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榮英
蘭坪縣石登中心校 云南怒江 671405
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對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們應當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們關于體德智三育從小好好學起。”幼兒教育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至關重要,如果給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
幼兒在游戲中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比較好。游戲中,幼兒可隨心所欲地想、做,幼兒的各種潛能得到了表現(xiàn)的機會,幼兒玩“幼兒園”的角色游戲中,幼兒輪流當老師,模仿老師的動作,回答小朋友的問候“老師早”、“老師好”、“老師再見”等,他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玩得很開心。游戲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自由、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每個幼兒都有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獲得了親身的體驗和感受,又受到了品德教育的好效果。
幼兒教師自身思想和品德修養(yǎng)在具體問題上的表現(xiàn),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們的心理活動,所以教師應有熱愛事業(yè),熱愛幼兒的美好情懷;我們常看到幼兒平時的舉動,說話的聲調,表情都酷似他的某一位老師。這說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教師會映在幼兒那水晶般的心靈上,都會給他們帶來深刻的影響,如要求幼兒之間友好相處,幼兒園的老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友好的集體,不能在孩子面前說長道短,隨便議論哪個老師,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做到規(guī)范。平時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決不做出相反的表現(xiàn),用自己的行為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幼兒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被視為“掌上明珠”,這同時也使幼兒養(yǎng)成了事事依賴大人和浪費、偏食等不良習慣。如針對獨生子女的特點,在生活中,用豐富多彩的小游戲、小競賽等形式,培養(yǎng)幼兒艱苦樸素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故事是幼兒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平時多講一些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故事,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美德。
幼兒園與家庭密切配合,同步施教,是向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最佳方式。為了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通過家園開放日活動和邀請家長來園參觀,舉辦“家長學?!保凹议L宣傳欄”等形式讓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之間存在的差距,鼓勵家長針對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有目的的在家中予以鼓勵、引導,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習慣培養(yǎng)教育,從而使家園步調一致,互相配合,共同培養(yǎng)。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僅靠在園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與家庭就像是一車兩輪,必須同步調,同方向。
當今家庭獨生子女占多數(shù),幼兒在家一切事情都被包辦了,有些家長反映為什么幼兒在園不挑食,按時午休,在家卻誰的話也不聽呢,往往孩子的這種不良習慣都是自己給寵出來的,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家長必須轉變觀念,增強培養(yǎng)意識,給幼兒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其次,加強家園合作,注意方式方法,堅持不懈,嚴格要求。不管怎么培養(yǎng),家長始終起到一個言傳身教的作用,必須擔任好孩子第一任老師的重要角色。教師將幼兒在園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同時家長將幼兒在家的情況反映給老師,這樣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
幼兒期是身心發(fā)展尤其是大腦結構和機能發(fā)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今后的成長影響巨大,能讓孩子受益終生。更是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是家庭、社會、幼兒園不可忽視的教育任務。當今由于不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家庭變故、家長的溺愛等原因導致幼兒存在著許多的不良習慣。因此,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循序漸進,在幼兒面前以身作則,制定合理的計劃,從而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