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聰
【摘 要】 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診斷肺栓塞的效果。方法:將我院50例肺栓塞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及常規(guī)CT檢查,對比檢出率,并統(tǒng)計栓塞動脈檢出情況。結果:多層螺旋CT組對肺栓塞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葉、肺段動脈栓塞率最高,主動脈次之,亞段動脈及其他分支動脈栓塞率最小。結論:多層螺旋CT能有效進行肺栓塞的診斷。
【關鍵詞】 肺栓塞;多層螺旋CT;診斷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20-01
肺栓塞是內(nèi)、外源性栓子堵塞了肺動脈、肺主動脈及其他分支動脈導致的肺循環(huán)綜合征,堵塞嚴重者可引起壞死,患者因肺組織受損而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悶胸痛、暈厥、右心衰竭等[1];在肺栓塞的臨床診斷中,癥狀評估是其中重要的鑒別診斷方式,但是單憑癥狀進行肺栓塞的診斷具有片面性,特異度較低,影像學檢查是常用的檢查方法。本文中旨在探討多層螺旋CT對肺栓塞的診斷效果,具體內(nèi)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7年6月~2018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中選50例作為觀察對象,均經(jīng)肺部MRI或肺動脈造影證實肺栓塞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波動在26~70(50.06±13.10)歲;均有胸悶氣短、咳痰、咯血等表現(xiàn),其中16例患者檢出下肢深靜脈血栓,本研究經(jīng)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排除肺結核等疾病患者。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先后進行常規(guī)CT及多層螺旋CT肺部檢查,儀器具有統(tǒng)一性。常規(guī)CT為64排CT,電流為300mAh,電壓為120kV,矩陣為512×512[2]。多層螺旋CT檢查:電流300mAh,電壓120kV,螺距為1.35:1,患者仰臥位,進行肺尖至肺底的全肺掃描;注射非離子造影劑,CT重建時間為0.5s,延續(xù)時間為15s,掃描層厚為5mm,掃描[3]。
在常規(guī)CT及多層螺旋CT掃描過程中,患者遵從醫(yī)師指令進行不中斷的屏氣。由2名影像科醫(yī)生同時進行讀片,影像科主任進行最后審閱檢查。
2 結果
2.1 對比2種檢查方法下的檢出率多層螺旋CT對肺栓塞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2.2 觀察多層螺旋CT檢查下栓塞血管顯示數(shù)及栓塞動脈檢出情況多層螺旋CT對肺栓塞患者的肺部動脈檢查結果顯示,各血管均有病變或血流中斷情況,肺葉、肺段動脈栓塞率最高,其次為主動脈,亞段動脈及其他分支動脈栓塞比例較小。見表2。
3 討論
肺栓塞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心電圖、血氣分析、D-二聚體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放射性核素肺通氣掃描、X線、CT檢查等,通過檢查結果結合臨床癥狀進行病情分析,以輔助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隨著醫(yī)療結技術的進步,多層螺旋CT應用越來越廣泛,其診斷意義是非比尋常的。
多層螺旋CT具有多排寬探測器,球管一次曝光,能同時獲得多個層面的圖像數(shù)據(jù),并且旋轉(zhuǎn)式永久掃描,掃描速度快;通過檢查床前后活動,在檢查過程中將患者進行勻速移位,提高了掃描速度,且可圍繞人體進行一個方向的連續(xù)旋轉(zhuǎn)掃描,體積螺旋式數(shù)據(jù)采集改變了常規(guī)CT只能進行某一層面的掃描與數(shù)據(jù)采集,無間斷體積掃描能將掃描范圍內(nèi)的全部信息進行提取,形成三維重建圖像,使得血管能立體成像,便于觀察掃描部位的微小栓子情況[4]。在多層螺旋CT與常規(guī)CT的比較中,前者為環(huán)滑技術供電,其數(shù)據(jù)為連續(xù)空間內(nèi)的容積數(shù)據(jù),連續(xù)掃描避免了掃描間隔時的暫停時間,減少運動偽影,提高對肺部動脈栓塞的檢出。
本文中,為探討多層螺旋CT診斷在肺栓塞中的應用效果,以我院肺栓塞患者為實驗對象,通過分組對比形式來檢驗多層螺旋CT診斷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50例患者經(jīng)過多層螺旋CT檢查后,對肺栓塞的漏診率為2.0%,診斷率為98.0%,說明較常規(guī)CT而言,多層螺旋CT對肺栓塞有較高的敏感性,通過對胸部進行全方位的掃描,獲得的影像更加清晰,從任意角度、方位對患者肺部血管病變部位形態(tài)及解剖結構進行重建,對發(fā)生栓塞的動脈血管進行有效的檢出與診斷;同時造影劑充盈血管后,肺動脈主干血管及分支血管能更好的呈現(xiàn)三維結構[5],使得小栓塞的檢出率得到提升,進而輔助臨床醫(yī)生進行疾病診斷,為治療提供方向。表2顯示,通過多層螺旋CT對肺部不同動脈的栓塞檢出率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肺動脈栓塞較常發(fā)生于肺葉動脈及肺段動脈,此兩處的栓塞率可分別達41.29%及40.05%,與王興龍等[6]的結果基本一致;其次為主動脈,在對發(fā)生率較低的亞段動脈及其他分支動脈栓塞的檢查中,多層螺旋CT均能較好的對其內(nèi)在栓子進行顯示,進而整體上提高肺動脈栓塞的檢出率。
綜上,多層螺旋CT對于肺栓塞具有較高的診斷敏感性,檢出率高,可較好的辨別栓塞血管位置,提高了對疾病的診斷。
參考文獻
[1] 莫云海,冉隆富,杜濤明等.肺栓塞患者行多層螺旋CT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46-48.
[2] 王俊鋒,王會軒,高朝前等.多層螺旋CT和MR肺動脈成像診斷急性肺動脈栓塞的對比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6):1055-1057.
[3] 劉紅軍.多層螺旋CT圖像后處理技術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3):48-50
[4] 劉寧川,任龍,陳少賢等.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肺栓塞的臨床意義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7,1(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