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長生
1975年,我高中畢業(yè)。那年,高考尚未恢復,畢業(yè)前夕,班主任對我們講:“雖然你們暫時回村務農(nóng),但不要自暴自棄,要加強自學,多讀書,說不定以后還有深造機會?!?/p>
回村后,趕上隊里改土治堿,開挖深渠,隊長派我去了。掘土、推車,終日不止,到了晚上,整個人像一攤泥,倒在工棚的炕上睡去,一覺醒來,對著黑乎乎的頂棚發(fā)呆。那些日子,我過得渾渾噩噩。
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遇見還在學校讀書的好友小路。小路對我說:“你現(xiàn)在有些時間空間,何不多讀些書?”我說:“家里哪有書?”他想了想,對我說:“你要是需要,我?guī)湍憬??!蔽衣牶笈d奮不已。那天,我正準備和小路一起,重回校園借書。突然,我想到自己剛從工地回來,頭發(fā)不整齊,衣服上沾有泥漬,鞋子臟兮兮的,怕弄臟了圖書館,便叫小路等我回家收拾一下。洗頭洗臉好說,可換衣服,談何容易?那時,買布需要布票,我只有身上穿著的這件衣服,怎么辦?于是,我把衣服洗了,擰了好幾圈,盡量把水分擠干,而后,把衣服展開,在空中來回擺動。好在那天陽光格外足,還有熱風吹來,衣服很快要干了,仔細觀察,連接的地方還有些潮乎,我把灶膛里的草木灰扒出一些,草灰一經(jīng)撥動,沒燃盡的炭火便閃著耀眼光輝,熱浪撲面而來。我把衣服放在上面烘烤,很快徹底干了。我還把平時干活舍不得穿的那雙白球鞋涂上白粉穿上。
走到學校圖書館門前,小路對我說:“你拿著我的借書證,進去選書吧。選好了,登記我的名字?!蔽覒?zhàn)戰(zhàn)兢兢地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圖書館,把借書證遞給老師,好在借書證上沒有照片,很快通過。我“怦怦”跳著的心慢慢平靜下來。看著富礦般的書籍,像面對盛宴,菜肴豐盛,可我不能饕餮大吃,只能按學校的規(guī)定,一次借一本書。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進入視野,我曾在廣播里斷斷續(xù)續(xù)聽過保爾·柯察金的故事,可沒通讀過這本書,就借它吧。我捧著這本書,在老師那里做完登記,走出圖書館。
次日,我重回工地。為保護這本書,我找來一張舊報紙,包上書皮。工棚里的人為解除疲勞,大多說些能逗趣解悶的段子,如果誰拿著本書正經(jīng)地讀,必不合群。于是,我把書藏在鋪蓋底下,悄悄買了只手電筒,等人們睡下,我就把頭蒙上,在被窩里用手電筒照著讀書,讀著讀著,一股崇高的精神力量,在我的胸中燃起熊熊烈火。我立志不能沉淪,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生活。從此,我在小路的幫助下,經(jīng)常到學校圖書館借書,開啟了自學生涯。
后來,小路要轉(zhuǎn)學了。那天,我拿著書對小路說:“把這本書還了吧,謝謝你這段時間的幫助?!毙÷氛f:“還是我們兩人一起還書,順便把你再想借的書借來。借此機會,我給你介紹一位老師,有這位老師幫助,即使我走了,你還能繼續(xù)借書看?!?/p>
我還能借到書?是小路在安慰我吧?我半信半疑。過了幾天,我和小路一起來到學校圖書館,眼前一幕,讓我喜出望外。負責借閱工作的新老師,竟是我上中學時的班主任張老師。張老師見到我,熱情地說:“以后你需要讀什么書,就來找我吧?!焙髞?,在張老師的幫助下,我又多次到學校借書。書籍讓我的生活過得愉快充實,當時人們看來無用的閱讀,在高考恢復、參加考試時,派上了大用場。1978年,我通過高考,考取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成為人民教師。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祆湓谶@首詩里把書本比喻為半畝方塘,非常形象貼切。回顧我青年時,之所以具備贏得高考的實力,是因為我與圖書館結(jié)下的那不尋常的情緣。我感謝小路,感謝張老師,是他們讓我擁有了“半畝方塘”,引來源頭活水,奠定應考的知識基礎(chǔ),讓我的人生柳暗花明,出現(xiàn)轉(zhuǎn)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