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懿軒,王海洋,方 田,金 丹,許浩然,王守凱*
(1.中鋼集團鞍山熱能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 鞍山 114044;2.煤焦油系新型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研究中心,遼寧 鞍山 114044)
2-甲基-1,4-萘醌又名β-萘醌、維生素K3,是其他K類維生素合成的重要中間體。相比于其他K類維生素有著更強的止血活性,醫(yī)學上常用于防治出血、解痙、鎮(zhèn)痛,與維生素C一起可用于某些腫瘤疾病的治療[1]。因此開發(fā)和研究2-甲基-1,4-萘醌合成新方法有著重要意義。
關于2-甲基-1,4-萘醌的合成,國內外已有相關文獻報道。(Ⅰ)以2-甲基萘為原料,在冰醋酸溶液中用鉻酐氧化得到。目前這種方法被人們普遍采用,但此方法會產(chǎn)生大量的含鉻廢水,對環(huán)境造成極大污染,選擇性差,有大量副產(chǎn)物生成,難以分離純化,產(chǎn)率低于51%[2];(Ⅱ)以2-甲基萘為原料,在冰醋酸中用雙氧水氧化得到。此方法雖環(huán)境友好,但由于反應活性原因,過氧化氫消耗過大,成本高,90℃的反應溫度有使過氧化氫爆炸危險[3];(Ⅲ)磷鉬釩雜多酸V1催化,雙氧水氧化2-甲基萘,此方法催化劑本身具有一定的污染,選擇性低有大量難以分離的6-甲基-1,4-萘醌,收率不高只有15%左右[4-5];(Ⅳ)以2-甲基萘為原料,在冰醋酸中用間氯過氧苯甲酸氧化得到。此方法有著無催化劑、產(chǎn)品易分離、條件溫和等有點,但30%的收率限制了此工藝的應用[6];(Ⅴ)利用具有催化性能的TS-1(鈦分子篩)或以( NH4)2WO4為鎢源制備的 WO3/HMS分子篩為催化劑,以雙氧水為氧化劑在冰醋酸中氧化得到,該工藝條件溫和無污染,選擇性好,但所用催化劑價格昂貴,難以制得,需要進一步的研究[7-10]。
本文以2-甲基萘為原料,經(jīng)過溴化、甲氧基化反應合成出1-甲氧基-2甲基萘[11-12],甲氧基產(chǎn)物在冰醋酸中以酞菁鐵為催化劑,雙氧水為氧化劑進行氧化反應制得2-甲基萘醌,通過對合成條件的進一步優(yōu)化,使收率達到了64.7%,該工藝具有環(huán)保、選擇性好、收率高等優(yōu)點。有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合成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2-甲基-1,4-萘醌的合成路線
Fig.1 synthetic pathway for 2-methyl-1,4-naphthalenedione
儀器:Avance 500 MHz核磁共振波譜儀(瑞士Bruker)、Agilent1100HPLC/MS質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Waters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waters公司)、XT-4雙目顯微熔點測定儀(北京泰克儀器有限公司)。
試劑:酞菁鐵(99%)、冰醋酸(99%)、雙氧水(30%)(以上試劑均為AR);2-甲基萘(95%)、甲醇(99%)、氫溴酸(48%)甲醇鈉(35%)(以上試劑均為工業(yè)級);碘化亞銅按文獻制備。
1.2.1 1-溴-2-甲基萘的合成(1)
250mL的四口瓶中加入14.2g(100mmol)2-甲基萘、18.1mL(160mmol)48%氫溴酸和50mL甲醇,0~5℃滴加18.4g(0.16mol)30%雙氧水,滴加完畢后保持0~5℃反應8h,反應完畢緩慢加入08mL40%氫氧化鈉水溶液,旋轉蒸發(fā)除溶劑,減壓蒸餾收集136~138℃餾分,最終得到21g淡黃色液體1-溴-2甲基萘,純度大于 99%, 收率為 94%左右(以 2-甲基萘計)。MS:1-溴-2-甲基萘的分子離子峰為220,與分子量相符。1H NMR(CDCl3),δ:2.71(3H),7.48(1H),7.55(1H) ,7.63 (1H),7.76 (1H),7.83(1H),8.39(1H)。
1.2.2 1-甲氧基-2-甲基萘的合成(2)
在裝有滴加漏斗、回流冷凝器、溫度計及攪拌器的150mL四口燒瓶中,依次加入1-溴-2-甲基萘22.1g(0.1mol),碘化亞銅1.91g(0.01 mol),N,N - 二 甲基甲酰胺 50 mL。加熱攪拌,在內溫80℃左右滴加 28%甲醇鈉 23.2 g (0.12 mol)溶液 ,20min加畢,升溫至95℃反應,分出甲醇,HPLC監(jiān)控至原料消失。 反應液減壓過濾,濾液減壓蒸餾回收溶劑,濃縮液傾入水中,環(huán)己烷(60 m L×3)萃取。合并環(huán)己烷層。依次用稀鹽酸(30 m L×2)、水(30mL×2)洗滌, 無水硫酸鈉干燥?;厥杖軇?,減壓蒸餾,收集128~130℃餾分,得到16g無色油狀物2,純度99%,相對 1-溴-2-甲基萘的收率為92%。MS:1-甲氧基-2-甲基萘的分子離子峰為 172, 與分子量相符。1H NMR (CDCl3),δ:2.55(3H),3.95(3H),7.39(1H),7.52(1H),7.60(1H),7.68(1H),7.88 (1H),8.21(1H)。
