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福
美國紐約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1月9日共同發(fā)布一項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年紀愈大者,愈容易在網(wǎng)絡上分享假新聞,尤其是超過65歲的老年人,傳播假新聞的數(shù)量是未滿30歲的成年人的7倍。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老年人接觸網(wǎng)絡時間較晚,缺乏相關的媒介素養(yǎng),而且年歲過高或?qū)е抡J知能力下降有關。
在我們上了年歲的人的微信朋友圈里,的確有一些老年人會樂此不疲地分享網(wǎng)絡上的帖子,是不是在熱心分享假新聞呢?這個不好下結論,起碼有一條,好壞不分,逮住什么就分享什么是肯定的。
自我反思一下,老年人有時候?qū)W(wǎng)絡上的新聞事件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在一些有爭議的新聞事件中,過早地評論和分享,結果難免出錯。比如去年12月26日,在山東濟南經(jīng)十路與陽光新路交界口東南角附近,一位騎自行車的老人摔倒在地,一名騎摩托車路過的男子稱,看到老人倒地后他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但老人清醒后,指稱是該男子將其撞倒,由此引發(fā)爭議。對這件事,我的一個老年朋友當天就在“頭條號”上發(fā)文,指責該新聞事件中的老人誣賴好人。后來,公安部門調(diào)查結果顯示,摩托車左側車把與自行車右側車把剮擦,導致騎自行車的老人摔倒,老人并非在訛人。
由“65歲以上老年人最易分享假新聞”這一現(xiàn)象,我想到了“熱信息”還須“冷處理”這一方法。網(wǎng)絡上很火的一些“熱信息”,要通過自己的思維來“冷處理”一下,才不致出現(xiàn)“見到封皮就是信,聽到水響就喉癢”的局面。
誠然,“熱信息”之所以能夠“熱”起來,是有其緣由的。將那些從表面上看并不是空穴來風的“熱信息”擱置起來,給予“冷凍”,這的確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在網(wǎng)絡時代,“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句話,不見得完全準確,“眼見”的情況也未必真實,因為網(wǎng)絡上的圖像可以用電腦軟件修改處理,視頻也能移花接木、張冠李戴。要防止這種情況出現(xiàn),最好的辦法是多問幾個為什么,問問自己、問問旁人:“這是真的嗎?”最起碼,不要圖新鮮而草率轉發(fā)傳播,等待觀望“冷處理”一下會更好。
因而,我們一定要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里及時“充電”,與時俱進,讓自己具備敏銳的洞察事物的眼光,鍛煉自己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風云里“閑庭信步”的淡定和從容,并影響周邊的社會大眾一起來明辨是非,不但不做信謠跟謠傳謠的蠢事,而且要通過對“熱信息”的“冷處理”,使自己做事更加理性,更加冷靜,進而為安定、恬適的生活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