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迎春
摘 要:隨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提出和實施,古詩詞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眾多教師在新課改的壓力下不斷的探索新的教學策略來優(yōu)化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希望能夠?qū)⒐旁娫~的魅力穿越時空,在新的時代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并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長久的良好的熏陶。本文立足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探索出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新路徑,以期優(yōu)化古詩詞課堂教學,希望能夠給予廣大教師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 教學新路徑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結(jié)晶,它獨特的韻味值得我們細細品鑒。古詩詞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探索出最有效的教學策略。但是就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一味地追求知識點、考試重點等,而忽略了向?qū)W生傳達詩詞的美感和韻味,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不佳,導致古詩詞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得不到充分提高。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窘境,找出其癥結(jié)所在,進而探索出適應新課標發(fā)展的古詩詞教學新路徑。
一、立足詩詞背景,提高學生的感知和領會能力
古詩詞產(chǎn)生的時代距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較為久遠,詩中的意蘊和詩意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要排除學生與詩詞之間的時代隔閡,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所經(jīng)歷的人生,這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通過向?qū)W生介紹作者以及詩詞創(chuàng)作的相關背景,更加有助于學生對于詩詞的感知和整體的把握[1]。
例如,在教學《望岳》這首詩時,我從這首詩的作者杜甫入手,首先讓學生了解杜甫的生平以及在作這首詩時的經(jīng)歷:《望岳》這首詩時作者年輕時,正處于意氣風發(fā)的時候?qū)懴碌?,充滿了豪情壯志,所以整首詩的基調(diào)就應該是宏偉壯闊的。通過了解作者以及詩的背景,學生再去學習整首詩就會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能夠站在作者的立場上看待作者筆下雄偉壯闊的景色。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首先應該立足于詩詞的背景信息,讓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深入作者的內(nèi)心去體會作者的語言和情感,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詩詞所要傳達出的內(nèi)涵,進而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整體感知和領會能力。
二、立足詩詞語言,深化學生的理解和品味程度
詩詞的語言富有韻律和節(jié)奏,常常以簡短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和情感,詩詞的語言是我們對詩詞的第一印象,也是我們感受詩詞情感、意境最直接、最外在的媒介。所以學生學習古詩詞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學會鑒賞和品味詩詞的語言風格和用法。在詩詞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煉字”“煉詞”“煉句”等情況,這些無疑是對詩歌語言的分析,學生只有掌握了詩詞的語言,才能夠?qū)⑺鶎W的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進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幫助學生對詩詞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使至塞上》時,其中有一句詩流傳千古,令人稱贊,就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為什么會受到眾人稱贊,它妙在何處呢?這就需要我們?nèi)ゼ毤毱肺逗头治?。這一句將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直”和“圓”可謂是其中的點睛之筆,更加突出整個畫面的雄偉壯闊。因此,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應該注重揣摩詩詞語言的精妙之處,通過語言分析,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的理解詩詞。
三、立足詩詞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剖析和鑒賞水平
在理解詩詞的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學生還應該從詩詞的語言中想象出這首詩的畫面,以及作者想要傳達出的意境,意境是整首詩的靈魂所在,因此,學生只有真切的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才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作者所處的境地,這對古詩詞情感意義的把握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
例如,在學習曹操的《觀滄海》一詩時,在學生對整首詩的語言的意思有了整體的把握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這首詩中作者描繪的景色進行想象和分析。通過分析,我們知道,這首詩的前四句通過實景描寫,展現(xiàn)出滄海的雄偉;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并不是作者登高所見的景象,是為虛景描寫。教師通過分析這些寫景手法,幫助學生將作者看到的景象通過自己的想象展現(xiàn)在腦海中,感受整首詩雄渾的意境。因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借助于意境疏通這種規(guī)律性鑒賞方法的傳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不僅僅停留于詩詞表面,而是會更加深入的挖掘其本質(zhì)的內(nèi)容[2]。
四、立足詩詞情感,提升學生的洞悉和體悟能力
詩詞是古代文人抒發(fā)感情,表達志向的一個常用的方式,詩人運用簡短的語言、客觀的意象表達出真摯的情感。因此,我們力求通過了解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對詩詞的語言和意境的分析來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從而讓學生從體會作者的情感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形成自己特有的個性化的精神世界,進而提升學生對于古詩詞對于世界的洞悉和體悟能力。
例如,在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我們首先從文本出發(fā),通過了解詩的含義,然后循序漸進的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家國之恨,艱危困厄,以及他對于國家的一片赤血忠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工作,通過特定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豐富和充盈,進而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立足于詩詞的情感,注重向?qū)W生傳達,給予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古詩詞中蘊含的獨特的韻味和文化內(nèi)涵,需要我們?nèi)ド钊氲耐诰蚝蛯W習,教師要不斷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體味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從而有效的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劉旭.品味旨趣 嗅出芬芳——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J].文理導航(上旬),2018(06):3+5.
[2]杜道亮.讓詩意棲居課堂——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例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