1.2.3 2-甲基-1,4-萘醌的合成(3)
250mL四口瓶中加入1g(1.8mmol)酞菁鐵,17.2g(100mmol)1-甲氧基-2-甲基萘和100mL冰醋酸,升溫至55℃開始滴加34g(300mmol)30%的雙氧水,1h滴加完畢后保持溫度繼續(xù)反應4h,HPLC監(jiān)控至原料消失,反應結束后加入50℃水200mL,而后分兩次加入400mL異丙醚萃取反應液,加入200mL正己烷和5g活性炭,50℃攪拌30min,濾出活性炭,無水硫酸鎂干燥,回收溶劑后得產(chǎn)品11.1g,收率為64.7%。熔點104~105℃(文獻105~107℃)ESI-MS,m/z:172,1H-NMR (CDCl3) δ:8.051(2H),7.717(2H),6.831(1H),2.194(3H)。
1-甲氧基-2-甲基萘與雙氧水的比例為1∶3,加入酞菁鐵5.5%后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反應,考察溫度對轉化率、選擇性和收率的影響,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溫度對氧化反應的影響
a:文中提到收率均為提純后收率。
由表1可以看出,轉化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至55℃及以上后轉化率不再變化,選擇性先是不變后又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主要是因為當溫度過低時未達到原料的反應活化能,導致轉化率受到影響。溫度過高后原料過度氧化,產(chǎn)生了大量的副產(chǎn)物,導致選擇性降低。收率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所以55℃為氧化最佳反應溫度。
為判斷何種催化劑適合該反應,統(tǒng)一實驗條件:1-甲氧基-2-甲基萘與雙氧水的比例為1∶3,加入催化劑5.5%,在55℃選用不同的催化劑反應4h,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催化劑對氧化反應的影響
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反應在較溫和的條件下也可以發(fā)生,量少對反應改變較小,量多浪費且對后處理有一定的影響,統(tǒng)一實驗條件:1-甲氧基-2-甲基萘與雙氧水的比例為1∶3,55℃反應4h,通過改變酞菁鐵的用量考察催化劑量對轉化率、選擇性和收率的影響,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催化劑用量對氧化反應的影響
由表3可知,當催化劑投料量小于5.5%時,剩余大量原料,導致轉化率與選擇性均低;催化劑用量等于3.8%時,轉化率達到標準水平但選擇性較低收率受到影響;催化劑用量大于3.8%時轉化率無明顯變化。但因為生成副產(chǎn)物導致選擇性降低,收率也隨之降低,所以5.5%為催化劑的最佳投料量。
冰醋酸中加入酞菁鐵5.5%,55℃反應4h,通過改變1-甲氧基-2-甲基萘與雙氧水用量的物質的量比來考察不同物質的量比對轉化率、選擇性和收率的影響,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投料物質的量比對氧化反應的影響
Tab.4 Effect of ratio 1-methoxyl-2-methylnaphthaleneand H2O2 o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由表4可知,當投料比小于3∶1時(雙氧水∶1-甲基-2-甲基萘)由于原料未完全反應完導致轉化率和選擇性低,收率也相應較低。隨著投料比逐漸增大,轉化率達到最高值后不再發(fā)生變化,但選擇性因為雙氧水過多使原料過度氧化,副產(chǎn)物增加而變差,收率降低。所以當1-甲氧基-2-甲基萘醌與雙氧水物質的量比控制在3∶1時,條件最優(yōu)。
起始原料為2-甲基萘,通過芳環(huán)上的溴化反應,甲氧基化反應制備1-甲氧基-2-甲基萘,再以酞菁鐵為催化劑,過氧化氫為氧化劑氧化制得2-甲基-1,4-萘醌,此方法原料易得,環(huán)境友好,收率和質量穩(wěn)定,所得產(chǎn)品純度較高,氧化反應收率為64.7%, 各步反應產(chǎn)物均經(jīng)過熔點、MS、1H NMR 確認。工藝路線成熟,操作方便,適合工業(yè)化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