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俐
內容摘要:日本小說家京極夏彥的名作《后巷說百物語》是一部具有特殊魅力的“妖怪小說”,通過對小說的敘述策略進行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獨特的敘事空間和敘事視角,也揭示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京極夏彥 敘事策略 文化內涵
京極夏彥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他是獨具特色的“妖怪”推理作家,也是新本格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妖怪文化的推廣者,在妖怪文化上的深厚造詣,也讓他不同于一般的推理小說家?!跋镎f百物語”系列是他筆下的系列作品,《后巷說百物語》是本系列第三部,也獲得了130屆日本大眾文學最高獎項“直木獎”。
“百物語”是江戶時期流行于日本民間的一種民俗活動。傳說在夏天的夜晚,點100支蠟燭,說完一個怪談吹熄一支蠟燭,等到說完100個怪談蠟燭全部吹熄的時候,妖怪就會出現(xiàn)。因此,許多講述妖怪故事的書籍刊行之后,名稱經常帶有“百物語”三個字,它們被稱作怪談文學。怪談文學始于室町時代,在江戶時代大為流行,類似于我國的志怪小說,可以說怪談文學就是京極夏彥“妖怪推理”的鼻祖。收錄在“巷說百物語”系列中的,主要講述以御行又市為首的一批江湖人士,以妖怪為名設局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犯罪案件的一系列故事。這個系列和京極夏彥其他的妖怪小說一樣,所謂脫離現(xiàn)實生活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妖怪”是不存在的,故事的核心是人,“妖怪”是因人的心結產生的。但是小說中的“妖怪”不是出于作者編造,關于妖怪的傳說都來自于日本民間文化,在人們口口相傳的過程中,深深地占據(jù)了人們的心靈深處,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真實的希望和恐懼,是特定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體現(xiàn)。京極夏彥對“妖怪”的歷史有深入的研究,在他的筆下,妖怪的歷史也是心靈的歷史,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的。通過“妖怪小說”這一特殊的文學形式,京極夏彥將人們的心靈展現(xiàn)出來了。
不同的文學體裁,通常也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把中≌f”是充滿瑰麗的想象力的妖怪文學,它的內容和形式是緊密結合、密不可分的。通過對《后巷說百物語》敘事策略的深入探討,我們對它傳達的文化內涵也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1.敘事內容的二元
《后巷說百物語》敘事內容的二元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就是常人與妖怪、并由此衍生出的被人心扭曲的世界和正常世界的對比,這一點是整個《巷說百物語》系列的共同特征;其次是《后巷說百物語》獨有的今昔時間對比,是當下和過去兩個空間的并置,在這部作品中,當下和過去巧妙糅合在了一起,成為了互相對比、又有動態(tài)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
《后巷說百物語》是妖怪物語,其中發(fā)生的故事都不能以常理來理解,每個故事都以一個日本妖怪的名字名篇,有時一篇之中不止有一個妖怪,通過又市一行人的操作,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詭異事件被當做妖怪作祟來理解。比如本書的第二個故事“天火”,商店中突然發(fā)生火災,并且在火團中出現(xiàn)了商店老板前妻的臉,種種詭異的事情引發(fā)了大家的恐慌,而一等巡查矢作劍之進無法斷案,向收集百物語的山岡百介求助,取得了靈感,發(fā)現(xiàn)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火災純屬偶然,但是商店老板和后妻之前聯(lián)合密謀殺害了前妻,心有虧欠,才在火團中看到前妻的臉。看起來妖怪的存在是可怕的,但是揭露真相,某些人犯下的罪行、他們邪惡的人性卻比妖怪還要可怕。他們的邪惡,也和普通人的平靜生活產生了對比。
《后巷說百物語》也是一部今昔相互交織的作品,當下和過去成了作品中相互對立、又互有聯(lián)系的部分?!斑^去”是德川幕府統(tǒng)治時期,各個藩國統(tǒng)領地方,人們不相信世事會發(fā)現(xiàn)變化;“現(xiàn)在”是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學習西方進行革新,推崇科學理性,過去的妖怪傳說皆成為怪談邪說,各種奇異的事情發(fā)生,卻無法得到合理解釋,一時間人們的心靈與過去隔絕,處于心理危機之中。兩個不同的時空,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參照和對比。小說主人公山岡百介此時已經是一個老人,他向年輕人們講述過去和伙伴們經歷的妖怪故事,用過去的經歷給他們提供破案的靈感,生活于科學時代的人們,竟然一時間沉迷于古老的怪談,熱衷于談論妖怪。小說中過去和現(xiàn)在交織進行,有時候過去和現(xiàn)在沒有因果關系,比如《天火》,有些是當下居然過去和現(xiàn)在相互承接,比如《五位光》、《山男》,《五位光》中又市偽裝為神明,將失蹤少年帶給他的父親,多年之后又再次化身神明,只是為了撫慰少年長大之后對母親的一腔思念之情,是充滿人情味的故事。有的故事中,主人公山岡百介對當下的科學理性觀點提出質疑,比如《紅鰩魚》,過去的人們對神明心存敬畏,而在維新、啟蒙的當下,人們推崇抽象的理性,對人的現(xiàn)實失去了感知,比如《山男》中也提出在維新之后,幕府時期以行乞、講故事等為主的賤民卻失去了身份,過得比過去更加悲慘。同時,主人公也認識到國家和文化整體上是在不斷成長的,在未來的時代當人們不再相信妖怪,妖怪的存在也不會讓人們感到恐懼,但是人們的心也沒有地方承載了??梢?,二元敘事不僅僅起到讓作品更為生動、豐富、好看的作用,其背后也蘊藏著作者對時代變化的辯證性理解,對日本維新之后唯科學價值觀的反思和批判,對人心在何處的深深憂慮。
