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有一位學者,應邀去鄰國講學。他的一位做生意的朋友知道了,趕來央求他說:“請你替我?guī)б粋€雇員去吧,他在旅途中可以無微不至地照顧你。而且,你旅行的費用,也由我們公司供給?!?/p>
學者怕這太優(yōu)惠的條件藏著什么陰謀,他問道:“你們的雇員跟我去做什么呢,不會是搞特務活動的罷?”朋友拍拍胸脯保證說:“絕對不是,他只是去替我們公司做廣告,推銷商品。”于是那位學者答應了。
那位雇員一路上照顧學者,飲食起居,料理得十分妥當。而他自己只帶了一只看上去不重的皮箱,據(jù)說里面裝的就是商品廣告。他只要把這些廣告散發(fā)掉,任務就算完成了。
學者開始高興,愉快,但一到達鄰國,剛走出機艙,學者就開始吃驚,繼而覺得難堪,然后是憤怒,直到最后,終于無可奈何。
原來,雇員帶來的那只箱子里,裝滿了沒有充氣的塑料泡。只要把塑料泡吹起來,表面就是一幅幅商品廣告。雇員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些塑料泡吹大了送人。為了吸引觀眾,他不用氣筒打氣,一律靠嘴巴吹。
一出機艙,面對歡迎學者的隊伍,雇員就吹起了泡泡。坐汽車趕路他吹;住旅館之后他就在旅館門口吹;與學者進餐就在餐廳吹;學者去講演他就在講堂外面吹。做出的效果歡快而熱烈,把神圣的講壇都冷落了。
學者一再干預雇員,但他全不理睬,學者只好說:“你何必跟著我呢?可以到別的地方去吹嘛!”“合同上規(guī)定要跟著你的呀!”“為什么?”“你是學者,跟著你吹,容易使人相信,效果特好?!庇谑菍W者默然。原來他自己也成了廣告的一部分,而且主角竟還不是他,是那個吹泡泡的,他還不及吹泡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