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李玉濤 李寶平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96-02
所謂的學習指導,從廣義上來講就是教師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以教材和教具為媒介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學習內容的安排和呈現(xiàn),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效果的檢查、評定以及反饋等。從狹義上講就是教師幫助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運用科學而合理的學習方法,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條件,獲取最佳學習效果的活動。車輛維修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不僅僅強調學生要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而且還要具備強大的理論基礎,從而在處理具體的維修難題時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理論認知和實踐結合中不斷提高維修技能。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學習指導就起著助燃劑的作用,加速燃燒學生對車輛維修理論與實踐操作的深化認知。
一、以了解認知學生為前提多方使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技能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它能夠解釋學生為什么而學習,學生的努力程度,學生愿意學什么的原因。只要學習動機適當,學生總能在學習過程中釋放自己的能量,學到有用的車輛維修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學習動機與學習結果的關系往往并不一致,但有一點不能忽視,學習動機對學習具有促進作用。它是學生學習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做到這些,必須以了解認知學生為前提。應從學生學習前、學習過程中所顯示的特征來認知了解學生。一是在課程開始前通過問卷調查或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車輛維修是一門技能性非常強的課程,具有廣泛的社會應用實踐性,很多學生都將其作為一技傍身的技能,但學生的學習經歷、社會閱歷的不同可能對該課程的認知也產生較大的偏差,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這些基本情況要有一個掌握,以便其在課程開始階段通過課程介紹來解答這些問題,幫助學生確立適當?shù)膶W習目標,從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二是不能忽視課程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工作。車輛維修的實踐性非常強,對學生物理原理和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都比較高,學生在實踐操作以及理論學習中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產生退縮懈怠情緒,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從學生當前所得到的學習成果與學習目標之間的距離的具體分析中,以及課程學習后的前景等方面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強化理論學習指導技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使用
車輛維修課程,最終通常是以學生實踐動手解決車輛故障的能力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此瓶己说氖菍W生的動手能力,其實在這個考核過程中,學生是以智力和經驗來驅動進行操作的,而智力則是建立在學生對車輛維修課程理論的深度認知之上的。比如對車輛發(fā)動機溫度過高的故常維修中,如果沒有對車輛冷卻液循環(huán)理論的認知,往往初學者很容易導致盲目拆除發(fā)動機的節(jié)溫器,從而造成發(fā)動機功率下降,磨損加快、油耗增多的現(xiàn)象。因此,必須強化學生對車輛維修理論的認知。助力學生掌握車輛原理和獲取間接維修經驗。一是指導學生建立車輛維修知識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通過使用邏輯思維軟件或構圖的方式使學生都擁有自己學習課程的理論體系,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內容的整理和整體認知。二是指導學生深刻把握教材教學內容。學習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獲得理論知識的源頭,也是學生車輛維修實踐的依據,教師必須突破教學中照本宣科的弊端,爭取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思維再整理,使之便于學生吸收消化,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車輛發(fā)動機功率不足的問題,可能導致的原因有多種,而這些原因可能散布在不同的章節(jié)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打破逐個內容講授的習慣,將各種原因整理為一個整體打包進行教學,以防止學生學習中產生誤解。
三、突出對問題解決指導技能的廣泛使用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思維能力的核心。教師向學生傳授車輛維修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目標并不是要學生一直照貓畫虎的進行車輛維修,畢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型的車輛會不斷涌現(xiàn),有的學生出了校門之后可能就會面臨以前并未學習過的車輛型號的故障,這種情況也是非常普遍的。因此,車輛維修教學的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能夠面對不同車型的故障,使用自身的思維來解決問題。一是教師要努力使傳授的知識條件化和自動化。毫無疑問,豐富的知識經驗是順利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因為解決問題必須辨別問題,分析已知條件,才能有效的促進問題的解決。所謂的條件化,就是學生不但要學會知識,而且要知道這個知識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或者說,運用這個知識的條件是什么。為避免學生僵化的學習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在向學生頭腦中儲存知識時,必須將知識與該知識應用的出發(fā)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條件化知識,當條件產生時,就激發(fā)相關的知識,以助力學生解決問題。所謂自動化,就是學生基本知識的運用已經達到十分熟練的程度,甚至達到自動化的程度,能脫口而出,不須多加思考。在這一點上,教師應讓學生及時進行聯(lián)系,防止因知識的不熟而影響問題解決的準確性和敏捷性。二是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大量的研究證明自,學生掌握一定的思維策略,并善于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監(jiān)控自己的策略,從而及時換用更有效的思維策略,將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多教給學生一些好的問題解決策略,比如對車輛出現(xiàn)的故障,從多種現(xiàn)象和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就有助于學生準確定位故障發(fā)生的原因。應多教給學生從系統(tǒng)論、邏輯推導、經驗推論等多種方法在故障處理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并指導學生針對新的問題進行應用訓練,通過這些問題解決策略的訓練,再結合車輛維修的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簡介:張 ?磊,碩士研究生,講師,95795部隊。
李玉濤,大學本科,95857部隊88分隊。
李寶平,碩士研究生,助教,95795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