2.敘事視角的分析
視角指敘事者或人物與敘事文中的事件相對應的位置和狀態(tài),或者說,敘事者或人物從什么角度觀察故事。視角是一部作品“看待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和一般的志怪小說比起來,《后巷說百物語》畢竟是一部推理小說,具有非常復雜的視角轉換,全知視角和限知視角常常相互轉換,達到了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效果。
以本書第一篇《紅鰩魚》為例,敘事視角是在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之間熟練切換的,故事中矢作劍之進和他們的朋友們談論怪談的真假問題,爭執(zhí)不下,來看望主人公山岡百介,百介開始給他們講述自己年輕時候被海島擄到孤島上的所見所聞,這一部分開始在第一人稱講述和大家的討論之間穿插,而百介的第一人稱又使得他的講述可以深入到內心感受,比如他在船上看到月光的時候內心的感受,被迫走上孤島,看到島上的種種不合理情形,包括島主強行殺害島民,以及島民逆來順受的態(tài)度對百介造成的巨大沖擊,如果沒有細致的第一人稱,這一部分的故事就不會如此生動,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第一人稱的部分具有濃濃的抒情性。而第三人稱的插入,還有大家適時的談論,又會及時解決大家內心的困惑,增強了小說的故事性。之后主人公山岡百介又圍繞著島民和紅鰩魚的主題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這一部分用來分析島上的遭遇和妖怪“紅鰩魚”之間的關系,點明了主題:世界上并沒有完全正確的事,也沒有完全錯誤的事,一系列不同遭遇都是在不同文化模式下形成的,而文化模式是不穩(wěn)定的、不會永恒的,以此結束了這個話題。但是這個故事并沒有真正結束,因為是第一人稱的有限視角,所以百介隱藏了故事的結尾部分也就是揭秘部分,其實百介的朋友又市他們發(fā)現(xiàn)了海島上島主和島民的“惡”,并且秉著懲惡揚善的目的對島主進行了懲罰,至此一切謎底揭曉,《紅鰩魚》的故事終于圓滿結束。也就是說故事中的真相往往是事后才加以揭露,在過程中往往以妖怪的存在構成不解之謎,吸引讀者閱讀下去。
敘事視角的轉換也讓作品具有了更深的意蘊。又市等人總是以妖怪的名義做著懲惡揚善的工作,但是通過視角的轉換,單純的懲惡揚善行為也具有了道德上的含混性,解讀小說變得復雜了。比如《紅鰩魚》這一篇,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對作品進行截然不同的解讀:如果側重點在百介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上,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文化模式沒有一定的對錯,沒有一定的正義與非正義之分,重點在文化多元性上。但是如果側重點在懲惡揚善的行為上,又可以認為正義的存在是必然的、絕對的。小說的意蘊是多重的。
3.敘事的文化內涵
在當下社會中,隨著科學進步,妖怪的存在已經成為無稽之談,人們并不相信妖怪,但是京極夏彥的妖怪怪談仍然能在日本引起轟動,陌生的“日本妖怪”甚至在中國也獲得了眾多的讀者,這是因為京極夏彥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折射出特定時期的社會心理,同時也是作者獨特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
巷說百物語系列的故事從幕府到幕末,又跨越到明治維新時代,作者用扎實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了日本一個時代的變遷。崇尚怪談的江戶時代,遍地是藩國,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看到的是以武士為尊的特殊時代,還有像阿銀這樣的傀儡師、又市這樣的詐術師,甚至還有天皇派和幕府派、平源兩家的明爭暗斗;而到了明治維新之后,整個國家搖身一變,崇尚科學理性,妖怪怪談幾乎沒有容身之地。然而,即使時代再怎么改變,當人們直面人性之時,仍然會覺得驚恐,心里依然會受傷,仍然渴望著對生活合理的解釋。不管到了什么時代,人性,人的心理似乎都有令人無法猜測的部分。小說中存在著比妖怪還可怕的人類惡魔,但是他們之中有的人是情有可原,甚至變成這樣的惡魔樣完全是天生,并沒有什么可以釋懷的原因,只能理解為心理疾病,人們對心理疾病的存在無法解釋,只能理解為妖怪,方能稍感釋懷。其實故事放到當下又何嘗不是一樣,人的心理對現(xiàn)代人仍然是謎一般的存在。這就是京極夏彥妖怪物語的魅力所在吧。
參考文獻
1.后巷說百物語,[日]京極夏彥著,劉名揚譯,南海出版社,2014版
2.巷說百物語,[日]京極夏彥著,蕭志強譯,南海出版社,2014版
3.敘事學,胡亞敏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版
4.敘事學導論,羅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版
5.新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法]熱奈特著,王文融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版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