(qū)差異。但正如前文所述,實際運行當中,各省市之間交強險的賠付成本存在顯著的地域差異。經濟發(fā)展程度較高的省份,如上海、浙江等,交強險賠付率長期超過100%,虧損嚴重,而經濟發(fā)展程度較低的省份,如青海、四川等,交強險賠付率長期較低,處于盈利狀態(tài)。由此可見,不考慮地區(qū)差異的統(tǒng)一定價模式造成樂交強險在各省市之間的盈虧狀況極不均衡。交強險長期虧損的地區(qū),保險公司經營交強險業(yè)務的積極性容易受挫,不利于交強險制度的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取消交強險財產損失賠付,提高人員傷亡責任限額這一觀點目前已經在業(yè)內取得了較為普遍的共識。比如郝演蘇(2012)認為,交強險制度的核心以保障人的生命為基本宗旨,財產損失屬于交通事故的大概率事件,將財產損失納入交強險賠償勢必會增加投保人的保費支出。此外,2000元的責任限額對于重大交通事故來說也顯得無濟于事,因此建議取消財產損失保障,將原有的財產損失風險定價因素調整到提高醫(yī)療費用與殘疾和死亡保障方面。
本文也認為,隨著機動車輛保險市場的發(fā)展和完善,財產損失保障在交強險中顯得越來越無存在的必要。一方面,在實踐當中,保險公司的車險理賠順序是“先交強、后商業(yè)”,財產損失屬于交通事故的大概率事件,一旦發(fā)生雙方或者多方承擔責任的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之間需要交叉賠付,理算程序繁瑣,既增加了保險公司的負擔,同時也給被保險人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盡管保險監(jiān)管部門于2009年推出了交強險“互碰自賠”④簡易程序,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另一方面,2015年6月啟動的新一輪商業(yè)車險改革,從車損險條款上明確了被保險人可以要求保險公司“代位求償”的權利,交通事故財產損失(尤其是車輛損失)的保障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交強險2000元的財產損失賠償限額顯得越來越“雞肋”。
關于人員傷亡責任限額,前文已論述,目前的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標準以及醫(yī)療費用水平較10年前已提高了數倍,因此,提高交強險的死亡傷殘責任限額和醫(yī)療費用責任限額已經顯得迫在眉睫。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各省市之間的經濟發(fā)展程度差異較大,且根據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費用的計算主要依據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與支出數據。因此,各省市之間經濟發(fā)展程度的差距最終也會體現(xiàn)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費用標準的差距上。交強險屬于責任保險,根據《保險法》第六十五條第四款之規(guī)定,“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保險?!奔热桓魇∈械慕煌ㄊ鹿嗜松頁p害賠償標準存在顯著差異,那么以保障人的生命為主要設立初衷的交強險,其賠付成本在各省市之間亦存在著顯著的地域差異。而當前不考慮地區(qū)差異的統(tǒng)一定價模式,已經造成交強險在各省市之間的盈虧狀況長期不均衡,部分省市交強險長期處于巨虧狀態(tài)。長此以往,這些地區(qū)的保險公司經營交強險業(yè)務的積極性非常容易受挫,將會背離交強險制度設立的初衷。因此,調整交強險的定價模式,按照地區(qū)特點實行差異化定價已經顯得十分必要,有利于交強險制度的長期穩(wěn)定運行,且交強險制度實施至今已13年有余,積累起來的經營數據已十分充足和豐富,完全可以支撐差異化的定價策略。
注釋:
①《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第十七條: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②相關賠償項目的計算標準詳見該司法解釋第十七條至第三十條。
③各地法院對人身損害賠償項目計算的觀點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農村居民按城鎮(zhèn)標準計算賠償金、受害人因傷致殘的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計算、護理費、誤工費以及精神撫慰金計算標準等方面,本文不再展開詳細討論。
④“互碰自賠”是指各方均有責、各方車輛損失均不超過2000元,且不涉及人員傷亡和車外財產損失的交通事故,各方的車輛損失均在自己保險公司的交強險財產損失責任限額內進行賠付,不再交叉賠付的一項便民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