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靜 楊冬梅
摘要:醫(yī)學生作為未來醫(yī)療行業(yè)的儲備力量,以何為美的價值觀教育是其思政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美是事物呈現(xiàn)形相于直覺時的特質(zhì),美是超越于實用和科學之上最有價值的一面,美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經(jīng)。醫(yī)學生的思政教育,首先應樹立以“真”、“誠”為美的正確價值觀,尊重醫(yī)學科學規(guī)律,追求真理,敬畏自然。醫(yī)學生的思政教育,還應樹立以“善”、“仁”為美的正確價值觀,將“至善”作為人生境界的永恒追求。真正的美不是小我的美,而是真正以人民的需要為前提,是群體和社會大我的美,是具有崇高精神的美。
關鍵詞:醫(yī)學生;思政教育;真;善;美
國務院于2015年發(fā)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在此文件中指出美育是一種人格教育,與道德建設和人格培養(yǎng)密切相關?!爱斀袷澜缣幱谇八从兄笞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審美觀念必然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豐富多樣的形態(tài)。新媒體藝術的興起,更是加劇了中國青年審美觀念的轉(zhuǎn)變。在這眼花繚亂、五彩繽紛的時代,中國青年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審美方向呢?”[ 張治銀. 美的本質(zhì)——以人民的需要為美[N]. 社會科學報,2019-10-17(003).]醫(yī)學生作為未來醫(yī)療行業(yè)的儲備力量,以何為美的價值觀教育是其思政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一、美的涵義及美育的意義
美不僅是大自然固有的,也是伴隨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存在的。關于什么是美,中西方的智者們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墩撜Z》中說“里仁為美”,《孟子》中說“充實之為美”,《荀子》中說“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開啟了對“美本身”的思考,對“至善”境界的追求。柏拉圖認為美即理念,是永恒的。而亞里士多德認為美是包含在具體事物之中的,它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秩序勻稱與明確。[ 羅群.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美學思想的比較及影響[J].求索,1986(04):72-76+50.]
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中說道:“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系而獨立。美感經(jīng)驗是形相的直覺,美就是事物呈現(xiàn)形相于直覺時的特質(zhì)。人的美感的活動全是無所為而為,是環(huán)境不需要他活動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動的。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jīng)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p>
蔡元培先生致力于美育實踐,將美育寫入教育方針,認為這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經(jīng)。蘇霍姆林斯基說:“美似乎在打開人對世界的看法,經(jīng)過長期的美的陶冶,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突然感到不良的丑惡的東西是不可容忍的,讓美把惡擠出去,這是教育的規(guī)律之一?!贬t(yī)學生通過有效的美育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是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
二、以“真”、“誠”為美
2018年1月4日,南京初雪。63歲的劉老先生獨自去鼓樓醫(yī)院就醫(yī),途中不幸摔倒并昏迷。碰巧王軼醫(yī)生路過,第一時間進行了急救,之后,老人被送到鼓樓醫(yī)院急診科。排查心電圖提示老人心肌梗死,心臟科醫(yī)生建議立即進行急診導管手術治療。導管手術治療,需要本人或家屬簽字才可以進行。然而聯(lián)系上家屬后得知其趕到醫(yī)院需要一兩個小時。如果等家屬趕到再做手術,老人很可能會再次猝死,隨著腦損傷的發(fā)生,也可能會成為植物人。在危急時刻,急診科王軍主任提出先救患者,因為沒有簽署知情同意書而導致的后果他來負責。王軍主任尊重醫(yī)學客觀事實,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體現(xiàn)了真誠對待患者的職業(yè)精神和崇高美德。
