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珅琪
摘要:在各種文化交融的時代下,書籍設計研究所涉及的問題比較繁多。面臨此類問題,現(xiàn)代書籍設計需要挖掘自身的民族特色,以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融入現(xiàn)代書籍設計之中,而古代線裝書籍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借鑒和啟發(fā)。
關鍵詞:民族;借鑒;古書籍設計
一、現(xiàn)代書籍設計自我審視
近幾年來,書籍設計的被舊的觀念、體制所局限,長期徘徊和滯留在“封面設計”的僵局上。在書店我們隨意翻開一本書,排版大多單一,版心和邊距的設計并沒有給人舒適的視覺體驗。特別是一些經典讀物在內頁設計上并沒又花太多的心力去構思排版,更多的是在封面上下足了功夫。當設計成學生必讀書籍時,它的封面紙質一般都是普通的銅版紙類型的打印,最上面必定會赫然排上一排青少年必讀經典書籍,配上一副色彩鮮艷的插畫。內頁排版版心都是按固定值進行編排,沒有與內容的意境相聯(lián)系,裝訂方式大部分是膠裝。當作為成人的讀物時,書籍的封面大多采用厚紙板或是布料形式包裝封面,書的排版形式并沒有多大變化的。在封面上大動干戈的情況屢見不鮮。大多出版商只是在封面上追求吸引人,內頁卻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當前,出版社在書籍設計方面存在兩種傾向:一是重封面、輕版式;二是把版式設計得過于花哨,缺乏內在得必然聯(lián)系?!百u書就是賣張皮”這種論調,從某些方面反映了出版商過于在意銷售業(yè)績,過于商業(yè)化,卻忽視了版面設計的重要性。好的封面是能吸引讀者得目光,激起讀者的購買欲望。但書籍設計止步于封面這個層面上,對書籍設計的發(fā)展有很大的阻礙。
書籍設計就如同人一樣,封面就是人的服裝,版式就是人的形體,內容就是人的五臟六腑。自身要是沒有好的內容,還談什么華麗的外包裝。內文版式設計對于一本書來說,占有相當打的比重,每個劃分區(qū)域巧妙布局,都是為讀者清晰地呈現(xiàn)內容信息,傳達形式美感。
二、紙質書籍的優(yōu)勢
書籍設計在紙質的選擇上也需要許多的思考。不同的裝幀方式給讀者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的同時也帶來不同的閱讀觸感。感覺是人對事物產生認知的最初起點,之后通過聽覺、觸覺、嗅覺等不同感覺體驗形成對客觀事物的直觀印象。讀者對書的興趣很大程度取決于感覺的好壞。對于觸覺閱讀體驗來說,書籍材質會給人打來不同的觸覺感受,材質只有在人們接觸它時才會體現(xiàn)出情感,其自身是不具備感情的,人們賦予材質外部張力和內在的氣質,隨著長期的文化積淀,材質的情感色彩也生根發(fā)芽。這是電子書籍不曾擁有的特性。良好的材質不僅會吸引讀者翻閱書籍,也會帶動其聯(lián)想書籍內容。紙章的柔軟或堅硬,厚重或輕巧,平滑或粗糙,都會給讀者帶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體驗,人本可將書籍捧在手中,去掂量它的重量,去感受它的紋路質感。讀者在翻閱紙張時會沉浸在書的情感之中,會跟著書中故事的發(fā)展變化不經意的捏緊書角。電子書籍正是缺少了這份觸覺體驗,它只能用指腹緩緩滑動,給人單調的觸感,缺少了那份親密的情感。
三、讀者的閱讀要求變化
(一)五感閱讀體驗
市面上的書籍,大多都是直授式的書籍設計,并沒考慮到書籍設計與讀者之間更多互動性。許多書籍照搬照抄類似書籍外形,表現(xiàn)形式,裝訂方法和材質的選擇。對于此類書籍內容設計缺少趣味性,乏味呆板,是讀書者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激發(fā)不了讀者的興趣。其次,從書本的裝幀上,大部分書籍都是采用線定裝的方式裝幀。利用人的“五感”(即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帶動身與心的閱讀,傳統(tǒng)書最容易為人制造如此的感知。讓傳統(tǒng)書籍不僅僅是傳達知識的方式,更是人的一次閱讀的身心體驗。[15]在書籍設計上,設計師應該更多加入了互動設計、情感設計和感官體驗設計。這種手法設計出來的書籍更加有趣味性,使讀者更有興趣去閱讀。在結構和材質上別具匠心,利用一些重要內容進行精心的創(chuàng)意設計。人們在閱讀時可以通過翻、拼、撕等產生互動行為,這使得讀者在輸入信息時,還產生了新奇感。讓書籍自此開始從冷冰冰的解說式轉向生動有趣的互動交流。
(二)古書籍給予讀者新的閱讀體驗
我國古書籍設計的歷史悠久,自稱體系,具有一種原生態(tài)的美。這種原生態(tài)的美,其實就是在保留書籍設計的“真”的同時也保留一些“瑕疵”。這種瑕疵也蘊含著古人對不完美的包容,體現(xiàn)著中國人文的包容之心。把殘缺變?yōu)榱硪环N美。例如:線裝書籍露脊,裝訂時線條不在統(tǒng)一直線上,紙張的裁切不整齊,邊角毛躁等?,F(xiàn)代書籍的裝幀有時過于完美,如果我們在設計時拋棄這種完美,以一種古拙的手法表現(xiàn),書籍自會呈現(xiàn)一種原生態(tài)的美。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對現(xiàn)代書籍裝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現(xiàn)代書籍之所以能達到現(xiàn)在相對繁榮的時期,古代書籍對其影響頗深。例如,古代版式設計中,對稱和平衡是為主要的排版形式,一般采用中軸對稱。對稱給人一種穩(wěn)定、沉靜、大方的感覺,產生有序、理性的美感。這種排版形式從古至今依然在大規(guī)模使用。在現(xiàn)代書籍設計中,我們應該注重傳統(tǒng)書籍裝幀并繼承和運用一些優(yōu)秀的設計元素。在設計的過程中不斷的反復推敲,去掉多余的部分,以有形的樣式去激發(fā)讀者無形的感官聯(lián)系。
四、總結
在這個文化交融的時代下,國內的書籍設計在不斷的改進,但也不乏有模仿和抄襲國外的設計。我們在接受西方設計理念和科學技術的同時,恰到好處的運用傳統(tǒng)文化元素,將其形式美和寓意美與現(xiàn)代視覺傳達原理和美學有機結合,創(chuàng)造更多的具有民族風格的書籍。
參考文獻:
[1]陳荻.古代書籍版式設計對現(xiàn)代書籍裝幀的影響[J].人文天下,2017(37):75-80.
[2]王芳.書籍五感對書籍設計的影響與推動[M].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13.
[3]藍超.淺論“天人合一”對古代書籍裝幀的影響[M].山東:山東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