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馨
摘 要 本研究運用行為矯正的原理制定相應的行為矯正計劃和策略對一例智力障礙兒童的攻擊性行為進行個案研究。希望本研究結果為家長和教師提供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的借鑒依據(jù)。
關鍵詞 智障兒童 攻擊性行為 矯正 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G764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智力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是指智力功能和適應行為兩方面明顯受限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障礙,適應性行為表現(xiàn)為概念性、社會性和應用性技能,且智力障礙出現(xiàn)在18歲以前。
1研究設計
1.1研究目的及其意義
本研究則對一例智力障礙兒童的攻擊性行為的矯正進行個案研究。其中包括對該智力障礙兒童的攻擊性行為進行評估、歸因,并采用適當?shù)男袨槌C正方法對其進行行為干預,之后進行行為矯正效果評估,并反思行為矯正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索改進策略。希望本研究可以為特殊教育教師教學、班級管理提供理論與實踐的參考。
1.2研究內(nèi)容
此研究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運用行為矯正基本原理,針對個案的攻擊性問題行為,進行描述、評估、原因分析,并探索合適的行為矯正方法和措施,對個案進行具體的行為矯正,以減少個案的攻擊性問題行為,并對行為矯正的效果進行評估,反思行為矯正中的啟示。另外,除減少該個案的攻擊性問題行為外,本研究還試圖以本個案研究為例,為類似兒童的問題行為矯正提供參考和建議。
1.3研究對象
小朋,男,12歲,攀枝花市特殊教育學校實驗班在讀學生。為輕度智力障礙,有一定程度的語言構音問題,輕度影響交流。自幼父母離異,法院判給了父親,跟隨父親,爺爺奶奶。父親性格急躁,對小朋時而寵愛備至,有求必應,時而粗暴相對,拳腳相加。爺爺奶奶認為行為問題已無法改變,就順其自然,寵愛有余,管教不足。當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就經(jīng)常把小朋送到老家讓爺爺照料。
小朋剛進校的時候,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適應行為,經(jīng)常大哭大鬧,跑到學校大門處要求回家,在老師的細心呵護下,情緒大為好轉,但是由于和班上的其他同學不能很好的溝通導致其性格變得更為內(nèi)向,對班上的同學表現(xiàn)出極大不滿,經(jīng)常撕、拉、甚至打罵同學,由于教室安排在二樓,教室內(nèi)玩具又多,所以,小朋經(jīng)常把玩具往窗戶外扔,老師也發(fā)現(xiàn),當她特意安排小朋完成某項任務時,他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能很好的完成,如叫他澆花,分發(fā)玩具,抹桌子等。
1.4研究工具
(1)頻率統(tǒng)計表。主要記錄目標行為發(fā)生的時間、次數(shù)。每次行為發(fā)生時,觀察者就在表中對應那一天的一排方格里畫一個“0”。畫有“0”的方格數(shù)量就顯示了行為的頻率——即每一天里這種行為的出現(xiàn)次數(shù)。
(2)行為ABC記錄表。主要記錄個案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情。其中還包括背景事件,目標行為的描述及行為出現(xiàn)后發(fā)生了什么。
1.5研究方法
(1)觀察法,通過對小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了解他的攻擊性問題行為,并作必要記錄,為評估該問題行為、分析該問題行為出現(xiàn)的原因、制定行為矯正計劃及分析行為矯正效果等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
(2)調(diào)查法,通過調(diào)查小朋的檔案資料及已有的評估鑒定資料,全面的了解他的基本情況,且有利于對個案的攻擊性問題行為的歸因分析。
(3)訪談法,訪談所選個案的家長、鄰居及其教師,從他們那兒了解到小朋在什么情況容易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分析其產(chǎn)生攻擊行為的原因,了解家長、鄰居及教師對其攻擊性行為的反應以及采取過哪些方法對個案攻擊性行為加以矯正。
1.6研究過程
確定研究主題,收集文獻資料,通過訪談、觀察和評估等多種途徑與方法搜集個案資料,確定研究方法,制定長期目標。評估個案,制定干預計劃并實施,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干預效果。整理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并得出結論,提出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攻擊性行為矯正的建議。
2研究結果
2.1兒童的問題行為,總是源于有問題行為的家長
從本案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該兒童的問題產(chǎn)生多是由于家庭的殘缺、教育方式的不恰當、不一致以及家長自身不良的行為榜樣所導致。所以,整個矯正過程不僅是針對兒童,也是對家長的一次再教育。在實踐中把專業(yè)技能矯正和家庭配合訓練相結合,不僅教給家長一些有效的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在矯正的過程中也幫助家長樹立一種正確的教養(yǎng)觀念。因為父母對待孩子的正確態(tài)度、和諧的家庭氣氛、嚴而適當?shù)慕逃绞郊案改傅陌駱邮痉蹲饔檬呛⒆有纬山】祩€性和行為的必要條件。另外,矯正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面對治療效果的反復,家長應該保持冷靜和耐心。及時地給予孩子鼓勵,慢慢形成良好的表達情感方式,幫助孩子樹立新的形象。
2.2問題的行為矯正需要團隊的合作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該生的問題行為發(fā)生的原因跟家庭、學校相關,在矯正個案的問題行為的時候,需要分析來自于各個層面的產(chǎn)生的原因作相應的處理,才能有好的效果。因此,問題行為的矯正是一個團隊的合作。
3啟示
3.1從家庭及學校入手,提高社交技能
應從提高其社會交往技能上人手,以正確的交往范式引導他,使他攻擊性行為逐步消退,并糾正其錯誤的認知觀念,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為人處事的觀念和態(tài)度。同時要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改變小朋在家中和父母的相處方式,從家庭和學校兩方面入手,使兒童生活在充滿正確交往范式的環(huán)境中。并請家長助我們共同幫助兒童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使其心理能夠健康發(fā)展。最后,老師作為其行為矯正的主要執(zhí)行者,應該考慮到小朋攻擊性行為出現(xiàn)的各種原因,綜合分析,找出對策。
3.2加大宣傳,提高社會各界關于問題行為的關注度
在特殊教育里,智力障礙兒童由于自身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性,導致其自我控制能力、情感協(xié)調(diào)能力等方面相對較差,所以,容易產(chǎn)生一些問題行為。而且,在智力障礙兒童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中,尤其以攻擊性問題行為為主。為了特殊孩子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及學校生活,可以利用各種媒介,加大對問題行為的宣傳,讓大家更好的了解特殊孩子,給予他們更多理解和關愛。
參考文獻
[1] 王波,康榮心.智力落后定義的百年演變,韓國釜山大學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系[J].中國特殊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