求“真”代表著一種科學態(tài)度,尊重客觀事實。真與假相對立,真是客觀事物真實存在的屬性,假是虛幻事物的屬性?!罢\”是天之道,是底線道德。醫(yī)學生的思政教育,首先應樹立以“真”、“誠”為美的正確價值觀,尊重醫(yī)學科學規(guī)律,追求真理,敬畏自然。習近平主席指出若生產(chǎn)發(fā)展不遵循客觀自然規(guī)律,將會導致文明衰敗的“自然界的報復”。
三、以“善”、“仁”為美
2018年4月9日,南京珠江大廈附近一位老人突然休克倒地,兩位醫(yī)生恰巧路過,立即對該老人進行搶救。據(jù)目擊者稱,當時兩位醫(yī)生并不是到珠江大廈,只是在出租車上看到人多,懷疑有人需要急救,半道下車,為昏迷老人進行了近四十分鐘的心肺復蘇。記者隨后采訪到了兩位救人醫(yī)生,一位是南京玄武醫(yī)院麻醉科主任周瑩,當時參與搶救的是她和自己的老師,今年已經(jīng)79歲高齡的侯重慶醫(yī)生。周瑩醫(yī)生說:“自己本來就是急救醫(yī)生,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遇到了肯定不會袖手旁觀,這是醫(y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痹谶@則新聞報道中,體現(xiàn)了醫(yī)者的良善和仁愛之心。因此,他們也被稱為最美的人。
柏拉圖說“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亞里士多德說“美是一種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為它是善”。善與惡對立,善與惡是指作為社會化了的人類的思想行為對于他人和對于社會是否有利或有害的屬性(如善念惡念和善行惡行),它是屬于道德論方面的問題。
在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包含善的另一種表達是“仁”。《論語》和《孟子》提出“里仁為美”,“里仁”可以指“以仁德為鄰居”、 “與仁共處”或“居住于仁德之地”等,這就是孔子經(jīng)常說的“親仁”、“依于仁”。在人生觀上強調(diào)把仁作為人生的根本,而以仁為本的人生就是美的。醫(yī)者仁心,醫(yī)學生的思政教育,還應樹立以善為美的正確價值觀,將“至善”、“仁愛”作為人生境界的永恒追求。
美是一種強烈的主觀情緒,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和表達。真正的美都不僅僅是外觀和形式的美,不是小我的美,而是群體和社會大我的美。作為觀念的范疇,美的內(nèi)涵是隨著時代的轉(zhuǎn)換而不斷變化的。但美的本質(zhì)——是否真正以人民的需要為美,這個檢驗標準永遠不會過時。青年要善于從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中把握審美的方向,找尋美的真諦。
愿廣大醫(yī)學生致力于做一個真正美的人,求真、向善,且有崇高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談美[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2]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張玉能,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3]牛宏寶.美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楊辛,甘霖.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5]馬征.荀子美學思想研究[J].孔子研究,2001(06):31-37.
[6]羅常軍.柏拉圖美與藝術關系思想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123-127.
[7]范玉剛.不落言筌與審美自覺——蘇格拉底之于美學思想史的意義[J].浙江社會科學,2002(06):98-101.
[8]黃健云,黃莉.方法的轉(zhuǎn)型和視域的創(chuàng)新——柏拉圖美論思想探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2):61-65.
[9]羅群.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美學思想的比較及影響[J].求索,1986(04):72-76+50.
[10]黎明輝,王經(jīng)北.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真善美特質(zhì)[J].理論導刊,2020(01):4-9.
[11]孫迎光.析德育中的善美關系[J].南京社會科學,2005(10):78-81.
[12]周原冰.論真、善、美及其相互關系[J].東岳論叢,1982(04):22-27+31.
[13]柏拉圖(古希臘)著.會飲篇英漢雙語[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61.
[14]譚好哲.“里仁為美”:先秦儒家美學思想的元問題[J].文藝理論研究,2013,33(03):125-131+139.
[15]張治銀.美的本質(zhì)——以人民的需要為美[N]. 社會科學報,2019-10-17(003).
作者簡介:
朱世靜,女,河北省邢臺市,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醫(yī)學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