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江
摘 要:為了使新時代大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依托于“歷史、社會和人民”等三個方面,展開理論分析,就會體現(xiàn)出毛澤東思想相關知識點的邏輯關系和內容宗旨。在經歷了漫長的中國近代歷史和現(xiàn)代歷史,通過對社會變遷和發(fā)展的觀察與思考,圍繞人民群眾的利益,形成了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可以看出,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只需要以“歷史、社會和人民”等三個方面為切入點,就一定能全面而系統(tǒng)的理解相關的知識。
關鍵詞:歷史;社會;人民;毛澤東思想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對毛澤東思想的理解越來越模糊。由科學的思想體系到簡單的理論信條,由簡單的理論信條到單純的名稱。20世紀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越久遠,新一代青年大學生對毛澤東思想的理解就會越困難。如果緊扣“歷史、社會和人民”三個方面,就能夠深層次理解毛澤東思想。
一、審視歷史:理解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
中國近代歷史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前提條件, 毛澤東生于1893年,正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歷史。毛澤東從小經歷了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生活,真正理解中國農民的遭遇,也懂得中國農民最痛恨被壓迫和被剝削的社會。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出生和成長的經歷,奠定了毛澤東思想站位的角度,各種利益取向,都會圍繞著廣大的人民群眾。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形勢,也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了歷史借鑒。經歷了兩次工業(yè)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fā)展規(guī)模和速度都達到了空前的盛況,進入了帝國主義時代的繁榮時期。資本家對利潤的瘋狂追逐,在資源緊缺、能源原材料市場物價走高、商品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圍繞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市場展開了激烈的斗爭。中國也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追逐剩余價值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遭受了殖民侵略和殘酷的剝削壓迫。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爆發(fā),昭示著中華民族不屈服于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展開各種斗爭形式,抵御和反抗強盜般的劫掠。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就是圍繞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而形成的,領導和帶領各族兒女并肩作戰(zhàn),進行一系列反帝愛國運動。1949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丘吉爾發(fā)表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zhàn)格局的對峙。這對于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和正在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國來講,國際情勢非常不利。急需要解決在夾縫中生存發(fā)展的問題,有力回擊敵對勢力的封鎖和打壓。毛澤東思想正是在這樣的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環(huán)境中形成的,在解決和應對各種歷史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發(fā)展的。
理解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還需要對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階段性任務和問題有所了解。歷史的階段性和過程性說明,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緩慢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解決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的歷史問題,逐步積累而形成的。大革命期間,根據(jù)當時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發(fā)動的反革命政變形勢,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和“武裝奪取革命政權”的思想。土地革命時期,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抗日戰(zhàn)爭時期,提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思想等等。充分說明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階段性和過程性問題。
二、縱觀社會:理解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毛澤東思想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成功。在新民主主義社會里,又開辟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關于如何建設和發(fā)展社會的問題,毛澤東又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論??梢钥闯?,毛澤東思想在不同時期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對于解決社會問題和推進社會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英雄人物是推動社會變革和發(fā)展的關鍵。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特別是歷史關鍵時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理論,在歷史緊要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人民。
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是理解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的基本條件。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的重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在解決這一主要矛盾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獨立,中國人民得到了解放。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革命取得了成功。這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體現(xiàn)了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實踐過程中的成功經驗,也是吸取教訓的理論成果,在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實現(xiàn)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成功實施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毛澤東依據(jù)中國國情,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了一系列科學理論,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及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fā)展提供了科學指南。
所以,在中國社會變遷和發(fā)展的歷程中,毛澤東思想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真正成為了黨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關乎人民:理解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六個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zhàn)略理論,政策和策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理論。除此之外,還有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論等內容。這些內容都集中體現(xiàn)了一個重要思想,關乎人民。
毛澤東思想體系緣起于人民。中國人民自從清朝末年開始,就已經在地主階級的殘酷壓榨和剝削中,艱難度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用他們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國門以后,戰(zhàn)爭賠款和繁重的國家運行經費,使得清政府對老百姓實施更加嚴苛的剝削。為了能夠實現(xiàn)一個人民當家作主,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國家,先后爆發(fā)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緣起,正是為了實現(xiàn)中國人民的愿望,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民主國家。毛澤東思想的內容,就是從不同方面提出了如何實現(xiàn)社會主義國家的思想理論問題。
毛澤東思想體系始終圍繞人民的利益。在黨的建設理論中,就明確指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中,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武裝奪取革命政權的思想,就是要發(fā)動更多的人民群眾投入到革命當中。土地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讓人民群眾不再遭受地主階級的盤剝??谷諔?zhàn)爭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讓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抵御和反抗日本的侵略行為。
綜上所述:作為當代大學生,理解和把握毛澤東思想,意義深遠。而理解和把握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以“歷史、社會和人民”等三個方面為切入點,全方位深入把握相關內容,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 侯波: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中國化的形成及意義,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10)
[2] 郭琪,胡寶元: 毛澤東從嚴治黨思想研究,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0)
[3] 王冬鳳,郜萍: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究,才智,2018(10)
基金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經費支持的科研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寧夏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部,寧夏 銀川 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